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出门跟远哥瞎聊,他说要不辞职开个面馆吧,我说不要开面馆。远哥阴阳怪气说我,嗯,因为某人懒,不想干活,开面馆就要干活了。我笑远哥真了解我,我确实懒,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以后的方向应该是脱离地理位置的限制,创造能产生复利的东西。远哥问凭啥我们能创造这些?我昨天刚好阅读了Light小报童里分享的宇宙套利法则,将互联网丰饶物产(钱)搬到现实中,将现实的丰饶物产(体验)搬到互联网,互换丰饶产物。我把这个洞察转述给了远哥。
远哥说,哦~~~(拉长音),这个观点太有意思了,所以我们应该开一家互联网面馆。
我乍一听觉得他在打岔,五秒之后觉得这个词真的很妙。互联网面馆,在互联网做“饭”给别人。面馆嘛,有高端的、有接地气的,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但至少是一个能持续的生意。如果把创造的消费品当作一碗面,它可以发挥的好,也可以发挥的不好,创作的心理门槛就低了很多。只要一日三餐按时供应,先从稳定性上满足顾客,他们只要来光顾,我这里就有面可以吃。
这个又让我联想到毛远关于播客增长的文章。因为现在城市化还在持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通勤大军中,不止在北上广深,在武汉、成都、长沙这些二线省会城市,也有很多人住在郊区、工作在市中心。那每天的路途中空出来的时间(单程0.5h~1.5h),就需要有消费品来填充。这就给了创作者开面馆的机会。
现实的体验放到互联网上能够引起关注,根本原因在于感动人心的永远是真实。就如令我十分感动的一首歌《漠河舞厅》,采风自漠河的真实故事。这份真实的珍贵的样本,令同为人类的我,产生了感动、钦佩、羡慕。这是现实中的体验,由歌手柳爽再创造再编码、发布到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公开传播、持续连接,创造了很好的数据。
少楠和Light围绕创业心法和产品哲学创造的内容,也是来源于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创业体验。不过他们做的不是一个小面馆,而是多种业态,可以说是一个园区,或者一个小镇、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