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非大
196关注3k被关注6夸夸
📑出走体制的创业者 | 高级公共事务专家
🏘️数字家政养老独角兽企业合伙人
💛人人应有一套人生操作系统和算法
置顶
非大
11月前
专注于家庭服务领域的社群,启航啦!

今年年初开始筹备的家庭家庭服务领域创业者社群,昨天落地了第一场活动。

作为一个线下活动的重度爱好者和知识付费的老韭菜,近3年来,我平均每月要参加4场各类社群活动,每年花费5个w以上,吃过的盐比走过的米都咸。所以我看起来很忙,其实一点没闲着。

收获有三:
1. 南京地区老中青三代优秀创业者基本都认识了,发现了一批超级优秀的同路人;
2. 认清自己,摆正位置:哪方便行,哪方便不行,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
3. 给本职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助益:三年前办一件事儿要费老鼻子劲了,现在打两个电话就能搞定。

因此,我相信社群和线下活动的价值,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面。

只不过,有个小问题:很多社群大家之间从事行业或价值观跨度太大,除了最开始的新鲜感和热情外,没有再产生更深的链接和互惠合作。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我需要一个有限多元的社群,提高资源匹配的效率,更容易产生合作机会。然后「家服创富社」就这样诞生了。

1)社群定位:泛家庭服务领域的垂直社群,涵盖养老(服务、产品、文娱、教育)、家政(到家、培训、劳务、整理收纳等)、母婴(产品、月子、产康、女性健康、孕期瑜伽)、育儿(托育、早教、家庭教育)、其他相关(心理疗愈、陪诊、家庭保险、家族办公室、家庭医生等)——垂直但非同质化。

2)主要活动:每周一场案例分享会,对分享嘉宾有三个要求;1-拿到结果;2-毫无保留的讲清一门生意;3-提供合作机会。

3)推广渠道:社群互推+自媒体账号。

说回昨天的活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主要源于的是嘉宾的分享内容:市场化居家养老模式单店300万的“核心密码”。瑞芝康健是国内少有的做市场化居家,把模式跑通的。我之前自以为对他们已经很了解了,没想到再次被刷新认知,小伙伴听的也都很过瘾。

社群免费,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同行人。在南京做满5期以后就到扩展到沪、苏、杭。
96
非大
2天前
秦晖的书才看了一本,已经颠覆了先前百分之 80关于中国传统 zz、儒家、吏治等等相关的认知。这让我一边体验火辣辣的冲击感,一边被大师的思想弄得颅内高潮。等我多看两本再细说。

细思极恐的是,秦晖一只眼睛先天失明,另一只眼睛从小只有 0.2 的视力。带着这样的残疾与不便,他的知识涉猎之广却是字面意义上的深不可测。

“有一次吃饭,不知怎么聊到台湾,秦老师就开始为我们介绍台湾地区历代政区演变,怎么样从三省两省到一省,具体到每一个小岛的历史,如数家珍。

其中一个同学是广东人,做的是“大逃港”研究,秦老师又向他介绍广东哪个镇哪个地区逃港的人多,这个同学虽然已经看了几年资料,对这些以前从无所知。

讲到秦老师的老家广西,他聊起客家的源流、壮族民族内部的划分、土家族的划分,无不讲得清清楚楚。后来我看过几篇关于秦老师的回忆文章,这些与他相熟的作者无不惊讶于秦老师的地理知识。

他在饭局上遇到内蒙古人给人家讲内蒙古,遇到东北人给人家讲东北,遇到法国人给人家讲法国,遇到南非人给人家讲南非,不但都能让这些本地人本国人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能保证很多东西都是他们以前不知道的。

当年他在兰州大学和气象专业的研究生住在一起,他比那些当了多年气象填图员的人更加熟知中国的两千个县市,因此震倒了一票人,一次受邀去法国,还没踏上那个他老人家一次都没去的地方,接待人员就发现,原来他对那个地方,比自己还熟悉。”

现阶段秦晖的书对我来讲有点不务正业,毕竟这些知识在现实中百无一用,甚至了解的越多,与现实越格格不入。毕竟我还想不起来可以跟谁去谈这些话题。网络上闲扯只能是招骂。

可是追随兴趣进行知识的壮游,是真正持续产生快乐的事情吧。
54
非大
2天前
很遗憾,文科真的快不行了

这个世界越来越崇拜技术创造的财富神话,文科生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

作为人文学科的本科毕业生,没出校园前对专业前景还有些暧昧的预期,然而毕业季短暂的求职经历,彻底唤醒了文科生身份的卑微。懂的都懂。

于是我一边努力考商科研究生,一边报复性进补理科知识,一边在网上大骂傻逼文科生,活活一个俄狄浦斯情结患者。

此后十多年,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程序员写代码,文科生做销售,前者收获确定性的幸福,后者赚到大盘上涨的财富。普涨年代,不以文理论英雄。

