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进击的盖茨比
450关注2k被关注6夸夸
博派AI唯一人类|借AI做点小生意
喜欢唱/跳/Rap/篮球足球
VX:fengbo_football
2024年先瘦30斤再说
置顶
进击的盖茨比
9月前
这3个月我尝试了将近100款AI工具,有很多是玩具,或者不好用,为了让大家更好使用AI,建立了这个飞书数据库,收录更侧重生产力的AI工具。当你不知道什么场景用什么的时候,可以上来搜一下。

收录的原则是,1个领域、场景尽量只选择前5,这样对普通用户来不需要过分选择。

学霸一支笔,差生文具多,我是个差生,先给大家囤好文具。也欢迎更多朋友一起来和我维护这个文档,所有填表提供新工具的朋友,都可以私信我获得完整编辑权限,把数据变成自己的。
⁣⁢‌ ⁢​⁡⁣⁤​​‌⁢​‍⁤⁤⁤ ⁢‬⁡⁡‌⁣⁣‍⁡⁢​‍​‬​⁡‬​​​‌ ‍‍ ⁤⁤ ⁤

1人公司AI指令库+工具流 - 飞书云文档 (feishu.cn)

p9ngzmlet4.feishu.cn
64263
进击的盖茨比
1天前
突然想到一件事,企业家IP的古早案例不是陈欧吗,“我为自己代言”曾经迷倒多少万千少女,为什么他不继续做短视频了?
30
进击的盖茨比
2天前
Kimi卖会员都这么骚气
你可真是个商业化鬼才……
115
进击的盖茨比
2天前
终于抽出时间体验凯哥的产品:松鼠快看。

信息爆炸的短视频时代,我们都被算法控制,只有少数人会去主动筛选信源,保证自己更好地思考行动。这款类RSS产品让你方便地管理微信和播客,甚至让我想起老版本的即刻,有点小感动。

OpenAI的工程师James Betker(“文生图”模型DALL-E的第一作者)曾写到,模型的差异其实不是关键,决定性的是你的训练语料。“当你谈论Lambda、ChatGPT、Bard或Claude时,指的并不是它们的模型,而是它们的语料集。”

如果把更好的成长看做更好的模型训练,那么第一步,应该是主动筛选“语料集”。

这注定是小众但是有价值的事情。

体验地址:sskk.leozhou.xyz

PS:在未考虑成本情况下,@henu王凯 是否可以支持:
1)一键导入微信订阅号关注列表
2)内置AI搜索/摘要,自动总结某个特定范围的语料信息。
24
进击的盖茨比
2天前
很有趣的视角,特别是面对马上到来的520

PUA、雌竞与内卷圣骑士

00
进击的盖茨比
2天前
👍被鼓励到

banbri: 一年过去了,来聊一聊近一年来发生的巨大转变。 近一年,我从一名打工人转变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从上海搬到了深圳,从一个前端开发工程师变成了一个全栈开发工程师。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也随之增加。 我最近在想,我命运的齿轮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动的?是出海网站开第一单的时候?是赚到第一美元广告费的时候?还是第一个出海网站搞到流量的时候?我觉得都不是。这一切,早在去年的今天就已开始。 去年的今天,是 OpenAI 发布 ChatGPT 插件之后的第二天。那天下午,我花了一些时间整理和设计了一个叫“ChatGPT 插件中文介绍网”的网站。发布后,我把它分享到了微信群和知识星球,收到了许多人的点赞和夸奖,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作为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第一次发布一个对外公开的网站,并为他人提供了价值。 后来,我发现有一个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比我的网站晚一天上线,并称他的 ChatGPT 插件中文网是中国第一个。这让我非常好奇是谁这么自信。后来了解到,他是即刻上的大佬——@哥飞 ,一个改变我命运轨迹的贵人。 之后,我跟飞哥合作开发了一个插件,我负责界面设计和功能实现,他提供了API接口。然后他在即刻上帮忙推广,最终这个插件有了 1000 多个安装量。这也带来了我人生中第一个超过100个 Star 的 GitHub 仓库,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也让我与哥飞更加熟悉。 再后来,飞哥就创建了出海社群,我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社群里面的大牛非常多,非常幸运能够在这么年轻就能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大佬,也接收到了许多离钱很近的信息。 由于我在群里乐于分享,热心帮忙,执行力尚可且做出了一些成果,在社群里面积累了一点点的影响力,有幸和社群里面的一些大佬后面成为了朋友。 当副业收入稳定超过主业之后,我就离职了,年后来到了深圳,开始做独立开发。我曾经羡慕那些在大公司工作的同学,而现在,他们反过来羡慕我了。 来深圳之后见了许多优秀的朋友,这是我以前的环境中无法接触到的。这些交流经历逐渐剥去了我的自负,让我意识到自己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出众。感谢这些朋友,让我懂得了谦卑。 虽然中间还有许多细节暂时无法展开,但我深知,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这里要特别感谢三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 感谢@哥飞 ,带我了解了什么是出海,并让我知道出海的潜力。感谢他创建的社群,让我认识了很多牛人。对了,现在还给我提供了工位(๑>ڡ<)✌️ 感谢@星空猎人阿拉丁 ,我的鼓励师,在我几度崩溃想要放弃的时候不断鼓励我,并且经常与我分享有用的信息。 感谢搭档@Clara998 ,义无反顾的选择相信我,感谢信任,感谢陪伴。现在,Clara也已经非常优秀了。 最后,希望自己今年能够在线下结识更多牛人,并参与更多赚钱的出海项目。

