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非凡笙
105关注17被关注0夸夸
看电影
妄图扩大舒适圈
探寻新兴领域(ENTP)
非凡笙
2年前
感觉疫情最大的影响不是说生理上的,而是让我们这代人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普通上海高中生的自白和发问

00
非凡笙
2年前
再次的,一定要有勇气
00
非凡笙
2年前
迷茫的时候就应该多读读书,虽然对于缓解迷茫来说没有啥用,但总比天天混日子有用。
00
非凡笙
3年前
大刘的话不一定合理,当人们把他的话奉为圭臬,确实也挺离谱的。
首先,我要搞清楚是不是内卷,其实需要的是确认元宇宙是否为现实世界的投射。这个我持有保留意见,在元宇宙的概念中世界的运行是基于AI运算,而不是现在这个阶段的人工维护。
人的认知有限,但AI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嘛?元宇宙存在认知边界吗?我想大刘并没有在这段话里表露出来。
其次,“高度逼真”这个话真的很模糊。有多逼真?能有多现实?人脑能放入系统里,哪种放入?意识转移?还是简单的神经刺激?别说我杠,不同阶段,所代表的真的就天差地别。
当人类真的能够复制出和现实规则一致的元宇宙世界,估计现实中的病都能在元宇宙中找到答案。
最后,我这里严重质疑,大刘对于“对外”“对内”的判断。人类的意义只在于研究基因、探寻宇宙等等?文化、艺术,对内的思考与总结就是下人一等?
什么时候人类未来发展成了二极管?不是真实宇宙,就是元宇宙?不是物质就是意识?马克思讲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高中知识都忘了吗?
00
非凡笙
3年前
这才了解一些北交所的知识。
00
非凡笙
3年前
为什么要搬到怀柔?现在进市区都被叫成回北京!
00
非凡笙
3年前
性别问题一定程度上又有点像种族差异。白人自信、善于社交;黄种人智商高;黑人不好学,月光族,有说唱天赋。这些一定程度上没有任何道理,究竟是谁在定义这一切?是现在的西方社会吗?面对这类问题还是任重而道远。

一只麋鹿儿: 貌似在读研之前,我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关于性别的议题,顶多就觉得重男轻女这个观念不好 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性别的知识。 直到读研的第一学期,在一门社会学课上,有一章节的主题就是性别,我才开始了解到社会是怎么构建性别的,性别观念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性别是如何被刻板化的,为什么现在会兴起女权主义。 在课上我印象最深刻的词汇有两个,一个是Gender factory,另一个是Second shift。 Gender factory中文意思为性别工厂,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性别工厂,这个工厂会告诉你什么性别应该具备怎样的性格,怎样的仪态,怎样的谈吐,怎样的品质。 第一个巨大的性别工厂就是家庭,甚至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加工”了,如果是男宝宝就要准备蓝色的衣服,如果是女宝宝就要准备粉色的衣服,男宝宝的玩具是赛车,女宝宝的玩具是芭比娃娃。出生后,男生有男生的教育方式,他应该勇敢、不哭,甚至有点脾气也很好。女生有女生的教育方式,她应该温文尔雅,会照顾人,最好还能会点女生应该会的乐器或运动,男女有别,从家庭就开始了。 第二个巨大的工厂是学校,而第三个巨大的工厂就是社会。由于怕篇幅过长就不赘述了。经过前两者的教育,到第三个工厂的时候,基本就已经成型了,进入社会之前你就知道,社会期望的男生是怎样的,女生是怎样的。 Second Shift可以理解为倒班制,在社会学课中指代女性在白天完成工作后,还需要回家做照顾家人,做家务等等的事务,就像是轮流倒班一样,在外面上完班后回家继续上班。我对这个名词印象很深刻是因为我家就是这样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爸基本不做家务,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我在年少时期一直觉得妈妈做家务很正常,这就是妈妈的职责。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妈妈的职责?在接触性别议题后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而这个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就是觉得照顾小孩和家庭就应该是女性的义务?甚至如果有男性充当这个角色会被人嘲笑“吃软饭”? 在这个社会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多吗?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多吗?也多。 我一直觉得女权并不是要超越男性的权利,而只是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权的兴起才为平权带来了可能性,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没有什么女生应该有的样子,也没有什么男生应该有的样子,你就是一个个体,你可以是一个爱美丽情绪敏感爱哭的男生,也可以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神经大条的女生。这是很难,但改变总需要一个开头,量变才能引发质变。 只可惜,现在女权还没发展多久,就已经被资本作为流量密码来极端化了,以至于很多人脑子里的女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女权,而是“女拳”,但“女拳”只是资本创造出来的情绪化的流量密码,并不是真正的女权,又有多少人能愿意去了解,而不是天天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呢? 资本不会管真正的女权是什么,只要“女拳”能带来流量,那么“女拳”就是女权。在这个浮躁而又情绪化,甚至有部分人就是享受群体对立所带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里,我比较悲观,我觉得女权的发展道路将会又难又长。

