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Marcoding
6关注48被关注0夸夸
独立开发者 / UX设计师
Marcoding
16天前
UX 设计出身,用Cursor独自开发了一款前后端分离的超万行代码的iOS 应用。独自完成了从产品设计、前后端开发、测试到部署上线。写了篇万字的全纪录分享开发经验和心路历程~
AI 很强大,但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强大,彻底祛魅了,即便一行代码不写,但也耗费数百小时,绝不可能像很多自媒体所宣称的一小时速成,至少我没那个天赋。
独立开发很孤独,频繁在“我强得可怕”和“我是个垃圾”之间反复横跳。诸如ICP审核、用户隐私协议处理之类的事情很消耗耐心,列了一个To do list,每天解决2个,新增3个,解决了也不会带来任何任何智力上的愉悦。

但即便如此,一次次夺回掌控感,自信心也会逐步倍增,还是让人感觉很棒棒。解决完一个问题后还是会开心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大喊。
探索未知很刺激,由于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像小时候玩《帝国时代》在黑暗中探索新地图,
最最重要的是,随着AI 编程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构建应用的门槛还会继续降低。现在 AI 能力越来越丰富,可用的“积木”越来越多,之后能够构建的应用类型可能也会更加丰富~

一行代码不写,如何靠Cursor AI步步为营地开发一款超万行代码的iOS应用?内附AI互动技巧和编程新手学习路径

2316
Marcoding
5月前
一个APP,即便克制如微信,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会不断往上加东西。随着功能越来越多,APP会越来越臃肿,最早使用它的老用户和后来使用的新用户都不满意,因为总有些功能自己永远用不上,自己想要的功能越来越难找,路径越来越长,层级越来越深。
但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很多时候使用一个APP,只为了干一件事、只访问一个界面而已。比如:
- 点一份太二酸菜鱼,不要加辣,不要餐具,送到家里。
- 听小宇宙播客下某个栏目的最新一期播客。
- 打车从三里屯到首钢,只选择快车和出租车模式,券能用的都用上。
- 淘宝下单一个和上一次一样的牛奶,送到家里。
- 帮我看下今天A股的三个自选分别上涨了多少。

有没有办法一键直达访问/一键执行上述指令呢?
过去虽然有“捷径”功能,但是上手门槛很高,而且自由度也不高。有了能理解界面的多模态大模型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上述操作录制下来发给它,让它生成“捷径”呢?应该不是很难吧!
提供录屏相比直接语音让它执行某个指令应该会更好,录屏中的图形界面提供了重要的视觉线索,既增加了确定性,又降低了推理成本。
之后我们的手机桌面会不会不再是各种应用,而是一条条这样的各种指令哈哈。
21
Marcoding
6月前
对于一个不成熟的技术应用来说,找到对它感知更痛的人群,更容易PMF。因为这群人对应用的容忍度更高,估值更高。
比如电动滑板车在国内刚推出时,很贵续航还差,但是能折叠很方便。大家不会觉得能替代电动车或自行车,反而觉得两头都不沾。结果代驾司机成为了early adopters,因为折叠对他们来说价值非常大,此时对于高价和续航差就更能容忍了。
AI现在很多时候也是两头都不沾,但妙就妙在总有人能不嫌弃,比如幻觉问题很难完全解决,但对于热衷捏崽的“崽妈”们来说,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
蓝海战略在AI时代始终有效,需要我们通过价值重组,把资源投入到目标人群看中的价值点上,放弃目标人群不看重的价值点。
00
Marcoding
6月前
在“模型即产品”的阶段,对于PM来说,相比于挖掘用户需求的能力,同样重要的是了解技术的限制。
所谓限制就是如何在“速度”、“质量”和“成本”三者间取平衡。
比如速度和质量很高,但是成本很高,能匹配哪些需求场景?
比如速度很快,成本很低,但是质量不行,能适配哪些需求场景?
这个平衡还不是绝对的,有可能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边界,比如我们以为的速度、质量要达到这么高,成本就会有那么高,但实际上有很多“技巧”、“套路”可以控制成本(现在前沿的论文就在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有很多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在未来可能就不是问题了,那么原本很擅长做这个平衡的人/组织就没有优势了。
了不起的PM能够预测技术发展轨迹,了解到一段时间后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释放出哪些需求,提前布局。
了不起的PM能够预测技术发展轨迹,了解到一段时间后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释放出哪些需求,提前布局。
如果把大模型比作电力的话,电力普及的一刻,能释放的需求场景是无穷多的。

Vol.18 对谈李开复:价格战烧不出 AI 超级应用,未来国内可能只剩下 10 家大模型公司

AI局内人 | AGI Insider

00
Marcoding
6月前
我觉得个性化是大模型时代的必然,普通人通过自然语言就能写个bot,一些之前不值得规模化产品化的长尾小需求,都有机会得到满足,一些很“无聊”的需求会得到释放,瞎说几个:
家庭药物管理助手——“管理家庭药品是谁在吃、什么病、什么时候过期”
今天吃什么粤菜助手——“提供今天吃什么[粤菜]的建议,并一键下单购买所需食材”
英语俚语对话助手——“将用户发送的每段中/英文段落,换成英语俚语的表达”

这些需求很难说所有人都有,但没关系,有需求的人自己开发一个服务于自己就好了。

这些个性化长尾“无聊”需求的满足,对话式交互方式能满足80%了,但想要体验更好,肯定还是需要GUI加持的,毕竟利用GUI来输入或输出,很多时候,效率可能会更高。

但GUI的组件有开发成本,意味着优先考虑需求的普适性(性价比更高),这就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有点冲突。

一个取平衡的方式是由平台能提供一些标准化的信息录入和信息输出的组件,支持大模型根据上下文、组件适用规则,自主选择和拼装,可以进一步提升体验。(有点像低代码/无代码平台的价值)

(coze已经有组件能力了,但是貌似还不能智能生成+拼装?)
00
Marcoding
2年前
板蓝根也搞0糖了么
20
Marcoding
4年前
同事A做了个新发型,把大波浪换成了黑长直,被同事B发现了,同事B问道“咋换了个这个发型?”
同事A说:

“这样就不卷了”
00
Marcoding
4年前
朋友说她洗脸的时候从来不洗额头,因为她要让额头知道“你不是脸皮是头皮,给我好好支棱起来”。
00
Marcoding
4年前
自从接触滑雪和滑板之后(其实并没有玩得多好),才了解到自己喜欢什么,而后才发现,之前所有自己以为喜欢的“事物”并非真正喜欢,比如看展泡吧买衣服。
很庆幸在30岁前后就有了这样的感受,避免迷失在消费主义的陷阱里。
00:28
00
Marcoding
4年前
盘了盘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要不就是自己不擅长的,要不就是在商业社会不创造价值的。
财务自由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做自己不擅长或不创造价值的事情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