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阑夕ོ
246关注52k被关注25夸夸
知名IT人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阑夕ོ
18:40
在Reddit问答版看讨论作家在作品里暴露出来的隐秘性癖很有意思:

- 票数最高的必然是我们的足控狂魔昆汀·塔伦蒂诺,「杀出个黎明」里他从舞女脚上喝酒的安排就是利用编剧特权强行加入的戏份,完成这一幕的还不能是主角乔治·克鲁尼,「必须是我」。

- 威廉·马斯顿在创造神奇女侠这个角色时,带入了自己的捆绑癖 ,这哥们和2个女性伴侣同居,让她们穿上亚马逊女战士的服装被自己捆起来玩,后来在被DC请去当顾问期间设计出了神奇女侠,更是赤裸裸的设定为她在被男性绑起来后会失去所有力量。

- 罗伯特·海因莱因对于基因优越的、既聪明又强壮的红发妹子的偏爱,而且她们一般都会和自己的表亲上床,他还写过一本600页的小说,基本上就是为了论证在特定的科幻条件下,和自己的妈妈发生性关系是可以理解的。

- 「魔兽世界」的历次更新里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关于粪便的任务,收集粪便、挖掘粪便、找到卡在粪便里的东西……真的不像是恶趣味,而是实实在在的恋物投射。

- 「冰与火之歌」里几乎所有男人都早泄,以及丹妮莉丝的乳房出现次数实在是高得可疑。

- 村上春树对年轻女孩的耳朵和小胸有着过度频繁的美学欣赏。

- 史蒂芬·金的角色设定带有很高的重复性,男人都是穿着蓝色法兰绒工作衬衫,女人在穿着白色内衣,还有一头红发。

- 丹·布朗的每本书,都会有一个穿着紧身衣的25岁性感姑娘深深迷恋上一个年纪大她一倍的矮胖学者,直到我看了丹·布朗的本人照片,一切都说得通了。

- 「格列佛游记」的儿童版没有那些重口情节,包括主角被巨人们尿了一身、在屎里挣扎、以及被女巨人们当作婴儿喂奶等等,乔纳森·斯威夫特可以被写到排泄癖好的论文里去。

- 「瑞克与莫蒂」前几季有着太多涉及乱伦的桥段,在那个编剧被解雇之后,故事变正常多了。

- 「时光之轮」里关于打屁股的一切,随时随地的打屁股。

- 如果把J.K.罗琳犯罪推理小说「斯特莱克探案系列」里的所有抽烟场景删掉,你可以删掉整整一本书,也许是因为她在「哈利波特」宇宙里憋坏了,报复式的填充出了另一个存在妓女和二十一点扑克的世界。

- 安·兰德的小说里通常设计有一个强大的女性角色,聪明,果断,但只要遇到了带有坚定个人主义色彩的男人,她们就会变得顺从起来,俯首帖耳。

- 奇幻作家泰瑞·古德坎会用40页去描述男主角是怎么被穿着皮革服装的女反派折磨的,她甚至还会和其他女同伴分享折磨男主角的体验。

- 每隔一段时间,保守派账号Prager U就会发推呼吁男人不应该打扮成女人,每一条这样的推文底下,全是发自己照片的男娘们,什么草船借箭。

- 「星河战队」的原著小说有整整一章是在讨论体罚儿童的好处,这可能不是一种癖好,但作者一定是被熊孩子们气得够呛。

- 可能不是你们感兴趣的,但我想说「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他是真的喜欢鲸鱼,那本小说的一半篇幅是故事推进,另一半是对19世纪捕鲸业事无巨细的百科全书级描写,我甚至觉得他是写了两本书,一本书是以船长为主角的冒险小说,另一本是调研捕鲸产业的论文,只是去出版社的路上作者摔了一跤,两本书的手稿散落一地混到一起了,而他则在捡起来后认为「就这样出版吧也没事」。

