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IBOzzz
37关注40被关注0夸夸
Art base / 4A
现实体经济拯救者/创业
置顶
BIBOzzz
3年前
👍
00
BIBOzzz
4月前
00
BIBOzzz
5月前
00
BIBOzzz
5月前
天亮忙到天黑🤦‍♂️
00
BIBOzzz
12月前
00
BIBOzzz
2年前
5.1 到处都是人,有啥可玩的。

来自——视觉总监/文案/运营专员/店长/销售/客服集于一身的我说道。
00
BIBOzzz
2年前
“Xxx was terminated on xxx
Thanks for using and being with us all this time!”

这几年看到不少这番话,感觉身边很多东西都在加速离去,正如哪本书上写的,世界的中心不在远方,而是在你脚下。我觉得他说的没毛病,只是我觉得他的视角并非第一人称,而是架在旁边的相机,正对着我,拍世界车水马龙的延时。

但是我根本不care,我还要跟低俗小说里那样念段圣经,for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and a time for every purpose under heaven,a time to be born, and a time to die。。。
每一天都感觉比前一天豁达,每一天都感觉自己又多了解了自己一点。
00
BIBOzzz
2年前
跟我想的一样,只不过我写不出这么多字😂

我之前对于这个想法总结的是:
年轻的时候,自己很小,世界很大。
年纪大的时候,自己很大,世界很小。

因为年轻的时候,无论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物理边界,人和人的心理边界,各种事物的底层逻辑,都充满好奇,强烈的驱使我不断去探索迷雾区域,这种冲动,更会使大脑强制性忽略一些不愉快,受挫感,每天很轻松,极少关注自己的内心,只有冲冲冲。

年纪增长一些后,很多迷雾也点亮了,一些物理上的界逐渐消失了,人和人的那点事也逐渐明了了,一些原来看不见的结构性的东西,也浮现在了每个地方。亘古不变的运行逻辑,秩序与混乱的相互转换,慢慢都理解了。人不再暴躁和急切了,开始觉得内心才是更大的世界,一个更为值得无限探索的世界。

姜Dora在此: 昨晚半夜终于从大理回到北京了,大理的一周非常愉快,但是还是更喜欢北京的水土。 刚下飞机我就直冲卫生间嗷嗷呕吐,卫生间阿姨在门外大喊:记得对着池子吐准点! 凌晨2点,我跟表哥从机场回到了我们的家:这个小小的出租屋令我归心似箭、充满相思、眼含热泪 回到家放下行李,我在家畅快的大声叫唤:啊!啊!我的家家! 想去大理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今年有些想尝试旅居。 因为我的工作全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加上做自媒体的缘故,在不同的城市都有很多可以建立链接的人。 想旅居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人总是渴望生活在别处。 记得之前在公司工作特别忙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想要旅行的欲望 我总会觉得,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自己也会变得不同,抱持着这种想法,我在大学时去了美国做交换生,工作间隙去了日本、泰国、韩国、还有国内的很多城市,还持有美国跟欧洲的常年签证。 然而现在我快30了,出门时的感受变得更加清醒: 一旦别处变成此处,人还是会迅速的感受到乏味,尤其是你的智识变得复杂,就更容易“看透”所谓新环境的运行逻辑。 比如以前看到一个古镇,会兴致勃勃逛好久; 现在再去一两天,会跟当地人聊天,能够从地理和经济角度基本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典型景点; 看到好玩的店铺也不会再买买买,首先思考的是它的品牌定位和盈利逻辑,还有跟市场营销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种“看透”其实也是很肤浅的表层的了解,但确实会让你感到:看似新鲜的探索环境能迅速变得“可以预测”,然后我就很难像20岁的自己一样痴迷了解。 之前兴致勃勃想离开北京换个城市生活的冲动,也随着这次短暂的出游平息了不少,因为我发现北京的魅力对我来说更加复杂持久。 写到这儿,似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无聊又自大的老女人,但是想了想好处是——我终于不再过于期待远方,也不用那么渴望生活在别处: 清晨起来,我开始收拾自己的办公桌,烧一壶开水放在桌上,给我的小佛像洗了个澡,然后准备开始工作。 我的生活就在此处。

31
BIBOzzz
2年前
#2022最爱的3个产品

先m

没空写了。
00
BIBOzzz
2年前
写个jazzhiphop就行,花里胡哨!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