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和物发的这个冬至黑暗听歌会,人均收费60,无可厚非,毕竟组织者和场地都得赚钱。想起来本科在广播台的时候,每年冬至的活动也是煮饺子汤圆,我把平常用的小煮锅端出来,他们带速冻饺子和汤圆,其实一个人吃不了几个。大学我在广播台和物理学院学生会也办了很多活动,但自己其实没参加几个真正的校园活动,基本都是去主持或主办的,没当过观众。想起来《好东西》里,小孩儿说做观众也很好,对啊,整个大学的体验里,其实最缺的是做观众,我一直在扮演自己心里的主角,只有我演出的独角戏。现在发觉这种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中体会到的真挚,是办活动的人没法享受的,我站在音乐厅的二楼、或者C118大演出厅的中控,以及或大或小的舞台上。我想把活动热闹起来,周转下去,让大家开心。我自己呢,在主持人大赛的决赛办完的那天晚上,在寝室门口摔了一跤,屁股传来的冲击如醍醐灌顶,手里刚买的柠檬茶也滚飞了出去,但那个时候我才觉得回到身体里。以前可以泡在当下里,因为未来是抽象的,现在的当下反而抽象了,因为具象的连接消失了,不论是和人的、还是和环境的。我跟华科的联系,除了博士生公寓以外,就剩下实验室里三天两头撂挑子的设备、和组里的同学老师了,所以五年弹指一挥间。大学把太多东西当成习以为常理所应当,才会在现在觉得空。美好的细微生态很容易被破坏,蔓延的红色、忧郁的蓝色,都会让人难以喘息,像细心维护照料的热带植物花园打破了平衡。现在想找一些现实的联结去体会,首先是、如上文所说的,得花钱。另外更重要的是,今天是这群人,明天是那群人,大家都是打散的、流动的,用互联网流行语料库构成话语体系的,怎么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