- 茱莉娅·昆恩,玛丽苏爱情剧「布里奇顿」系列的作者,她的女主角总是能被男性吮吸她们的乳头而达到高潮。乳头固然有趣,但永远都这样,太单调了也。别再纠缠那些乳头了,朱莉娅,给我们一些变化。

- 从时间线来说,恰克·帕拉尼克是在写完「搏击俱乐部」之后,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Gay然后出柜了。

source:r/AskReddit/comments/1god9lw/whats_the_most_egregious_example_of_the_writers
511
阑夕ོ
2天前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出自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拉夫·莱克的格言集,常被误冠以伏尔泰之名。

丧钟为谁而鸣,出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布道词,海明威曾搬过去当作反法西斯题材的书名。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出自海明威的代表作,帮他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告诉别人失去的东西一定要再拿回来,出自「英雄本色」里周润发的台词。

一系列的万岁,让历史来审判和证明,出自革命时期的口号,近代史影视剧的熟悉素材。

听起来都是很有文化的痕迹,实际上东抄一点西摘一点,用来为残暴服务,既卑劣又怯懦。
1411
阑夕ོ
5天前
肯定不是美团的初衷、但大概率是受美团政策影响:最近几天都在点外卖后被商家追电话恳请打好评,口头上答应了还不行,要加微信给截图。

很烦好吗。
80
阑夕ོ
5天前
Sam Altman发了条言简意赅的推文:there is no wall。

终于还是被推出来回应大模型预训练陷入瓶颈的行业恐慌了。

清理了一下时间线,大致上是这样的:

- The Information率先报道,OpenAI因为GPT系列模型的进化速度放缓,调整了公司战略,GPT-5难产已成定局;

- Bloomberg随后助攻,把采写范围扩大到了OpenAI、Googe和Anthropic三家公司,发现新版模型全在推迟发布,可以看到收益递减曲线;

- AI社区此时普遍还认为媒体报道有失公允,觉得没有核心从业者出来证言,只是搜集了边角料想搞个大新闻而已,大家不要慌,「且听龙吟」;

- 然后从OpenAI出局的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刚好跳出来补刀,对路透社判断大模型扩展法则确实已经到达了极限,必须改变训练模式;

- Meta的首席科学家、图灵奖得主Ynn LeCun也没放过攻击闭源竞争对手的机会,在Threads上表示「我不想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但我确实早就告诉过你」;

- Anthropic的创始人Dario Amodei在播客里安抚市场,认为预训练的扩展法则(Scaling Laws)来自经验而非客观规律,但自己会押它仍然会继续存在;

- 再就是两个小时前,Sam Altman现身喊话,说物理学不存,不对,是墙不存在。
317
阑夕ོ
7天前
昨晚的连麦,好像吸引了几家电商大厂的公关扎堆,哈哈哈,主要是「今年的双11静悄悄」这个标题比较有侮辱性,我就继续来个文字总结版,求宽容。

主持人依然是潘乱,嘉宾有戴某和倪叔,他俩都是电商行业的老兵了,而且都在阿里待过很长一段时间,戴某2007年,倪叔2011年,在最近的距离见证了「双11」拔地而起的全部过程。

在「双11」作为购物节出现之前,每年的这一天,更为人熟知的是「光棍节」,属于网络原生的亚文化,而阿里的市场部最开始是因为资源不足——并没有集全公司之力来造节这么一个决心——所以比较投机的选择蹭「光棍节」流量,发现性价比很高之后,就顺势占为己有了。

另一方面,冬季对于零售业来说都是天然的大促节点,「黑色星期五」也在冬天,这不是凑巧,为了过冬而置办全家物资是商业社会的历史规律,所以不管是不是11月11日,在接近年底的这一天构建大促传统,是一个必然结果。

根据倪叔的说法,马老师最早确实是希望能有一种「感恩日」,在每年最后组织一场活动去给消费者让利,但坏就坏在「双11」做得太成功了,以致于大家都觉得它可以成为向行业展示统治力的一个机会,每位高管、每个部门都对「双11」有了自己的使命要求。

所以本质上不是「双11」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而是从它成功的那一刻起,「异化」就已经开始了。

