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aron赵
530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在写365 期“这是什么”日报
人生很短,认真生活
好奇而愚昧的人
心智模型|商业分析|自我成长
送过快递、融过资、在创业中进化
置顶
Aaron赵
3年前
看到贝索斯2007年时写的致股东信中的一段话,谈及为什么做 Kindle。

“人们更愿意追求方便和顺畅。但是,如果工具能让我们吃“信息快餐”的时候变得更容易,我们就会更快地走向“信息快餐”,而远离那些长篇幅的阅读。

Kindle是为了保有长篇幅的阅读,而带着针对性设计的。我希望kindle以及它后面的产品能够帮助我们逐渐地、一点点地、经年累月地形成一种相反的力量,去抵御当下“信息快餐”产品泛滥的趋势,让我们可以更持久地有时间去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尽管我的调调有点像传教士,但这确实是发自我的内心。只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创造出好的产品。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有一大群人实际上和我有相似的想法。这是令我高兴的事情,因为只有使命感才能打造出更好的产品。”

近2年明显感觉在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新起后,个人投入到长篇阅读(比如公众号文章、newsletter)和书籍的时间会减少,不清楚是我个人现象还是一种普遍现象。内容世界变得愈加丰富多样的时代,愈加容易获得“短视愉悦”的时代,精细、筛选、沉浸式阅读愈加稀缺,也更加宝贵。
2813
Aaron赵
5天前
Deepseek 的思考过程,比看他的答案更有价值。
00
Aaron赵
5月前
对于做事,关键要素的重要性排序:

情绪是否稳定 > 精力是否充足 > 是否进入心流 > 时间是否充裕
10
Aaron赵
6月前
麦当劳、蜜雪冰城、零食有鸣、拼多多,相信对于很多人或家庭来说,这是他们的快乐来源。创造这种快乐,也是这些品牌做得好的地方。
41
Aaron赵
6月前
1900年人类平均寿命31岁,随着各种疾病问题的解决,2022年人类平均寿命为73岁。
00
Aaron赵
6月前
有一种说话,3岁定性,似乎性格比较难改变。

想改变性格?或许可以尝试用运动来「刻意练习」,从而潜意识、大脑和性格。比如说:

1.不够耐心:长跑、游泳、骑车、跳绳(追求时长和大数量)
2.不够冲劲:短跑、游泳、拳击、跳绳(类似最后50 米那样冲刺)
3.不够专注:飞镖、射击(没玩过)

这背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1.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运动可以增强神经可塑性,即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随着经验而改变。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骑车)能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增强大脑的可塑性,从而帮助你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对于培养耐心非常有效,因为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自律,这种重复的行为可以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2.多巴胺与动机(Dopamine and Motivation): 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短跑和拳击,能够快速提升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与奖励和动机相关的神经递质,可以增强你的冲劲和动力。这种类型的训练可以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提升能量水平,培养更积极主动的性格特质。

3.正念与注意力(Mindfulness and Attention): 专注性的运动,如飞镖和射击,要求高度的注意力和精确性。这类运动通过训练你的注意力和正念,帮助你学会如何排除干扰,专注于手头的任务。这可以有效地改善你的专注力和耐心,同时减少焦虑和压力。

4.内分泌系统的影响(Impact on Endocrine System): 运动能够调节身体的激素水平,例如降低皮质醇(压力荷尔蒙),并增加内啡肽(“幸福激素”)的分泌。通过定期的锻炼,你可以平衡情绪,减少焦虑,这对整体性格的稳定性也有积极影响。

5.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不论是哪种运动,持续的训练和目标达成感都会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培养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坚定的性格,这对于改善耐心、专注力和冲劲都有帮助。
02
Aaron赵
6月前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从小就懂,兔子「速度快,但不坚持、比较慵懒」;「乌龟步伐慢、但够坚持」。如果带入到现实世界,那么:

兔子速度快,意味拥有着某种「竞争优势」,比如聪明、身体素质、高学历、好家庭背景等
乌龟速度慢,则天然在赛跑上处于劣势,比如没资源、低学历等。

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不会只是乌龟或兔子中的某一种,而是中间的混合。把乌龟和兔子的优劣势特质再按横纵坐标划分一下:会有四个维度