00
非凡笙
3年前
性别问题一定程度上又有点像种族差异。白人自信、善于社交;黄种人智商高;黑人不好学,月光族,有说唱天赋。这些一定能和程度上没有任何道理,就叫人是谁在定义这一切?是现在的西方社会吗?面对这类问题还是任重而道远。

一只麋鹿儿: 貌似在读研之前,我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关于性别的议题,顶多就觉得重男轻女这个观念不好 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性别的知识。 直到读研的第一学期,在一门社会学课上,有一章节的主题就是性别,我才开始了解到社会是怎么构建性别的,性别观念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性别是如何被刻板化的,为什么现在会兴起女权主义。 在课上我印象最深刻的词汇有两个,一个是Gender factory,另一个是Second shift。 Gender factory中文意思为性别工厂,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性别工厂,这个工厂会告诉你什么性别应该具备怎样的性格,怎样的仪态,怎样的谈吐,怎样的品质。 第一个巨大的性别工厂就是家庭,甚至在孩子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加工”了,如果是男宝宝就要准备蓝色的衣服,如果是女宝宝就要准备粉色的衣服,男宝宝的玩具是赛车,女宝宝的玩具是芭比娃娃。出生后,男生有男生的教育方式,他应该勇敢、不哭,甚至有点脾气也很好。女生有女生的教育方式,她应该温文尔雅,会照顾人,最好还能会点女生应该会的乐器或运动,男女有别,从家庭就开始了。 第二个巨大的工厂是学校,而第三个巨大的工厂就是社会。由于怕篇幅过长就不赘述了。经过前两者的教育,到第三个工厂的时候,基本就已经成型了,进入社会之前你就知道,社会期望的男生是怎样的,女生是怎样的。 Second Shift可以理解为倒班制,在社会学课中指代女性在白天完成工作后,还需要回家做照顾家人,做家务等等的事务,就像是轮流倒班一样,在外面上完班后回家继续上班。我对这个名词印象很深刻是因为我家就是这样的,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爸基本不做家务,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我在年少时期一直觉得妈妈做家务很正常,这就是妈妈的职责。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妈妈的职责?在接触性别议题后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而这个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就是觉得照顾小孩和家庭就应该是女性的义务?甚至如果有男性充当这个角色会被人嘲笑“吃软饭”? 在这个社会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多吗?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多吗?也多。 我一直觉得女权并不是要超越男性的权利,而只是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权的兴起才为平权带来了可能性,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没有什么女生应该有的样子,也没有什么男生应该有的样子,你就是一个个体,你可以是一个爱美丽情绪敏感爱哭的男生,也可以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神经大条的女生。这是很难,但改变总需要一个开头,量变才能引发质变。 只可惜,现在女权还没发展多久,就已经被资本作为流量密码来极端化了,以至于很多人脑子里的女权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女权,而是“女拳”,但“女拳”只是资本创造出来的情绪化的流量密码,并不是真正的女权,又有多少人能愿意去了解,而不是天天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呢? 资本不会管真正的女权是什么,只要“女拳”能带来流量,那么“女拳”就是女权。在这个浮躁而又情绪化,甚至有部分人就是享受群体对立所带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里,我比较悲观,我觉得女权的发展道路将会又难又长。

00
非凡笙
3年前
20
非凡笙
3年前
看到对于张哲翰事件的评论,我有点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只要屁股正,黄赌毒不是事儿?
谴责,惩罚是可以的,但这种狂热我实在接受不了。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