潘乱和我都印象深刻,阿里内部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双11」定调成练兵成果,跟业务无关,就是搁那儿渲染宏大叙事,把行军床搬进办公室,不眠不休的去为大促做支持,然后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员工们都觉得只有一起这么为「双11」拼过的,才叫战友。

当然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时代局限性,现在大家多半不会为这种叙事买账了,但那会儿的大厂里还是一个讲究福报的上升环境,阿里本意上也没有多少鼓励奋斗逼的意思——股价涨在那里,由不得人不奋斗——主要还是真的相信「双11」已经在业务端终战了,唯一的竞争对手京东根本不够看,所以在老板们眼里,「双11」成了一个服务企业文化、凝聚公司士气的仪式。

傲慢自然有傲慢的代价,这是我们都看到了的,十年前,阿里加上京东的GMV占到了中国电商行业的超过80%,但在如今,阿里的份额被挤压到了不到1/3,拼多多、抖音、快手一个接着一个的在眼皮底下冒出来,随着行业的成熟,集中度反而越来越低,这是很有意思的趋势。

戴某则对「双11」带来的压力测试实践,评价很高,每年大促的日销峰值,几年后就成了日常体量,相当于提前做了扩容演练,对技术线的帮助很大,老板们从管理角度去评价「双11」的回报,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双11」从无中生有的神器变成供需两端的负担,也是可以预见的。

这里需要先插入一条背景,那就是根据晚点的报道,天猫停办了今年的「双11」晚会,再次升华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注脚,但可能是因为定义的不同,实际上今年天猫依然按惯例和湖南卫视有着「双11」晚会的合作,只是规模确实小了很多。

在倪叔看来,虽然「双11」是张勇的作品,但晚会这种形式,其实投射着马老师的意志,马老师对娱乐圈有很强的亲近欲望,意气风发的那段岁月更是混迹其中——顺带着推动阿里大文娱在不知所措中鸡犬升天,这点值得另说——所以基于马老师的判断,即单个电商平台不足以在社会层面掀起购物狂欢的节日氛围,必须假借泛娱乐之手来添油加醋。

所以,晚会的衰竭和「双11」的回调看起来是同轴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娱乐产业主导中国社会议程的窗口已经关上了,无论是交给浙江卫视还是湖南卫视来办,都没办法去刻舟求剑,由此引起预算分配的改动,也没具体的事情作为广告投放的素材了,不如给用户发补贴,实打实的换量,拉动88VIP的复购,把淘宝和天猫变成了阿里的一个大型私域空间。

这也是今年「双11」显得格外冷静的原因之一,它在回归朴素逻辑的过程里,变成了平台和用户之间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户必须在平台上持续投入,才能解锁对应额度的补贴,比如很多直播间都是要挂满多少时长才能领红包,这意味着平台的政策处于收缩性,有了取舍,才有排优先级的意义。

如果你并不是电商平台的重度用户,而是那种想到要买什么东西才打开App的标准用户,那么对于今年「双11」的感知只会更弱,觉得根本没看到什么补贴(国补除外)——直播间里已经有很多评论这么在说了——从而亲自扮演了节日影响螺旋下降的实证。

在供给端也是一样的,二选一的强制叫停,其实打破了「双11」的潜规则,也就是平台可以通过锁定商家的方式来做让利,商家出让单品利润,换取全店曝光,平台出让广告库存,换取消费心智,用户出让选择权利,换取低价捡漏,由此勉强维持出一个短暂的不可能三角。

当这个不可能三角无以为续之后,「双11」的价值进一步坍塌,平台锁定商家的手段,从半价变成了低价,再变成首发,变成上新,一步步削弱供给优势,平台的技穷也就可想而知,只能寄望李佳琦们发红包。

从业者应该都清楚,抖音和淘天的摩擦今年很是剧烈,虽然在我看来大家共同的敌人应该是闷不作声的拼多多,但在前线兵戎相见的,还是业态最接近的这两家平台,货架场都折腾不起来多少风浪了,唯有直播间里动员出来的冲动消费,还有增量。

