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傅丰元
436关注3k被关注11夸夸
编辑,Studio Q24 | 离线 | 利器 灵感买家俱乐部 → http://club.q24.io
置顶
傅丰元
3月前
新的一年,帮助彼此完成各自项目

我是灵感买家俱乐部的丰元。我来帮「业余公司」的同事们招工友了。

业余公司是一个帮助创作者完成各自项目的计划。我们是这样玩的:

月初发布个人项目计划,每周碰头一次更新各自进展,寻求帮助和给予反馈。月底完成的朋友我们一起鼓掌庆祝,未完成的赠送赛博鸽子以资鼓励。

所以不是真公司招聘,而是一个让彼此创作不那么孤单的社群。

业余公司在线上举行,我们相信人人可以在自家的卧室客厅厨房马桶开始一段创作之旅。

一起来「上班」,开心的那种。

申请页面列出了2023 年上半年每个月的申请时间,供参考:club.q24.io
11
傅丰元
6天前
赞赏是把定价的主动权交给内容体验者。

从读者或听众角度看,比起一次性赞赏高额费用,更建议少量多次赞赏你喜欢的作者。

想想你会如何支持社区周边的小酒吧或咖啡馆?少量多次是一种长期的支持,是日常的参与和关系维护。

从社群设计角度看,可参照山崎亮在《社区设计》里的这句话:「不是设计只让一百万人来访一次的岛屿 ,而是规划能让一万人重访一百次的岛屿」。
54
傅丰元
6天前
对于普通人而言,投身到创作的过程中,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乐趣。诚如科恩所言:“创作的意义是成长,反过来,成长也为创作提供了条件。” (we make art in order to grow, we grow in order to make art.)

“为何用AI创作?” 二十面体2月会员邮包发布

00
傅丰元
7天前
2020 年 3 月 12 日,灵感买家俱乐部发出第一封邮件,邀请大家支持和加入一个「独立创作者、自学者和冒险者」的社群。

时间过得太快有时不敢相信,但的确本期的解散派对都已经编号 74 期了。按照每两周一期,排除掉过年和我们偶尔的偷懒,我们的确做了足足三年。

本月的两期解散派对将以俱乐部的 slogan 「一起各自玩」的名义,召集到各路玩家(player),聚在一起,分享在各个领域玩耍的体验。

参与分享的嘉宾是:

@隆隆ago ,stochastic idea player,一个灵感炼丹炉

和 Elon 说话很难不被他的开心感染,以至于这段时间在大理才村,他能顺利地跟着本地阿姨去各种酒席蹭吃蹭喝。他从生成音乐设计师 Brian Eno 的 Oblique Strategies 提取灵感,随机获取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譬如一个地点,一个物件,为你提出的问题生成一个灵感指引。

@mingsquall ,vinyl record player(turntable driver),RE: ANALOG 黑胶律动放映员

(在称号里玩了「四关」的) Mingsquall 从互联网公司裸辞后,开始了自己的小型创业,放黑胶,卖黑胶,推广黑胶文化。周五晚你会听到从线下打碟到线上,从家里打碟到咖啡馆的故事;还有发布第一个视频就能破 6 万播放的 up 主心得。

金鱼,pingpong player,拿不了奥运金牌了,为什么我还在打乒乓球

其实金鱼还有 VR player,话剧 player 和 piano player 的称号,但最吸引我还是她玩乒乓球的故事。普通人如何参加积分赛?如何挑战(业余)高手?以及,为什么拿不了奥运金牌了,她还在打乒乓球?

@MianC ,dragon boat player,我在上海参加了一支龙舟队

年初在边帮 Mian 整理她的公共空间里的私人书架,边聊起了她参与的龙舟俱乐部,再加上和她的好几个龙舟队友一起吃面,就想着邀请到解散派对做一次分享。我好奇如何在一个集体运动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又如何与人协作?也好奇周期性的小型公共生活如何塑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期待「运动员」Mian 的答案。

期待周五晚上遇见你!

本周五解散派对:一起各自玩三周年(上)

01
傅丰元
7天前
第一次见@徐涛 是去年在声动活泼的胡同办公室,那天大家在翻看二十面体做的《地图不是疆域:重返全球概览现场》。徐涛就说啊,你这话题让我想起我早年在硅谷看的一本斯坦福教授写的硅谷文化和历史的书,当时对我的科技报道有很多启发。我说,教授是叫 Fred Turner吗?中文版是我做编辑的。虽然第一次见,但是感觉各自被一本十年前的书影响了,并这些年走了不同的两条线汇在一起。

虽然录制节目的想法很快定下,但是最后录制前我们都不知道聊啥,话题在我这里有点太熟悉,我经常说一些没考虑到听众的生词(多谢涛老师一直帮忙照顾听众做解释,如果还是说不清那是我的问题);涛老师那边也在找一个她的线索。

直到我最近在做小团体创新的研究是挖到一篇 Kevin Kelly 2008年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个叫做 Scenius(scene 和 genius 的合成) 的词,描述一种小群体聚在一起互相促进创新的场景。里面也提到的 Camp 4 攀岩营地的故事,攀岩也激发了徐涛的兴趣并被她挖出后来的故事。

所以这期我们就聊了聊早期的黑客、嬉皮士、人工智能研究者、攀岩爱好者的故事。聊了聊在创新还是发生在边缘地带,发生在一些「脏乱差」的低端环境里的故事。

#247 混搭,碰撞,以及因此产生的那些影响后人的奇思妙想

声东击西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