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鱼鱼鱼藻
461关注120被关注2夸夸
顽石哪天变黄金 我可以等
鱼鱼鱼藻
2月前
我们是否应该像一个产品经理一样做内容,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事儿。
起因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位讲者的演讲最近突然火了。其实百万级的传播并不在我的预期内,视频剪出来后我的感受是,讲述者是无比真诚的、有魅力的,这是能打动我的讲述,但观众是否买账,理想主义在当下还有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效果吗,我对此非常悲观。大部分时候,我都是这样做内容的,纯把自己作为方法,用自己的关心、好奇甚至喜恶来作为温度尺,身边一些创作者朋友甚至刻意隔离开一些杂念,比如传播数据和观众的反馈。这种老派的方法很多时候蛮奏效,每个选题都是我发自内心热爱和关心的,有时候也是真问题,会有很多的传播。当我的困惑与更广泛的人产生共鸣和回响,我会有一种“真心没错付”的感觉。但有的时候并不奏效,我也会意识到一个内容本身质量,和能抵达更广泛的受众,是两件事,后者需要的能力是运营和传播,了解读者在想什么。我们处理的方式是把自己代入读者,但容易造成样本偏差,还有一种思路是读者反馈倒推,比如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一位资深的互联网运营前辈对我说,你们懂内容和选题,是凭本能在做,能做得不错说明直觉蛮好。但懂内容和懂用户是有夹角的,互联网运营在懂用户更有积累,比如,你可以从数据出发去看,看看你的实际受众和你想象的是不是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害怕数据和流量的,我担心内容和创作者会被它绑架,丧失独立性。但我现在想的是,我们可以像产品经理一样做内容的,老派传播自然有其动人之处,但数据分析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依然可以有选择,去把握每个创作的故事。
所有内容本质是一种与他人的沟通和对话,(面向自我的写作就不在讨论范围了),只要保持对自我的诚实、保持对读者的平视与尊重,分享给读者至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类似于吆喝,只是让对方更容易听进去,而不是取悦。
#早起思考
00
鱼鱼鱼藻
4月前