结果很不幸的,这届「双11」又赶上了主播塌房的一年。

上个月就有带货主播找银行贷款发红包的吊诡新闻出来,这不是在夸主播自己亏钱给家人们补贴啊,而是等不及账期,现金流不够用了,主播们的压力溢出,缘于平台态度的转变。

倪叔认为,平台和主播之间的蜜月期也结束了,社会声誉的日益下滑固然是显性因素,平台在收缩阶段重置商业模型才是更加真实的归因,主播确实可以带量,但主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绕不开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大家的共同敌人应该是拼多多,因为只有拼多多才没有上这条贼船。

根据倪叔的信源,从今年开始,主播逐渐丧失了流量的批发权,回到零售采买的逻辑上,成了被割的一方,商家要挣钱,平台要降本,到头来只能割这些年里旱涝保收的那个位置,今天品牌方上一个直播间,可以每一次的坑位费都不一样,也不可能再给某个主播破价了,主播要拿什么价格,自个儿设计满减数学题去。

当然了,在风向集体调转的顷刻间,我们更容易发现谁才是行业里的IE浏览器,比如今年开始加大布局直播的京东⋯⋯杨笠其实就是京东搞直播的一个环节,即便不出事,也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判断节奏上。

加上中国已经拥有了1500万职业主播的宏观环境,中间商的过剩,是平台们不可避免的命运,电商对社零的占比,和直播对电商的占比,只要两个数字长期追踪下来,就很容易逼近最客观的答案。

之前在群里,我们还重温了一张2009年「双11」淘宝首页的截屏,可以看到硕大明确的「全场5折,仅此1天」,至于为什么整个优惠机制越变越复杂,年年都在挨骂,年年都在反思,年年都在复用,这也是很有意思的死结。

我的暴论是,「双11」打从最开始,就不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项目,全场5折是违背零售业基本常识的,它只在一个场景下可以立得起来,那就是清库存,商家在持续经营里积压了尾货,需要集中出掉回款,用户贪便宜过来买一波,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整个交易模式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在这个默契里,提供交易场所的平台逐渐萌生了自主意识,带着所有参与方一起卷动起来。

有点像一个另类的飞轮,平台不希望商家只在「双11」甩卖滞销品,要求上架热销品甚至新品,而商家则要权衡升级后的回报,用户不能买了就跑,还得留存,所以降价变成了发券,并形成了一系列服务于分工分润的算法,至于用户如潮水般被调动起来后,又为平台输出了正反馈,大家都在游戏里越陷越深。

戴某也说,身在阿里局中的时候,能够看到「双11」被拆分成了无数个KPI,每个KPI的背后,都爬满了晋升需求,所以没人会去做减法,跟自己的年终奖过不去,最繁杂的时候,一个商家需要专门养一个团队,去学会怎么使用平台的营销工具,这很讽刺,营销工具的作用本来是让商家更善于利用电商卖货,但它在漫长的迭代后反而变成了商家的成本环节。

确实,在淘天的基本盘里,是有着那种对克服价格歧视有着成就感的用户,而且还不少,凑单过程是他们购物体验的一部分,所以站在事后去轻飘飘的否定「双11」,当然不妥当,但拼多多把低价扣到日销模式里,为运动式的大促盖上棺材,同样足以证明消费需求的多样性,而且究竟哪边比较多,还真不好断言。

很好玩的是,可能是考虑到了这次「双11」的热闹不再——这个不难预知,电商再怎么繁荣,也很难忤逆零售业的大势——阿里给媒体老师们写了一封信,斟酌词句,风雅得体,标准的高考满分作文体。

潘乱倒是对信的内容有着高度评价,觉得「曾经的绚烂成为寻常」的表述非常符合时与势,虽然有点「拼多多抬起头来表示cue我干啥」的味道,但为「双11」谢幕的铺垫目的还是达到了。

