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在真实案例中的运用】
嘉宾王希言分享了一个传说和一个真实案例,分别发生在知识尚未发达、被遮蔽的旧时代与如今被启蒙和理性化了的当下。尽管跨越时空和地理的文化表征(神话、传说、故事、事件)不同,但借用列维-斯特劳斯开创的结构主义方法,我们可以建立起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确立其中潜在的系统和逻辑,进而理解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与行为的共通性。
金门东南部有一个叫作料罗湾的海滩,面向台湾海峡,树立妈祖像。海滩上有一座“三鱼王公庙”,并流传着一个与这座庙宇有关的传说。上世纪50、60年代,村民在海滩发现三只搁浅的大鱼,将其带回家烹饪煮食,并分给村民们享用。食用过大鱼的人却都不幸离世了。其他人不解并慌恐,故求助于灵媒(在福建、台湾地区,灵媒被称为乩(jī)童)。乩童解道:当日是妈祖的生日,三只大鱼是妈祖的使者,赶来为妈祖祝寿,为了庆祝却错过退潮,便搁浅在岸。人类肆无忌惮地食用妈祖的使者,遭遇了报复。灵媒便建议,找回大鱼的骨头(传说经三鱼王托梦才得以拼回鱼骨原形),为其塑金身、建神庙,以警醒世人不可贸然食用这些具有神性的(未知的)生物。
无独有偶,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希言亲历的某一事件的结构,与六七十年前的传说的结构是一致的。希言18-19年在金门做田野,关注自然遗产与保育类物种。有一天,金门的海巡署发现一只搁浅的中华白海豚,并通知她一起前往现场。当时有专家赶来,判断白海豚的死因,包裹并冷冻尸体,请台湾的专家来支援,将动物的尸体解剖、化验,最后将它的骨头送至博物馆或实验室。
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两个故事中存在的共同逻辑:昔日的人们相信神话,今日的人们崇尚智识;昔日由灵媒告诫人们敬畏未知生灵,今日由科学专家要求保护稀有物种;昔日的鱼骸被镀金的庙宇供奉起来,今日的尸骨标本被放置博物馆供人参观。最终一同实现了对未知生灵的敬畏与保护。(此处有结构图,微博发了)
通过建立结构的方式,这些零碎的现实得以关联起来。同时引导人们思考神话(巫术)与科学在昔日与当下,分别充当了怎样的角色,人类与之的关系是如何的。进一步思考的话,如今被知识与理性统治的人类,又掉入了怎样的新型权力结构之中?阅读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会得到更多细致的启发。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方法在此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精巧而缜密的思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