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宋清尘
41关注14被关注0夸夸
INFJ-T
内容生产者
宋清尘
3天前
胰岛素抵抗 糖耐受损都是小事
原来正主是乙肝病毒炎症呵呵🙂
人到中年开始衰老慢性病
00
宋清尘
4天前
实在睡不着了。最近都是这样,热出一身汗,半夜三四点醒了。主要原因是高胰岛素血症,并且我发现这个概念科普的还特别少。

高胰岛素血症,是一种状态,顾名思义胰岛素分泌过多了。其本质是胰岛素抵抗,而国人大多数是肥胖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冯雪老师说,高升糖饮食也是国人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顺带说下我的指标吧,肝肾功能指标正常,乙肝携带中等量病毒复制,甘油三酯1.86,空腹胰岛素171(单位应该是pmol/L?),糖耐测试我笑了,我自己的锅,估计是正常的,但是2小时被护士写成了1.5小时,我还傻乎乎的去测了,医生和我说2小时异常后我才醒悟过来,其他指标好像是正常的?

我主要症状就是最近这几天出现了低血糖,这个就很折磨人。而且,大概持续了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睡眠不稳定,脸色晦暗,低热,睡不着,睡着了也会早醒。特别是,多饮多尿,我都开始担心是不是已经糖尿病确诊了。

这几天每天都在用DEEPSEEK搜索学习高胰岛素血症,公众号,小红书。甚至刚刚在得到课程连夜学习了冯雪老师和王立铭老师的高血糖课程,但是发现好像都不咋写高胰岛素血症。搞得我很折磨。

最后在即刻搜索了高胰岛素血症,发现果然也有内容。一个哥也是胰岛素抵抗,然后从小胖子变成了腹肌男,但是反而血糖和糖耐数据变差了,特别懂他的无力感。但是吧,学习一下他的达观,反正就是改变不了的事情就只能接受。

明天又约了医生,详细看看上次的糖耐测试。然后还约了一个中医,看看能不能辅助调理。生病真特么费钱啊,工资还这么低。周末回了趟老家,感觉压力都消失了,搞得我有点想回老家混日子了。
00
宋清尘
13天前
一个男性不需要婚姻
而是婚姻
需要一个男性

反正总觉得这个广告词怪怪的
00
宋清尘
1月前
春节影院好像成了
续集和IP翻拍的集中地
是一场保守主义的胜利

哪吒
​唐探
​射雕
​封神
蛟龙行动
​误杀
​熊出没
​美国队长
00
宋清尘
2月前
突然感慨:
中层人员其实可替代性更强,职业稳定性更差。
10
宋清尘
2月前
当爸妈开始向你寻求帮助
自然就会开始快速成长起来
00
宋清尘
2月前
给自己一句忠告:
不要成为一个中年男人(特指不好的哪些特质)
要有少年感 要有一颗跳跃的心和年轻的身体
要永远朝气蓬勃 要永远活力满满 要永远愉悦
00
宋清尘
3月前
罗胖2025时间的朋友 为什么突然这么牛了?

有个朋友说得好,全靠同行衬托。用心与不用心,是可以感受出来的。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罗胖是真实的把自己融入进去了,每一句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诚,可以说今年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尤其是十年回顾,二十年联票的支持者,以及未来十年预安排的信。分享的故事,案例,依旧具体,亲切,且真诚。

观众的角度来说,天天听那些宏观叙事,逻辑方法,倦怠了。大过年的,想听听跟自己有关的,不想听大趋势,想听自己能赚钱的,能成长的东西。不要大的原则,要具体细微的做法和实操。

还有一个就是,广告商和金句。今年广告商很有意思,布景也是,AI制作,定时一更换。金句基本上都能有具体或者真诚的感触,足够打动人心。

总结一下就是,今年的演讲里面都是生命力,不是经济 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是生命的一呼一吸,是人心的跳动,是血液的搏动。

真诚,永远可以触碰人心最深处!
00
宋清尘
3月前
十三邀 许知远采访咏梅

印象中的梅姨,就是知性,优雅,大方,温和。简直就是完美状态的中年女性影响。果不其然的爱阅读,社恐,还会去做瑜伽。

许知远这个大坏蛋,竟然跑去和这个优雅的知性女士唠嗑,简直把我,喜欢死了。

虽然可以揣测梅姨的性格,但是通过这期采访发现梅姨和我同款INFJ。同时,发现看十三邀和看梅姨的,一大堆同款观众。

梅姨自称,童年的影响太大了,需要用一生来救赎。这个时候,突然觉得许知远高光了一下,他说童年纵然是有影响,但是后期其实是可以改变的,长大后的自己其实更多是童年以后的自己,不要把自己约束在童年的框架里面。(大意如此)

梅姨真的太厉害了,年轻时就是模特,还认识了终生伴侣。而且她每次拍剧的沉浸感太强了,以至于每年只拍一部剧。这也是INFJ人士的一大特点,容易沉浸进去,出来不容易。

同时又觉得梅姨太幸运了,可以遇到愿意救赎的另一半,这是何其难得的事情。

最后,希望每一个陷在童年困境里面的朋友们,可以通过后期的自我救赎和他人帮助,尽快走出来。因为,人生漫漫,一个童年代表不了我们的一生!
00
宋清尘
3月前
对自己来说,底气还是要学会自己独立,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过有点可悲的是,需要突破父母对你的期待,比如,父母觉得你赚不了钱,那你就要赚到突破他们认知的钱。父母觉得你创业不行,那就要做到出乎意料的事业。所以,本质还是打破他们的心理预期,同时也是打破你自己在他们心里的预期。成长是一瞬间的事,但突破确实挺难的。

对孩子,感觉少一些约束,让孩子自己多一些自由。同时,更多的从身心健康的角度引导孩子。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不容易。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从心理学上来说,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心理问题越多。 原因就在于,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过多扮演了外界期许的某个角色,导致自我发展停滞。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孩子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即使在街上遇到了想要的东西,但是母亲一个眼神过来,孩子就主动表示自己不想要。 这里孩子就发展出了一种生存策略,即为了让父母满意,或者得到夸奖,选择抑制真实的自我,而是扮演一个“乖巧的角色”。 注意,这可能是两种原因导致的。 第一种就是父母对孩子过去表达出的需求,经常选择责骂,所以孩子恐惧父母。 第二种是孩子过早意识到父母的不容易,因此体谅父母。 这就会导致长大后出现两个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一,在关系中没有安全感,比如害怕表达真实的自我,害怕被抛弃,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好。 第二,过早承担了家庭中的责任,因此真实自我的成长被剥夺,只发现出了工具性的自我,长大后过于理智化,很难从生活中得到乐趣。 所以说到底人的心理问题都是自我发展的问题。 当某个阶段的自我被抑制了以后,即使表面上长大了,未来依旧需要补课。 一个成年人应当是理性+感性充分发展起来,才是完整的自我。 过早乖巧的孩子,也过早失去了自我表达情绪、爱和被爱的能力。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