我们这几个,以前都去过阿里总部参加「双11」的活动,宽敞明亮的场馆人头攒动,大屏幕上是实时变化的成交额,数字的每一次跳动,都迸发着与有荣焉的恢弘感,这么说出来尬归尬,但是实境的确如此,那也是巨头们最风光的季节,各个肌肉贲张,自视无所不能。

所以我又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双11」是不是真的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双11」的本质,是中国电商行业在渗透率不足的情况下,面向全体网民的一次大型拉新活动,即使推迟到阿里上市的2014年,电商的渗透率也刚过50%,而在去年,渗透率已经达到85%,可以说除了没有购买力(但能上网)的少部分人,电商平台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已经无新可拉了。

戴某认为,大促因为需要打出绝对低价的底牌,就难免建立日销售低价的心智,这是第一性原理层面的冲突,所以一定会越来越被淡化,但是「双11」所承担的,不光是有历史使命,还有历史遗产,以及属于市值管理的一部分,停掉它是很困难的事情,甚至如果因为出现了不及预期的苗头,在明知投产比不合理的理性下还要加码维持面子,这才是大厂们的挣扎。

所以去看这几年的战报口径,不难发现各个数据的前缀越来越多了,一方面大家不能背离统计局——都要高于大盘,这不是在逼大盘说「难道我走」吗——另一方面总不能承认增长没了,必须挪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算术方案,用各种条件去创造赢麻了的业绩。

倪叔跑了个题,认为雷军接过了马云在公共舆论里的企业家代表地位,套用老编辑的话说,原马云免职另有他用,组织已经决定了,任命雷军为新一届马云,即刻上任。

其实不光是雷军,名创优品的叶国福、胖东来的于东来、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比亚迪的王传福都在互联网企业家保持低调的时间里成了短视频选题里的常客,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出身于实体经济,拥有一份可被触摸的生意,在不确定的风险周期里提供确定性。

反过来说,搞平台经济的,如果没办法把自己绑到主流叙事上,反而会刻意保持距离,比如Shein都快上市了,你在网上连它老板的照片都找不到几张。

回到「双11」的主题,你会发现拼多多还在讲白牌平替的故事,其实它跟「双11」是最没关系的一家,但最后怎么都绕不开它,而且往往会以众口一词的「拼多多还是牛逼」作为收尾,所以我说拼多多真就是行业魅魔,太有性张力了。

同为阿里出来的,倪叔对拼多多的否定性批判,和戴某对拼多多的承认性和解,对比起来很有意思。

倪叔认为拼多多的终极形态就是把6万亿的电商交易产值打到1万亿的工厂交付产值,如果所有电商平台都屈从于这样的玩法,不考虑未来,打烂了今天,只为生存一天是一天,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出来,秦朝的军攻制度可以横扫六国,却逃不掉二世而亡的下场。

戴某的意思,是零售业对供需匹配的诉求,一定重于突然扣上来的那顶「要为产业负责」的帽子,假冒伪劣的问题,阿里在上市前也被追着打,后来阿里用了很大力气打假,但它改变不了一个想用80块钱卖耐克运动鞋的需求,没有拼多多,也会有这样的生意存在,哪怕不在互联网上,人们重新去赶集,白牌也一定是最好卖的。

所以,你们,能理解,我说,拼多多,是魅魔,的原因,了吧。

好了,最后让我给这场连麦上点价值来收场吧,我看到评论尸发即刻说,2016年,川普的个人传记出了中文版,同年他当选了美国总统,那本中文传记的最前面,也就是给川普写序的人,是马老师⋯⋯

马老师在序里说,他认为这本书的读者,是那些能够接受失败、接受从零开始的年轻人。直到8年过去了,「双11」还在继续却难掩式微,川普已经卷土重来重回白宫,而马老师已经不在江湖了,泪目。

下次再聊。
1776
阑夕ོ
7天前
拼多多真他妈是行业魅魔,只要聊电商话题,最后都会回到众口一词的「拼多多真牛逼」的感叹里。
135
阑夕ོ
8天前
36氪和虎嗅现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AI封面自由,不需要再给视觉中国交钱了,两家的AI做图风格各自千篇一律,比较起来则是界限分明:

36氪是设计师路线,什么饱和度扁平化矢量风全都拉满,有种我不疲劳你就不许喊累的普信,知道的姑且还能get到科技行业对极简主义的偏爱,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厂们的UED博客搁这儿秽土转生了。

虎嗅是PPT路线,一股班味扑面而来,跟看汇报似的,最近开始全都是背影,大概是因为之前AI画人脸太容易触发恐怖谷了,反正每天打开就给人一种P7起步的自我认知错觉,是在会议室里对着投影批周报。

来个调查,你们更喜欢哪家的AI封面?

喜欢36氪的抠1,喜欢虎嗅的抠2,觉得不是针对谁而是在座二位都是🤮的抠3。
7926
阑夕ོ
8天前

关雅荻: 「狂喜2025」档期公布 | 「贰狂」和「贰狂+」两场活动限量799元套票开抢 请在购票前认真阅读下面的套票权益、重要时间点、购票须知 购票完成则默认认同下面公示的所有活动规则 我需要大家的帮助,通过购票支持,来让「狂喜播客节」可持续做下去 感谢购票支持的每一位 上面是正事儿,下面是闲篇儿 还是要说两句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我可以在这里再唠叨一遍: - 「狂喜播客节」不是一个商业属性的活动,所以从策划、组织、执行和推广,每一个环节都跟传统大型线下活动有各种不同。 - 「一狂」邀请了78位上台主播/嘉宾,「一狂+」邀请了112位。我们邀请的所有主播/嘉宾都是个人朋友关系,免费邀请,没有支付任何商业出场费,上海以外地区,比如北京,我们给每个人只提供2000元差旅补贴。这跟场租一起,成为这个活动最主要成本支出部分,其他都是各种活动执行成本。 - 全体志愿者,都是纯志愿,没有任何收入。「一狂」邀请了81位志愿者,「一狂+」增加到了88位。 - 前两届「狂喜」0元现金赞助,唯一收入就是票房收入,前两届最后执行成本25万和32万多,两届分别亏损3万多和5万多。 - 我会努力在2025年为「贰狂」和「贰狂+」引入现金招商,但都不会金额太大,目的是实现收支平衡,帮助活动能持续做下去。 - 活动现场依然保持最少的商业元素体现,影厅内应该会继续保持尽量不出现任何商业元素。 - 最重要的是,无论后续如何招商,「狂喜」在内容策划上,在每一场的主播/嘉宾组合的开放对话设置上,保持充分的自由度。现金赞助商,不得对「狂喜」内容有任何干涉。 - 「狂喜播客节」只聚焦「真诚地面对面对话和交流」这一件事,任何阻碍这件事的元素都会被砍掉,包括赞助商在内,所以有些话,都说在最前面,后面工作反而好展开,大家不要彼此出现误会。 - 如果刚好你有合适的可能赞助「狂喜播客节」的品牌方、广告主朋友,欢迎帮忙引荐。 - 所以,「狂喜播客节」在第一阶段,就是一个因为共同兴趣爱好(播客)相聚到一起,大型线下分组聊天活动,没了,没有其他更多诉求。 - 如果活动发展顺利,产生利润,我个人希望首先在保证活动可自主、持续发展前提下,提高邀请主播/嘉宾的基本差旅待遇,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提高观众的现场体验和沉浸感。 - 基于以上,「狂喜播客节」是一个不追求内容形态统一性,同时去中心化和自主性都很强的线下见面开放对话和交流活动。 - 在对上述事实达成认知同步后,我们欢迎对「狂喜」的所有建议、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共创,让「狂喜」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来到现场,让所有人遇到所有人,现场只有真诚地对话和交流,其他的都不重要。 此刻是11月11日凌晨3点,距离「一狂+」活动结束大概八九天的样子,我已经录完了十三场「复盘」,超过20个小时的对话内容,跟主播、嘉宾,跟志愿者和观众,都有。 后面还会陆续录个五六场,主要是主播/嘉宾和购票观众的交流,主要就是倾听反馈,同时也是帮助我梳理思路。 「贰狂」对我来说,是「狂喜播客节」第一个创立阶段最重要的一次全面创新与提升。 