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卫夕
332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前古典产品狗,现野生科技作者,有两个公众号“卫夕指北”、“降维实验室”,《三体》虔诚读者,关注AI、TMT大小厂商业化、广告。
卫夕
5天前
“智慧,就是加了时间维度的聪明。”
10
卫夕
7天前
“他从未长大,但他从未停止成长。”——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
01
卫夕
9天前
一个感觉,不一定对——

上次的Deepseek接入微信搜索,这次的元宝加入通讯录,几乎都看不到张小龙的产品气质,像是透明胶糊上去的。

微信在AI这件事上,截止到目前,总感觉是在打试探性的外围战斗。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龙哥的AI总攻可能会怎么打?

亦或这本身就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运动战?
10
卫夕
10天前
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说:“人不是可以感受的思维机器,而是可以思维的感受机器。”

为什么日本的AI宠物Moflin不会说话只会哼唧?为什么DeepSeek出圈更多源于文采而非数理智能?为什么GPT-4o绘画画单独“吉卜力风格”火了?

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21
卫夕
11天前
公众号的“划线”功能是一个挺秒的反馈机制,它能让作者知道读者到底认可文章中的哪些表达,这些预期内或预期外划的“重点”,在我看来比留言更有价值。
00
卫夕
12天前
古法手敲一篇——从OpenAI和腾讯的一些表态看广告作为大模型商业化选项的潜力:广告变现挺没想象力的,但有效,且内在逻辑契合Chatbot这种产品形态。

https://mp.weixin.qq.com/s/iBusRUc3xRxCSwrCsI40oA

11
卫夕
13天前
周末听台大计算机教授李宏毅的视频课,直观感受一下“AI速度”——
李说“我们来看一篇上古时代的论文......”,我继续听,发现论文是2023年发的;
他接着讲“这是一篇史前论文....”,再听,2021年发的。
是滴,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在《星际穿越》里那艘飞船上,只是大部分人浑然不知。
34
卫夕
24天前
这一轮AI冲击,在任何一个领域,并不是“知道What的人被颠覆,知道How的人被放大”,而是“知道How的人被颠覆,知道Why的人被放大”。
35
卫夕
1月前
“假如你是宫崎骏,你会如何评价AI圈用GPT-4o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的风潮?”

我将这个问题DeepSeek、Claude、Gork、GPT-4.5、Gemini-2.5 Pro,然后挑选出其中我在一年之后还愿意再读的十条——

1.“这是美的量化宽松。”

2."我其实非常想看到这些仿作中的破绽,比如一只龙猫的眼睛明显比另一只小,比如背景田野的某个角落饱和度出现偏差,可惜,每一张我都没有看到。"

3.“我清楚地知道,'吉卜力风格'流行并不是因为它美,更多的在于它是人类审美上的一个公约数。”

4.“千寻在汤婆婆的浴场工作时,学会辨别真正的客人和幻影,今天,我们也需要同样的能力——学会分辨哪些作品真正触动了我们,无论它来自人类还是算法。”

5."每生成一张完美仿作,宇宙中就少一分意外的美——这就是艺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6."我的创作大脑其实也是一个模型,只是它的预训练要经历许多个雨季的漫长的发酵。"

7."观看AI仿作就像接种疫苗——小剂量暴露或许能增加我们欣赏真正艺术的抗体。"

8."在今天AI速朽时代,慢成了最激进的美学选择。"

9.“当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照片风格化生成时,弥足珍贵的——其实是那张属于你的原照片和它背后独一无二的故事。”

10.“《龙猫》中的姐妹能看见龙猫,不是因为她们特别,而是因为她们真诚,在技术飓变的今天,真诚将成为最稀缺的特质。”
26
卫夕
1月前
为什么国内还没有Deep Research产品出来?
这个问题其实折射了许多东西——
表面看模型层功力差距的问题(Deep Research并不是简单的应用层功能,它既是一个Agent,也需要模型层的单独训练)。
深层次看,其实还是各个厂在应用层面对需求理解的优先级问题,模型是可以训的、工程差距是可以补的,再不济,像Perplexity的Deep Research一样,尽管效果不咋地,粗糙地先上线一个也行啊!
但都没有。
同理,好几个月了,国内也没有可以比肩NotebookLM的同类产品。
所以,我其实挺困惑——豆包、元宝、夸克、Kimi背后的产品决策者到底是怎么想的?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