近年退潮,大家才发现还是硬核理工永远不愁饭吃,文科生只能干服务业。

2024年底,哈佛在 20 多个系中取消了 30 门课程,其中多数都是文科专业。

不用什么专业的分析,你也能判断到,文科确实跟不上趟了。人类社会科技越进步,文科越衰弱。你根本想不到靠文科知识,能创造什么价值。

虽然我是一名从事低端服务业的文科生(且这一行确实非常适合文科生),但我对文科创造社会性价值的作用已经不抱希望。在指数增长的时代里,技术变革是真正的文明推动力。

也就是说,无论从就业还是社会性价值创造,文科都无法提供解决方案。至于学生还是家长,只要你还想恰饭,文科就绝不是好的选择。

你可以尽情追逐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但大部分文科学科作为教育史上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式微的命运已无法避免。
32
非大
3天前
优质内容永远稀缺,人永远想吃点好的。什么时候还能再有第一次看越狱、绝命毒师、权游...那种巅峰体验呀
00
非大
3天前
听宋方金播客才知道,春节档的电影定位就是给下沉市场看的,怪不得哪吒明知故犯似的赚便宜的眼泪。
63
非大
5天前
重生之我让姐妹做月嫂

昨天聚会,一姐们儿在国企做销售岗位,除了工资不高其他没啥挑的,工作轻松福利也好;她很爽朗一人,唯一的焦虑就是她这个行业太偏门儿了,偏到我都没听说过,怕以后想转行都没地儿可转。再说年纪也三十大几了,怕不是要在国企跪舔领导一辈子吧。

我说你以后可以干月嫂,40岁正是干月嫂黄金年龄。她问能挣多少钱?我说起步就八九千/🈷️(比她现在收入高),干半年就能过万,两年就能1.5w,再往后就看你本事了。

她说这条大龄转行做月嫂赛道你必有一席之地。

我不顾她的揶揄,继续给她规划:

现在市场上的月嫂基本都是初中学历,连高中大专的都稀缺(我有一手数据),但收入比同年龄段的大部分白领都高。你只要愿意下场干,不可能没你的饭吃。

不过干一线月嫂只是第一步,积攒两三年的经验,有三个方向可选。

一是专业方向,不断叠加技能、刷新履历,收入会越来越高,在50岁之前都能稳定在2w以上。缺点是要下力气。
二是转型企业上班,去平台公司或大型企业做培训讲师/管理人员。那就是重回职场了,你都熟悉。
三是创业方向。客户积累多了,同行姐妹徒弟积累多了,你一转身就是个中介老板,干这行很多老板都是这个路径过来的。创业方向摆脱了体力的劳累,主要看个人经营能力,有可能做大。

讲到这里她眼睛亮了,她说一下子不焦虑了,咱中年妇女竟然还有这么光明的未来。

我说这个行业真的挺好,但你为啥见不到身边的人来干?她说她也不知道。

我说原因只有一个:面子问题,或者说社会评价。

对大龄白领女性来说,这是一个有面子红利的行业,你不要面子,你就能得到里子,你有了里子,自然也就有了面子。

她说要不是家里还有点钱,我现在就跟你干😂
40
非大
6天前
让DS帮我优化了几篇帖子,确实精致了很多。

但还没调教出个人化风格。

感到日常情绪爆发的粗糙感更珍贵了。
10
非大
7天前
单开一个号,试试小红书招月嫂🫢
120
非大
10天前
刚听一个美国英语主播说, the在元音前读[ði],在辅音前读[ðə],这个规则已经变了,现在美国人为省事儿全都读[ðə]了。天塌了…
10
非大
13天前
讲真!啥叫对自己诚实?

每日互动这个票潜伏了一个星期,周四清了, 10 个点已经到手,该知足了吧?

一个周末过去,尼玛发酵成全球大热点了!直接20cm!一整个大错过

不诚实的自己: 把大腿拍断,骂自己没有定性、胆儿小了、缺乏耐心、错失良机、本来可以…

对自己诚实就是: tm 就是偷鸡摸狗开的,喝口汤就行了,还真想上桌儿啊😂

搁以前,这会儿肯定财迷上脑扛着炸药包往里冲了,最后再哭爹喊娘大骂 A 股不是个东西☺️

男人
00
非大
14天前
每隔两三年,就应该升级自己的社交圈

这不是势利,而是自保。

社交圈就是能量场,好的社交圈会托举着你往上走。反之,如果你的社交圈里全是抱怨生活、八卦他人、沉迷低级趣味的人,你很难不被影响。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也开始抱怨、八卦、沉迷,甚至忘了自己曾经的目标和追求。

“熟人使人落后。

如果你十年如一日只和同事、同学和家人交往,你会越活越抽抽。人是一种很容易被环境塑造的动物。你身边的人是什么样子,你大概率也会变成什么样子。升级社交圈,不是让你立刻拉黑所有老朋友,而是要有意识地筛选和优化。那些只会消耗你、拖累你、让你停滞不前的人,该放手的就放手。那些能给你带来新视野、新机会、新能量的人,该靠近的就靠近。

当你的认知、环境、事业都陷入瓶颈的时候,与其加大马力继续强攻,不如主动增加和外界的连接,特别是那些相对陌生的领域。这相当于为自己引入一些新的外在变量,本来无法突破的瓶颈可能突然在别的地方联通。这是一种创造意外的好运气(SERENDIPITY)的方法。

作为一个i人,参加社交活动前要做好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大部分情况下,参加完回来都觉得来值了。最疯狂的时候强迫自己每周至少安排2~3场,以至于经常要赶场子。

自主的人,应该主动优化身边的环境。因为见过好东西很重要,否则,很容易深陷庸常的环境,还以为那就是世界的全部。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