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ybernetics
294关注3k被关注3夸夸
在某创业团队做广义社区,关注95-05后的兴趣和生活。之前做过2B,也会关注企业服务。
live against the clock
Cybernetics
1年前
冒个泡,继lofter后,今天小红书拿用户的图训了个一眼抄风格模型,又把绘圈炸了... 说下我对AI生图(AI画画)的看法吧。

1 追求ROI的商业、工具、部分游戏领域AI生图已经爆杀处处都是了,很合理...

2 但是现在很多内容社区都在疯狂推AI生图,认为新工具会带来很多增量有效创作者,我反而认为增量非常有限,因为我们看到的能进行有效表达、拥有一定受众的创作者,本质是ta强大的表达动力和叙事能力推动ta创作,和有没有工具无关。(详情见下面两张图)

所以你去AI生图的平台看,会发现那里所谓的创作者想象力和叙事能力都不咋地,相比现有的创作者他们生产不出来很有消费价值、能让很多人有共鸣的东西,而是在做一些满足自己xp的老婆图和涩涩图,交互数据极其差。

那些做AI跑图起来的新媒体号,也不算增量,基本在有AIGC之前就在做审美和发图相关的新媒体了... 甚至有些是从盗图号转职成AI号...

如果硬要说增量,那么估计是在中小学人群里,以前的小朋友第一次进行表达是从在课本和手机上写写画画开始的,现在他们接触到AIGC可能就会先用AI表达了,这才是未来能用AI生产有消费价值内容的人群。

然而当下很不幸的是,这些正在手工写写画画的创作者,他们只是因为侵权问题不用AI,而内容平台特别喜欢搞AI然后侵犯这拨人的权益甚至抛弃他们,但他们才是最有表达欲和叙事能力的人群,才是借助新技术可以更高效高质创作的人群。希望哪天有个大佬出来能这些创作者和AI的矛盾吧,虽然这真的很难 😓
23
Cybernetics
4年前
看到同事说,评估一个群的讨论垂直和硬核程度,也许可以看“在春晚时,哪些群里没有讨论春晚或者开始新年快乐刷屏,而还是在聊自己的内容”。
我观察了自己的群,最明显的是:几个泡泡玛特的群在聊凌晨发的热门系列,几个产品讨论群在分享对话app的邀请码
151
Cybernetics
4年前
我对“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句话很在意,因为我一直相信这句牛逼哄哄的话却说不上什么理由,最近有了些理解是“因为辨别对自己的有效评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和你有利益关系的人给你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你做的事有没有让ta主观满意,但去满足一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你的目标吗?我不是,我有过ROI极低地配合别人做一件事,别人说我做得很好,但我感到在浪费时间非常suffer。
和你没利益关系的人给你的评价,随着你在这一领域的水平增长,有效的是越来越少的,因为每个领域里随着水平提高人的数量呈金字塔分布,一个在这领域没你懂的人给的好评大概率没说到点上,给的差评大概率就是主观发泄,只有很小概率是真的有效(也许10条里面能有1条)。
大概率为有效的评价,是那些在这领域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可以不从利益关系角度出发对你做出的评价,有点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能遇到的人其实真的很幸运。

郑立涛:

47
Cybernetics
4年前
我这几个月工作的时间变少了,但是产出和绩效没有变,这时我就会提醒自己:所以之前努力的方向偏差有些大……

高中的时候看到很多努力熬夜刷题但是考不好的同学,方向不对其实也占了很大原因。
72
Cybernetics
4年前
做业务容易陷入追求增长,而不考虑天花板的陷阱。我们在定目标时,经常拍一个要增长XX、要翻一倍,没有达成时开始复盘哪里做得不够好。但在开始就忘记思考,这个业务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有时天花板是100,定的目标都到120去了。

天花板和战略里面“市场规模”的概念很像,但套用“市场规模”这种抽象的数字概念会陷入不考虑场景的陷阱。比如研究潮玩的二手交易,“泡泡玛特有700w注册会员”好像就是这个业务的天花板,但实际上700w注册会员包括了那些一年只买一两个玩具的用户,他们并没有二手交易的需求,真正有二手交易需求的用户,估计不到5%?(一般至少每年买到50+的程度才会做二手交易)。再举一个更生动的例子,你说自己是XX app的用户,哪怕是DAU,但这个app里还是有很多功能你压根没用过,因为你这个人就是没有用它的需求。

逐渐理解并且赞同我们老大说的“不要追求数据增长,而是寻找满足更多场景”。
46
Cybernetics
4年前
2020年,在泡泡玛特排名前10.8%、1.2%、0.1%的娃友,分别买了18、112、11185个娃(这个数据不包括一些小渠道,有点偏低),平均单个娃大概要支付50+。泡泡在2018、2019年的(收入/会员数)都在700+元,消费分布大概是右偏的。

我认为从泡泡增多预售和限量款开始,头部玩家的黄牛比例就会越来越多,之前传出过很多网上不限购时有玩家直接几万块全端的图,线下机器人商店都能看到几千快全端一个系列的,连得物都直接溢价卖泡泡某些款的现货了,可谓是玩具球鞋化……
54
Cybernetics
4年前
这半年从工作中感受到的痛苦部分,今天大概能总结出了。

一是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对TOP人才大量需求与TOP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公司规模化过程中的制度设计最终走向”让60分的人做出90分的事情“,可悲的是,这90分结果真正的作用力是战略,而不是被工具化的执行。当你开始研究如何让60分的人们做出90分的事情,天花板也就被盯在了90分,而不是更高的地方。

二是大的机会很模糊,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被称为”生意“的小机会时,就会有种“现在练习的术都难有用武之地”的失落感,担忧如果等不到大增长时代,就决定屈服在这些小生意里了。长期主义太考验人性了哈哈。

在思考之前先让自己清醒,清醒后反而就不痛了。
93
Cybernetics
4年前
很多事情靠讲道理别人是听不进去的,一个邪恶但有效轻松的方法是:撇清自己和这件事的关系,然后让对方做下去看到这件事的结果,只有坏结果才能让人改变想法。
当然也只能改变部分人的想法,还想继续撞墙的就放弃吧。
153
Cybernetics
4年前
泡泡玛特上市这天推出的两个新系列,哈利波特和周杰伦,都是典型的出圈款(虽然狭义的潮玩玩家并不太buyin这些),整个潮玩行业的边界都靠它在扩展,然后上下游跟着吃红利。
正如在招股书里泡泡对自己的定义不是潮玩而至少是玩具公司。(听说后面还可能做内容)
30
Cybernetics
4年前
客观上我们都知道90分的人数量有限,因此一个90分的团队往往是难以规模化的,所以当团队想要扩张,就要招揽那些80分、甚至60分的成员;这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制度建立起来,制度的目的,是让60分的人做出80分的事情、80分的人做出90分的事情。

为了维系整个大团队的运转,必须让60分80分的成员也能心态稳定地工作,所以当需要一个90分的人来领导时,最安全的方法不是让这批新成员中90分的人来领导,而是调一个或者空降一个资历更老的90分的人,这样更能服众。

——最近见证了挺多小团队长到大团队后的感受。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