如果说「一狂+」是对「一狂」执行细节的修修补补+全面压力测试,让所有可能的问题都暴露出来,那么「贰狂」就会是一个从内容、形式到整体构思设计,形态转化,全面创新的一届活动。 就算你前两届「狂喜」都参加过,「贰狂」依然会给你很多全新的体验。 过去八九天,我每天在源源不断接收来自不同人的反馈信息,其实大多内容跟我脑子里想的那个「贰狂」的样子没有啥直接关系,但在活动创意上,就是这样需要不断的累积,然后可能一位志愿者或者观众的一句话、一个词,就会给我很好的启发。 先说几个「贰狂」细节上的更新调整,目前暂定地点还是CMG融媒影城,以下内容是现在就可以确定交付的: - 两场活动档期不会变,无论是否跟调休撞期,档期定了就是定了,不可抗力除外 - 「贰狂+」没准会扩充成2天,但799套票不会提价,真扩充两天的话,那就算这200人赚到了,反正限量供应,2025年暂时没有能力提供更多 - 除影厅外等候入场的排队,其他所有排队都会通过提前设计避免出现 - 女厕所会减少排队,所有男生只在一楼撒尿,二楼三楼所有洗手间在活动日会临时都作为女厕所使用 - 不会提供任何现场制作需要等候的食物,改为入场时分发的带包装的食物、能量食品 - 不会有任何需要等待排队的咖啡摊位,都会提前做好,现磨咖啡直接领取,无需等候 - 二楼会有更多每场活动结束后的场外后续交流空间和时间 - 场次预约流程会简化 - 评语卡打分环节取消,全天都可以提交评语卡,我们只统计每场收回的评语卡张数 - 8个影厅的开场时间会完全错开,分成整点、20分、40分,三个开场时间 - 播客录制体验区从目前的2个,增加到3-4个 - 主播/嘉宾数量会增加,第一次来「狂喜」的主播/嘉宾比例不低于总数的50% - 每场3位主播/嘉宾的场次是主要形式,少量场次是4位或更多主播/嘉宾 - 大概15%场次只公布主播/嘉宾组合,不公布主题,直接标注「即兴对话」 - 大概15%场次只公布本场主题,不公布主播/嘉宾阵容,坚决不跑题 - 大概50%场次同时公布主题和主播/嘉宾组合,但允许现场自由发挥,随便跑题 - 大概20%场次是全新创意场/多媒体形式场/大讲堂场/非播客形态场 - ………… 在我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等待检验和测试,到时候「贰狂」提交出来的,一定是基本靠谱,可以跟大家面对面共创的内容,我们通过2025年两场「狂喜」活动,希望继续探索影院空间沉浸式体验的更多可能。 这次要推出200张限量799元套票,是「狂喜播客节」重要共创一部分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找到对「狂喜」最信任、最在意的200人,进一步倾听和收集ta们的反馈意见,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创意思维,让我们把「狂喜」做得更好。 如果你购票成功,请添加工作微信kaifangduihua,提交购票成功截图,我把你拉入「狂喜VIP」微信群,主要作为活动信息第一时间同步沟通使用。 再次感谢参与到「一狂」和「一狂+」里的每一位。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们「贰狂」见。 关雅荻 「狂喜播客节」创始人 2024年11月11日 #狂喜播客节##贰狂# p.s.欢迎大家帮忙转发,感谢~ 不了解「狂喜播客节」的朋友,可以在下面长图最下面,有前两届活动的现场活动相册,欢迎查阅

00
阑夕ོ
9天前
AI社区正在流行的一个玩法,让ChatGPT基于和你的历史对话,画一个它想象中的你的生活画像,我的画像如图所示。

* Prompt - Based on what you know about me. Draw a picture of what you think my alter-egos life looks like
2112
阑夕ོ
9天前
旗帜鲜明的反对……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