71
进击的盖茨比
3天前
很有启发,特别是:“在接口的地方把信息降维了”一点。说人话就是,一个大任务下发,每个环节都在做二传手,信息都折损一点(哪怕10%)连在一起就是乘法原理,3个环节就变72%了,变得不可用。

联想到GPT-4o,多模态比GPT4反应快,他们这次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是把文字/语音/视频都端到端训练新模型,输入输出都在同一个神经网络处理,而不是像之前,仅把所有东西都由文字转到三个独立模型组成的管道里。

所以是否意味着,谁能在接口端确定行业规范,谁能真正做出好的Agent?

Diiiii: 对 agent 的一个暴论:现有 (multi) agent workflow 的模式没有太大价值。Agent 今年(在以吴恩达老师为首的各类大佬的吹捧下)热度很高,但现有的这些所谓的 (multi) agent workflow,本质上是把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很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有明确的 input 和 output,自己定义一些变量和接口,把这些子任务串起来。这种方式很像是早期的自动驾驶,把感知和规控分开解,或者是上一代的语音助手,把语音转文字、LLM、语音合成这些工作流串起来。 终极的解决方案应该不是这个样子的。现有的 (multi) agent workflow,速度慢先不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接口的地方把信息降维了。这些 input / output 的接口和变量,本质上都是把信息降维到人能理解的维度,这是以高维信息的损失为代价的。每多一层 workflow,损失的信息就多了一次。面对简单问题时, (multi) agent workflow 或许是可行的,但它注定无法解决复杂问题。就好比Waymo 用感知+规控的架构,搭配高精地图,能够在凤凰城和三藩市勉强把本地 L4 跑通,但很难 scale 成一个通用的解法。只有 Tesla 端到端的方案才是自动驾驶的未来。 因此,现有的 (multi) agent workflow方式注定只是一个中间状态,类似自动驾驶中感知+规控+高精地图的拼凑。而最终想要解决复杂问题,需要靠基础模型的进化。当模型能力足够强之后,应该是可以端到端的解决问题。你可以在 prompt 里提示它去使用某些工具,或者采用某些步骤,但应该不需要人为去把 workflow 拆出来。 Agent 的概念依旧重要,但应该回归它更加 native 的定义,即每一个 Agent 应该是独立的智能体,拥有自己的 memory, planning, tool use 等能力,能够端到端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需要人类按照自己的理解一口口地把饭喂到嘴里。一个 Agent 就应该是一辆独立的L5 Autopilot 的汽车,而不是一堆弱智 L2 Workflow 凑出来的所谓 multi agents 辅助驾驶杂牌军团。这听起来就很不优雅。

01
进击的盖茨比
3天前
最近给我力量的是参哥和贾跃亭。真的。

如果钳工(无贬意)和骗子(有贬意)都可以自信地出镜做短视频,整流量,搞付费,那么没有理由自己不行,哪怕是所谓的i人。

被凝视被骂了都是热度,还能给大伙整个乐,只要不伤天害理就行。
10
进击的盖茨比
5天前
亲爱的奥特曼同学,如果仿效《Her》的话,先出个斯嘉丽约翰逊的语音包吧,1美金/月不得卖爆😂
20
进击的盖茨比
5天前
这个GPT-4o的多模态反应速度也太快了吧!真是和AI谈恋爱了这回!😂😂😂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