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Takun
285关注196被关注0夸夸
元互联网传媒首席
达拉然元素分解者
「未来株式研究所」
敬天爱人
Takun
3天前
日记就要写到不难过为止。
00
Takun
3天前
日本的咖啡消费类型占比,越老,美式的占比越高。
00
Takun
6天前
滴水湖书店补完,书店真的是一个可以让深受精神创伤的人静下来的地方。
00
Takun
7天前
年轻人就是最大的增量

小丹尼DannyData: 最近我参加B站汽车区的内部沟通会,很多数据有意思,我总结了3点: 一、买车决策变短 以前我们买车需要89天,现在只需要53天,砍了快一半,缩短的天数主要在后链路的试驾环节,比如以前我们买车要试驾10辆车,现在只试驾3-5辆车就可以决策了。 换句话说,大部分车品牌在试驾之前,就已经被消费者排除在外了。 所以对车品牌方来说,在试驾环节前就种草+紧贴热门车显得更重要了,所以你懂为啥中国车圈越来越卷,火药味越来越浓,互相蹭来蹭去的也越来越多:不怕消费者试驾吐槽,怕的是消费者根本不试驾,看到不看,就把你淘汰了。 二、B站汽车优势 目前B站仍然是年轻人密度最高的视频社区,月活3.35亿,日活1.02亿,而且汽车内容增长很快,同比增长52%,另外三个领域快速增长的是AI、家居家装和亲子,尤其是亲子,同比增长118%,说明B站用户长大了。 这次B站想主打的是“智能汽车第一站”:让人一想到车的智能化,就想到B站。 我觉得这个定位还挺巧妙的,因为现在没有车会认为自己不是智能车,或者不想主打车智能。 所以B站主打汽车+科技,B站作为中长视频社区,年轻用户天生就喜欢琢磨科技。 而且年轻用户买车时也非常关注科技感,难怪主打年轻+科技感的小鹏MONA和P7+卖得好,最近我和两位小鹏产品经理对谈的播客推荐大家听听。 “智能汽车第一站”的定位好了,B站汽车区会通过两方面内容执行:科技转译+体验种草。 1、科技转译 说白了就是把晦涩难懂的技术难点,up主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帮大家解读出来。之前我们大小马就做过不少硬核科技的解读内容,包括自动驾驶、芯片、电池、机器人,甚至SpaceX的火箭发动机等等,下集我们还会聊ASML光刻机、星舰筷子。 2、体验种草 “种草”本来是小红书的传统优势,B站想要发挥自己中长视频优质内容的优势,搞“深度种草”,比短图文和短视频影响用户更长久。 所以B站推出了几个新栏目,包括极限B-LAB、未来车研社、UP加电发布会等等,我的合伙人电动Emma就参加过陪看特斯拉发布会的直播,一不小心搞了个知识人气榜单第1。 三、来点实在的 B站会给汽车创作者“亿起加电计划”的扶持,只要B站>1W粉丝量或全网>100W粉丝量的都是扶持创作者目标,不是单纯给流量,而是帮up主涨粉,继而获得收入的提升。 所以B站希望up涨粉靠3点:高质量内容✖️更新频次✖️曝光流量 通过千亿的流量曝光,最终让10位UP主收入达到1000万,100位UP主收入达到100万。 这次内部会信息量很大,我把其他内容分享到小丹尼知识星球,尤其是B站如何帮创作者应对恰饭内容播放量还挺有意思的。 我的整体感受是B站还是坚持原有的中长视频优势,主打年轻人热烈讨论的社区氛围和深度内容,我认为这个策略是对的,但也建议B站别完全放弃其他内容形式的探索和扶持,比如短视频,或者更长的播客。 因为我发现周围人有个趋势:想放松就刷短视频,想长时间陪伴就听播客,中长视频看得越来越少,就像当年看知乎和公众号长文的人越来越少。 虽然中长视频的头部创作者依然活得很好,但中长视频在商业化可能存在“原罪”,现在的短视频之于长视频,就像当年视频之于图文,知乎肯定懂的,之前我写过微博就不再赘述了。 为了避免单纯做中长视频的高投入风险,这两年我们把内容形式多样化,比如B站“DannyData小丹尼”和“电动Emma”账号主做中长视频,“大小马聊科技”做播客,“大小马试驾”做短视频,再结合我们的另一个主业:咨询及中东海外业务,媒体既是我们的放大器,又是我们的信任背书。 最后我很喜欢欧总的一句话:年轻人就是最大的增量。 如果你对B站汽车内容和生态感兴趣,欢迎你关注我。#bilibili##汽车#

00
Takun
8天前
顺风顺水
00
Takun
10天前
internal consumption,内耗
00
Takun
11天前
百度世界大会Robin路演中
00
Takun
25天前
谢邀参加香港金融科技周。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