洛怀: 昨天骑车出门的时候听了熊阿姨的播客《37岁大厂失业,门户网站早就不做新闻了》,听着听着差点没从自行车上掉下来,因为太真实太残酷了,差点给我哽咽住。嘉宾闻烜讲了自己在大厂待了十几年做内容的经历,讲了37岁被裁员后找工作“全无下文”的艰难。虽然我没有特别大厂的工作经历,但里面很多都在我20多岁的人生里发生过,在我30多岁的这几年也正发生着。 其实我gap这三年,除了疫情特别严重那一年,我都断续在接触一些工作机会,换句话说,我没有主动找工作,但如果有人找过来我都会聊聊看。相比于“真的找到工作去上班”,我可能更在意自己是不是还有职场竞争力,是不是还能聊得下去,是不是“当我想要工作我就能找得到工作。”这也是保持安全感的方式,所以我没有拒绝任何可能的机会。但事实就是,和播客里闻烜说的一样,几乎都没有下文。 虽然我没有非要找工作,但这些“没有下文”对我还是有影响的。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工作虽然也不一帆风顺,但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规模的死寂,可以说磕磕绊绊但是前途光明。在刚选择休息的时候,我更是毫不犹豫地相信,以我的履历和经验,我想找工作随时能找到,我可是有过金灿灿背景也有过实绩的人。但三十多岁后这一切好像梦幻泡影一样,简历只是一张轻飘飘的纸,过去做过引以为傲的项目也都不值一提。大环境在朽坏,我和职场衔接的部分也在朽坏,许多我以为刻骨入髓的东西都已经被代谢掉了。 面对这两年接触的职场机会,我变得没那么会讲话了,好像已经失去了那种流畅地、毫不怀疑地包装自己的能力,那是一种你连续在职场摸爬滚打才能锻炼出来的语言体系,你不会说了就是不会说了。我会持续被问到两年不工作在做什么,我每次开口讲着讲着就像在解释什么,那种“解释”的感觉非常难受,好像是做了错事需要自证清白,每次讲到后面都觉得悲从中来。有时候就不自觉地不想再说下去。 自由职业了两年,我对“做事”的价值观其实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个体只做一件事,并且对这件事持all in态度是很危险的。想要保有更高的安全感,一定要有更多支点。所以自由职业后我所有平台的内容都在坚持做着,没有很勤快但一直在场。但就像闻烜说的,一个“什么都会”的人在职场并不是优势,他们希望你是个很明确的螺丝钉,有明确最擅长的事情。我不止一次在介绍完自己在做的事情后,对方一定会追问,你主攻什么?我理解这个问题从职场逻辑来说是重要的,但我已经无法粉饰答案了,我难以编出一个赛道,并向他们证明我掌握了在里面疾速奔跑的方法论。 在我以为我变得更全能,更丰富的时候,对职场来说,我变得更无处安放了。 我确实已经成熟到可以把这些挫败和我本身的价值剥离开,大部分时间都保有对自己的肯定。但那些聊不下去的尴尬,和职场错节的危机感,以及对方一些细节表情和语言的质疑和轻视,其实是弥散性的,它若有若无的散落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候你察觉不到,但一旦你虚弱,它们就会立即出来攻击你。你啊曾经狂妄地离开职场,如今你已经被职场抛弃。你没有后路可以退了。你还以为职场是你的退路吗?你已经没有这种能力了。未来人生漫长几十年,你只会一路丧失。 工作当然也朝不保夕,但自己养自己是另一种巨大的艰难。不放弃接触上班的机会,是我看到不少自由职业者业余在做的事情(也许他们都没有说过),也不是打算立即工作,而是要确保自己拥有返回职场的能力。只是这几年,大部分结果都不尽人意。有时候我在想,我们这些人其实已经丢盔弃甲放弃了武装,像一艘手摇船一样在小河道里艰难地揾食自给自足,又要如何幻想自己依然还能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航行而且不翻船呢?这种幻想来源于不安,但因为幻想所做出的选择也加剧了不安。为了证明自己而去做某件事,事不成的话,对自己的伤害常常是更深远的。但你没办法责怪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生存真的并不容易。 我也没有什么结论,只是听了播客有感而发,大环境不好是现实,人不能既要又要也是老生常谈。人活下去工作下去,上班或者不上班,每个选择都是持续性的挣扎动作。

00
鱼鱼鱼藻
6月前
无数个我觉得“算了算了”的时刻,都是你的向前一步“使之发生”。我与好友的互动大致如此。
我相信,看见一个人的agency(主体性),是最接近爱的时刻。
00
鱼鱼鱼藻
9月前
鱼鱼鱼藻
10月前
这两年有两个感受。一个是,走出门就要花钱。运动要买各种专业设备;桌游剧本杀很贵,和朋友的相聚变成各种消费娱乐活动,就连Citywalk和读书会和自习都要收费,而且很贵。难道当代人的生活真的已经全部被消费控制了吗?第二个感受是,大家(我)真的好孤独,一到周末就无所适从。
所以第一次翻到《不花钱独处》的小册子,就一下子被戳中了。01谈到的不花钱,不等于薅羊毛或者零成本,而是对消费主义和城市空间还有物品共享的反思。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上海许多“免费”资源,比如健身房、攀岩墙,让我非常羡慕,这应该是各个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北京请加油)。
今年也会继续探索各种过周末的方式,还有北京的免费公共空间,欢迎朋友们补充推荐!

怎么不花钱过周末,我们在业余时间研究出一个公式|陈菱怡 一席第1054位讲者

00
鱼鱼鱼藻
11月前
有没有朋友圣诞节这一周想爬麦理浩径奥!
求组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