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ErinCC
38关注607被关注4夸夸
开局大厂|重启人生玩家 |INFP
喜欢见微知著=爱搞无意义的哲学升华
情绪看似稳定的不稳定=老是胡思乱想
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啥都懂而不精
置顶
ErinCC
3月前
一个醍醐灌顶的观点:

我们总是惧怕无聊。但其实无聊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它代表无事发生,一切平安。
72
ErinCC
07:31
关税真是个好东西,开始拍卖起来了。
00
ErinCC
3天前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你想到了哪个故人?
30
ErinCC
3天前
公司楼下花坛里的草丛长出了新芽,嫩绿的新叶接在深绿色的老枝上,很不协调,晃眼看还以为是假的叶子。但是新芽的颜色特别鲜嫩,朝气蓬勃,和底下的老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芽长得参差不齐,原本方方正正的草丛不再规整。于是想,如果修整草丛,一定是剪掉最上面的新芽,来让草丛重回方正,这样最省事。尽管新芽娇艳,奈何它位置不对。
00
ErinCC
4天前
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规模占 GDP 的比例大概是 40%,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 60%。同时,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此大的消费规模,占 GDP 的比例却这么低,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太惊人了,全球断层式领先。

撇开我国庞大的劳动人口基数不说,这些数字让我想到最近和朋友常讨论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勤奋。

Gap 的概念在欧美文化里再常见不过。学生时代就开始 gap,工作之后也是随意 gap。
东南亚国家则是践行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发的工资,立马拿去喝酒,管什么明天,先把今天好好享受了。

而东亚文化里的我们,一直在奔跑,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奔跑的状态,一旦停下来反而惊慌。
如果某一天我没有做“严肃阅读”,只是随意刷刷短视频、看看剧,我会觉得这一天时间都被浪费了,没有新知识的摄入就等于退步。
我们害怕简历上出现 gap,害怕脱离工作之后,就无法回到主流。

但是,什么又是“主流”呢?如果有选择,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主流”呢?
每天都想着进步和提升自己,而忽视了对当下的珍惜,到头来你对人生的体验真的就比赚得比你少的东南亚人多吗?

中国人实在是太勤奋了,停不下来。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可怜我也一样。
72
ErinCC
5天前
通讯录里有上千个好友,互联网让我们可以随时和朋友们发消息聊天。但为什么我们依然会感到孤独?
最近听了一个关于孤独感的播客,让我对“孤独”有了全新的理解。

孤独并不只是一个人独处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内心缺乏深层次情感连接的状态。
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在生理上有迹可循。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容易感到孤独?
- 社交媒体的虚拟互动
我们每天刷朋友圈、点赞互动、续火花,和别人的联系看似频繁,但这些联系大多停留在表面,缺少真实情感的交流,难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只是一种社交的代偿。
- 比较心态与自我认知
虚假社交让我们不断看到他人精致的一面,不自觉地拿自己的生活与之比较,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孤立感。
- 社交压力与超越社交的目的
我们希望社交不仅能满足基本的交流、交互的需求,还能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价值认同。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难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和维护深度的人际关系。这种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加剧了我们的失望和孤独感。

孤独不仅是一种情绪感受,更是一种生理反应。
孤独感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大脑中与社交相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会因为缺乏社交刺激而出现活动异常。
人类是群居动物,严重的孤独感会让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感到不适。

缓解孤独感的有效方法:触摸和肢体接触
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孤独感,比如走出房间、和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比如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限制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
这些方法的本质是走出舒适圈,走进真实世界,为情感连接的建立提供先在基础。
我想说得是一种更简单可行的方法:触摸和肢体接触。
- 心理上,触摸和肢体接触是人类表达情感和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 生理上,触摸可以降低压力激素水平,如皮质醇,增加催产素的分泌,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为什么触摸会增强亲密感、缓解焦虑呢?
科学家推测,远古时期在漆黑的海洋里,视觉信息是没有作用的,生物只能靠触觉和彼此交互和建立连接。这种远古的记忆刻在我们的基因里,延续至今。

