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收到“谢谢”,我第一反应是“my pleasure”,然后我又想了想用中文我会怎么回复,第一反应跳出来的是“我应该的”。
背景是在亲近的人加花了心思的帮忙。
英文侧重了“我”得到感谢后反馈“我”的愉快,助人/行人方便本身就是一个带来自我满足的事情,一个得到帮助一个得到肯定,就很健康。
中文语境里帮亲近的人是很应该的事情,因为你肯定也会希望对方好,应该的就不好接受奖励,如果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帮但没选择帮还会有自我谴责——做了事情不好意思接受正反馈,没做事情还要承担自我的负反馈。
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则故事:
《吕氏春秋·察贤篇》节选
鲁国有法:鲁人有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予之金。子贡赎鲁人于诸侯,反而不受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行也,所谓可以风世、可以移俗者也。若夫为行而不顾世与俗,则未足以为善也。鲁国贫者众,富者寡。子赎人而不受金,则贫者不敢为也。”
子路救溺者,受牛以为贽。孔子悦之,曰:“自今以往,鲁人必勇于拯溺矣。”
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有人能将其赎回,国家会给予赎金补偿。子贡曾经赎回一位鲁国人,回来后却拒绝接受补偿。孔子说:“赐(子贡的名)这样做是不对的。圣人的行为,应当能够感化世人、改变风俗。如果行善而不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善行。鲁国贫穷的人多,富裕的人少。你赎人却不接受补偿,那么贫穷的人就不敢去做这件事了。”
子路曾救起一位溺水者,并接受了对方赠送的一头牛作为礼物。孔子对此感到高兴,说:“从今以后,鲁国人一定会更加勇于救助溺水者了。”
这个故事强调了在行善时,接受适当的报酬/反馈不仅不会损害善行的价值,反而有助于鼓励更多人参与善举。
和我想说的略有不同,但有相似的地方,即助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奖励(好的自我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感受),是否有外界的回馈没有那么重要,但如果外界真的反馈了,哪怕只是谢谢,也可以开开心心理直气壮地收下,没什么应该不应该。
被帮助的人也同样,不会因为得到帮助而没有回馈什么就“亏欠”了,人家不是为了利益帮你的(利益交换不算),简单但真诚的表达感谢也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