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两年,很少发关于职场方面的话题。
上一次“优秀员工”的徽章还是在21年5月份,那个时候刚离职,憧憬着新平台的未来,记录了一些求职的体会。一转眼快过去两年了,心态上的逐渐成熟也意识到以前很多的观点更像是一种说教,表达上有所克制,另一方面,也确实混得不是很好,少了很多参与深度或复杂项目的机会,所以收获和成长也变少了。
入职不久后,我的mentor便转岗了,即便当时我还处在一脸懵逼的状态,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扎进孤兵作战的漫长战线中。有过一段自我感觉成长快速的周期,也渐渐能熟练地推进项目,从百万收入做到千万规模,但“会做事”,并不是庞大组织体系里outstanding的唯一标准,甚至有可能,不是标准之一。
埋头做事的时候,蛋糕已经被暗中分完。
我也没有办法“嫉妒”那些常年五星的嫡系,他们在获得资源投入和足够多的曝光的基础上,也确实在认真和负责地完成工作。而大多数的普通人,少了四两拨千斤的资本,尽善尽美是不够的。
想要被看见,需要像故障的螺旋桨一样,发疯似地卷起来,以一人力,顶万人墙。
时不时给总监发小作文表达对业务的思考,每周发个人周报抄送全部门,任何大惊小怪的信息都发在部门大群里@老板关注,项目每到新的节点就发总结邮件,动不动拉业务讨论会让横向部门的总监都进来参会.....
这些我都会做,但我都没有做,因为违心,或者说,还没有到被社会毒打而不得不做的阶段。
这两年一直处在价值认可和考核评价的低迷中,最开始还会因为过度在意而情绪化,到现在即使明白了绩效只是管理的手段,我仍然没办法做到泰然自若,偶尔也感叹心有不甘。我常常会想,自己当初是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团队和业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的mentor给了我很强的信息和动力,所以当时的求职小结中,她是我做这个决定的第一要素。
这两年,我在职场中大大小小的困惑,依然会找她请教咨询。期间她也持续在邀请我加入她的团队,但我总还想咬着牙再坚持看看。新的考核周期刚结束,在预期内的平平无奇,且团队和业务也面临调整,我处在恶劣的环境中。
彼时,是mentor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如果要说,这两年在职场上真的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一颗虽被磨平棱角但更圆润的心”,以及“一个一直关注和认可自己的mentor”。能遇到与自己同频且坦诚的贵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可能很快,我又要开启新的职场征程,希望下一次分享的时候,带来的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