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梅里同学
310关注798被关注1夸夸
经济学博士|CPA持证
出海🚢战略🤖AI+
Think ahead,Move with the crowd
梅里同学
6天前
我爸对我的爱很具象,就一个字“大”🙆‍♀️😳
00
梅里同学
7天前
一歲一禮,一寸歡喜😊

纪念和妈妈相遇的日子📆
00
梅里同学
12天前
哈哈哈,不远的未来,可能到处都是内容“泡沫”
10
梅里同学
12天前
AI时代的智力平权与马太效应: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今日修行+1📖

用AI辅助思考,而非替代思考的核心在于**主动性和批判性**:人类必须掌握设计深度提示词的能力,通过拆解、质疑和多角度分析,利用AI来激发思维,而非被其答案左右。AI的价值在于辅助我们发现盲点和拓展视角,但最终决定智力成长的,是我们是否在互动中持续锻炼逻辑和反思能力。

————————————————————————

无论是查资料、写报告,还是解答复杂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问AI——简单输入问题后,答案瞬间呈现。这种便利让人不禁感慨,AI是不是正在让每个人都“变聪明”了?但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事实吗?

答案可能没那么乐观。AI虽然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让我们看起来更懂行了,甚至效率大幅提升。然而,真正的问题是:这种便利是否会让我们满足于表面答案,甚至逐渐丧失主动分析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更可怕的是,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AI的回答是否是错的——尤其是当答案看起来“像那么回事”时。少数人通过与AI的深入互动不断提升自己,而更多人却因依赖浅层交互,逐渐陷入思维惰性。

💡关键在于深度提示词
AI的真正作用不是替代人类思考,而是辅助我们在互动中锻炼智力。关键在于 如何设计深度提示词,通过主动拆解、质疑和推导问题,让AI成为“智力教练”,而非简单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深度提示词还能帮助我们避免被AI误导——通过层层追问和逻辑验证,我们能够辨析答案的合理性,而不是全盘接受AI提供的内容。

💡一个例子
假设我们在讨论“如何学习乔布斯才能获得成功”这个问题:

✨浅层提示词:
“乔布斯为什么成功?” “国内企业家如何模仿乔布斯?”
这些问题关注的是 结果 表面现象。AI可能会列举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对细节的执着、对产品设计的极致追求,或者模仿者学他的演讲风格、硬件审美等。但问题是,这些回答可能充满模糊的定性描述,甚至存在逻辑漏洞,你根本无法判断哪些内容是准确的。

✨深层提示词:
“为什么雷军模仿乔布斯的小米成功了,而罗永浩的锤子却失败了?请从个人特质、商业模式、市场环境等角度分析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个问题,AI的回答不仅需要细化和多角度展开,还会被逐步暴露出可能存在的矛盾或遗漏。你可以进一步追问和验证逻辑,从而更有效地筛选出有用信息,同时避免被AI的片面回答误导。
15
梅里同学
12天前
虽然谈恋爱但木有恋爱情趣的独立开发者很难发现这个需求

Luuuuke: 不谈恋爱的独立开发者很难发现这个需求

00
梅里同学
19天前
最近我有一个发现:人们在体验多重角色后,会更加理解他人,拥有更强的同理心,并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让我不禁思考——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我尝试用 第一性原理 来分析,尝试性得出一个结论:多重角色体验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让我们不断构建并突破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认知框架”看待世界,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但问题是,这个框架不可避免地会有局限性——它基于我们过去的经验,容易让我们固守偏见或形成认知盲区。

而每当我们体验一个新角色时,就像戴上了一副“全新视角的眼镜”,我们的思维被迫进入另一种逻辑,重新审视原本的认知。这个过程包含了三个重要层面:

1️⃣ 重塑框架
新角色要求我们承担新的责任、面对新的挑战,这迫使我们摆脱原有的思维惯性,构建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认知。

2️⃣ 扩大视角
多重角色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自我中心”转向“多元平衡”,认识到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3️⃣ 容忍矛盾
不同角色常常会带来矛盾的需求,例如个人目标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在学会包容这些复杂性后,我们的认知也会更加成熟稳健。

从本质上说,多重角色体验不是简单地丰富生活,而是一次次为我们的认知系统注入“新血液”,使它变得更宽广、更包容。

💡今日修行+1:如果想不断突破自己,就需要主动跳出舒适区,尝试新角色、新体验,甚至刻意接触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
10
梅里同学
24天前
📒今日修行+1: 注意力很宝贵,多用逻辑推理,少靠归纳总结

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最近我有个发现,人的注意力真的是有限的资源。在学习和工作中,我觉得多用逻辑推理,少依赖归纳总结,可能会更有效。

逻辑推理能帮助我们聚焦思考,从已知的信息一步步推导出结论,避免思维发散,直接击中问题的核心。

归纳总结在刚开始接触新事物时,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快速了解大概。但如果一直停留在归纳总结上,可能就难以深入,思维也容易变得零散。

分享一个小体会:

1.入门阶段:快速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建立基础,降低对未知的恐惧。

2.深入阶段:开始多用逻辑推理,深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灵活运用:根据情况,灵活切换这两种思维方式,最大化利用我们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就是要珍惜我们的注意力,用更有效的方式去思考和学习。
03
梅里同学
28天前
Linlee柠檬茶的这两只鸭子,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
00
梅里同学
1月前
最近内心belike:

想养一只咪咪➡️哎,放假出差咋办➡️买一只赛博🐶好了➡️不能rua好讨厌➡️套个毛茸茸的皮肤好了➡️小红书搜搜赛博🐶哪家强➡️好多劝退帖子➡️进入二次想养一只咪咪死循环🙄
30
梅里同学
1月前
📘今日修行+1:信息的作用在于联结,不仅是追求真相 📘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推《Nexus》这本书,我也拿来读了读,这本书让我对信息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书中提出,信息并不等于真理,它的主要任务在于联结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在历史上,信息网络的作用往往更偏向“创造秩序”而非“揭示真相”,而信息网络的理想状态是在真相和秩序之间找到平衡。这也让信息网络成为一种强大的权力基础,既支撑了我们对真相的理解,又构建了维系社会的秩序。

读到这里,我想起自己对“信息搬运”的看法。过去我对一些内容“搬运工”嗤之以鼻,比如一些公众号直接翻译国外文章发布,或学术界喜欢翻译国外论文发表。然而,现在我反而理解了这种行为的意义:这些搬运者在扮演“信息联结”的角色,帮我触达了原本难以接触的知识和视角。

这本书让我明白,信息不仅仅是内容,更是沟通的桥梁,它的价值也许不在于真相的绝对性,而在于我们因此得以联结更广阔的世界。

挺好🙂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