1.最优的:兔子速度+乌龟坚持
2.在童话故事中胜出的:乌龟速度+乌龟坚持
3.伤仲永式的:兔子速度+兔子慵懒
4.最差的:乌龟速度+兔子慵懒

那些再各自领域出于顶尖的人,大概是第一类,从概率来说大部分人如散点一样是分布在中间,同时也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做最后一类,速度慢还懒惰。
13
Aaron赵
6月前
咖啡中冰的大小对于用户体验还蛮关键的。如果顾客不拿吸管,而冰块比较小,喝咖啡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冰块滑出来,体验不太好。而且喝的时候顺序是先喝上层,最后才喝底层。而很多咖啡,比如柑橘美式等,它的柑橘浆是在底部,所以先喝底部的才更美味。

所以,咖啡店是否应该主动都给顾客推荐契合饮品的吸管才是「最佳实践」呢?

就目前的观察,Tims 和星巴克等堂食的默认没有吸管,瑞幸一般外带的多,一般都有。

估计是品牌想让顾客自行选择是否要吸管,以及有各种吸管可以搭配,但留意到大部分都拿了咖啡就用,可能最终食用体验不一定很好。
32
Aaron赵
6月前
每天都会看一眼最新奥运进展,看到各种金牌数持续变化。那究竟多少比例的运动员可以拿到金牌呢?

2024年巴黎奥运一共有超过10500名参赛运动运动员,将颁发大约339枚金牌,奖牌总数(包括金、银、铜牌)则在1000枚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3.2%左右的选手能拿到金牌,9.5%的选手可能获得奖牌。考虑到有的选手同时拿到多个牌,那比例将更低。

每位选手都是该国乃至全世界最顶级的选手之一,然而能如愿成功夺冠的只有3%,97%都是“失意者”。

想起了贺炜那句经典解说词:“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

当然,从另一个维度,愿意冲击梦想,并去挑战,都已是成功。
101
Aaron赵
6月前
巴菲特曾在 1998 年佛罗里达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演讲,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假如把“每一个人当做一间企业”,你是否会投资自己?

当我们思考是否投资一个人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是否“足够聪明”,以及足够勤奋。基本当同时拥有这两点时则所向披靡,而巴菲特指出,比起聪明和勤奋,更重要的是“品行和习惯”。那么什么是好或坏的品行呢?有一个有意思的思想,你可以试想,假如你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投资你身边任意认识的朋友,他未来的 10% 的收入将会给到你,你会投资谁?

同样,反过来,假如你可以做空你任何一位朋友,你会做空谁?为什么?

把你愿意投资的人,他所拥有的好品行写在一张纸的左侧,而想做空的人的坏品行写在纸的右侧,那就相当的清晰明了了。

大师总是那种睿智而幽默。
20
Aaron赵
6月前
如何科学地培养我们的意志力?

最近有两类赛事,我会持续重复回看。

1.第一类就是:就是关于「逆转的比赛」,因为足够燃、振奋人心,比如:潘展乐自由泳接力最后一棒的惊天逆转、郑钦文从 8 强到夺冠、江旻憓从 1-7 落后到逆转、樊振东对上张本智和的逆转。这种可以看到当陷入绝境时,优秀的运动员如何调整状态。

2.另一类则是老将,已经连续多届参加奥运但暂时未取得结果,终于在巴黎圆梦的赛事,比如 37 岁德约科维奇五战奥运会,终于圆梦巴黎,这类主要想看这位运动员如何在如此多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到最终实现冠军。我十分佩服觉得这两类顶级运动员的「强大意志力」。

结合最近看到的斯坦福神经科学安德鲁·休伯曼与极限运动员大卫·戈金斯的一期播客,谈及如何从科学地角度培养个人意志力,分享一下对我的启发:

1.意志力的科学基础:在与大卫·戈金斯的对谈中,安德鲁·休伯曼分享了意志力的神经科学基础。他指出,大脑中的前中扣带皮层(ACC)在我们做不想做的事情时会变得更大。

2. 从数据上看,肥胖者的前中扣带皮层会比较小,而运动员的这块区域会明显更大。

3.培养意志力的方法,「挑战自己害怕」的事情。戈金斯强调,培养意志力的关键在于不断挑战自己,做那些困难且不喜欢的事情。例如,进行冰浴训练,特别是对于害怕冷水的人来说。持续练习:要想增强意志力,必须每天坚持。这就像戒酒一样,需要每天更新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也就说只要停了那意志力就会缩回去。

4.大部分至少 75% 以上的潜力都还没发挥出来,由于担心、害怕,缺乏自我认识和意志力。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