当然,我们不可以碰到人就去抱抱,我们可以从抱抱自己、摸摸自己开始。可以拥抱毛绒玩具、摸摸自己的宠物。从这些触摸里,我们也能得到能量。

人类进化出来的很多感受都是痛苦的,但却是保证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比如饥饿、紧张、惊恐。
如果你正在经历痛苦的情绪,请先试着接纳它,你的情绪也许是你自救的方式。然后,再去舒缓和化解。
让情绪流动,让情绪流过。
21
ErinCC
5天前
星巴克看到一對父子。
小朋友大概10歲,上小學,穿著寫著他名字的球衣。爸爸點完咖啡之後,掏出作業本,放桌上:來吧,開始吧。
小朋友二话不说,乖乖开始写作业。刚开始不太认真,爸爸半开玩笑半严厉地说:怎么一开始就心不在焉,我要给你计时了。小朋友没回话,继续认真写作业。
不一会,写完了,爸爸给他检查作业,检查完又开始下一部分的计时。
过程里,父子俩像朋友一样平等地对话。孩子有些调皮和分心时,爸爸没有生气和不耐烦,而是有耐心地指导;没有严厉地骂他,而是像朋友一样地抱怨。
中途爸爸叫了个京东寄件,对快递员的态度很和善,说话逻辑清晰,态度果断。

不禁感慨,要是所有的丈夫和父亲都是这样的情绪稳定、负责任,我们女性就会更愿意结婚、生小孩了吧。
00
ErinCC
6天前
最近和朋友聊天,聊到老生常谈的单身问题。朋友问我:你最看重另一半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说:能提供情绪价值吧。
朋友问:什么是情绪价值呢?

这一下把我问住了。大家都在谈论“情绪价值”,那么“情绪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我仔细思考了许久,情绪价值对于我,是让我感受到“真正的理解”,感受到对方真正懂我,不是浮于表面的礼貌回应,而是从内心深处理解和共鸣我的想法和感受。

这其中包含几个层面:
1. 深度理解与共鸣
情绪价值的基础在于对我的全面了解——我的家庭、教育、感情经历、价值观、性格,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能让我心动的细节。
在知道了这些背景的基础上,产生理解与共鸣,读懂我内心的悸动和脆弱。
当有人能准确捕捉到我潜意识里那些自己都没察觉的情绪时,我会感到温暖,仿佛有人握住了我的手说:“我也在这里。”

2. 认可与接纳
被理解不仅仅是指对我现有状态的认知,更是对我所有情感和状态的接纳。
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矛盾,无论是光鲜亮丽还是脆弱渺小,这些都被完整地看见和肯定。
这种无条件的接纳,会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被照亮,即使自己不完美也是没关系的。

3. 反馈与启发
更深层次的情绪价值还在于能给出有温度的反馈——让我在被理解的同时,也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或启发。
对方会指出一些我自己未曾留意的角度,或者一针见血地点明我潜意识里的想法。
这不仅仅是一种共情,更是一种帮助我自我成长的方式。

在我看来,情绪价值是建立在深度理解与真诚共鸣上的。
它不只是简单的“说几句安慰话”,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了解和敏锐的感知,让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的情绪和经历是被重视和珍视的。
90
ErinCC
6天前
在爱康国宾体检,做经颅多普勒的是一个清瘦的阿姨,她看到我体检单上的公司之后问我:“你们单位收入很好吧?”
我:“还行,压力也很大。”
阿姨:“加班多吗?”
我:“家常便饭了。”
阿姨:“现在年轻人压力都大。你看我都不差钱了,还在工作,就是想着给孩子挣钱,减轻孩子的压力。不然我每个月的退休金都花不完的,哪还需要工作。”
我:“那您孩子挺幸福的。”
阿姨:“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们能帮就帮一点。”

上一辈人一生都在为家庭操劳,家庭就是他们的自我。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我们这一代才有了自由的基础,有机会活出真正的自我。
00
ErinCC
6天前
好玩的
00
ErinCC
7天前
豫园周边的商铺墙上贴满了劝解拆迁的标语。外滩人山人海。
滴滴司机抱怨说:清明节过成了春节,春节过成了清明节。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