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地球旅客西野
138关注220被关注1夸夸
好奇心比地心引力更强大的00后🤪
这里有:我的日常/思考/碎片
在深圳,天南地北都可以聊,喜欢您来
置顶
地球旅客西野
28天前
Hi ,我是地球旅客西野,欢迎来到我的即刻小世界!
▫️2年3C行业内容营销经验,喜欢捣腾摄影和写作。
▪️ENTP,正在学习公开表达。
▫️观望机会中,欢迎通过yellow page联系我

🙋‍♀️这些是我记录下的思考碎片和有趣的故事,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看世界视角。

- 我妈是我见过最神的人:农村妇女,南下创业,负债百万,归隐田园
m.okjike.com

- 网友见面日记1:跟只工作过2个月的创业姐姐聊天
m.okjike.com

- 网友见面日记2:跟工作6年裸辞5次的姐姐聊天,“重启人生”才不是辞职就行
m.okjike.com

- 网友见面日记3:职场诡异见闻之,在大厂被领导暗示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讨好男性
m.okjike.com

- 杨天真高能量播客笔记:如何缓解底层焦虑
m.okjike.com

- 第一次线上兼职,发现小公司是森林草窝
m.okjike.com

- 我理解的亲密关系:在自身很匮乏的时候,很容易被别人身上的利它特征吸引
m.okjike.com

- 关于我理解的“爱自己”:不一定是享福的。
m.okjike.com
01
地球旅客西野
4天前
看到新世相那篇互联网30年,更加意识到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有多糟糕。

当现状足够糟糕的时候,怀念过去才会成为热潮。
00
地球旅客西野
14天前
休假这几天可能因为生病,完全动不了脑子。
生病好难受啊
00
地球旅客西野
16天前
前两天回长沙跟初中同学吃了顿饭喝了顿酒,打消了我想几年后回长沙的念头。

不管网上吹得再好,长沙终归只是一个适合吃喝玩乐的内陆城市。

内陆城市意味着,这里人情网络仍然密密麻麻,沉重地笼罩在长沙上空,陈旧的思想和固步自封的、泡沫般的娱乐经济,跟它在互联网上“年轻、有活力”的形象相比,或许过于割裂了。

凌晨两点的解放西路依然熙熙攘攘,酒吧里的男男女女穿着浮夸又精致,灯红酒绿里,朋友跟我说着这座城市的灰色。

他们习以为常的灰色。

朋友A 24岁,已经被家里三番五次介绍去相亲;朋友B 25岁,今年即将当爹,未婚先孕,不是意外;朋友C 24岁,我问他为什么去过上海了还是想回长沙,他说他喜欢待在舒适圈。

这三个朋友都是男性。

单说朋友B吧,长沙三环地区土著,家里一栋楼,之前在工地工作,目前收租过活。

跟女朋友认识不到一年打算结婚,女方家里不同意,因为觉得他条件配不上。两个人就故意不带t,怀上了,他上门提亲,随即奉子成婚。

我问他,20w彩礼是你自己攒的钱吗?
他说他哪里有钱,都是家里给的,女方家里再陪嫁一辆奥迪。

我没再接话。

在场的5个人里面,我和另一位女生,都在绞尽脑汁离开长沙,
而他们相反。

乡愁是独属于男人的奥德赛。
76
地球旅客西野
20天前
最近沉迷动森,这个游戏教会了我“漫无目的”,很值。
70
地球旅客西野
21天前
我今天跟朋友说,我之前有很强烈的想法去其他的国度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我有天意识到,我就算换了环境,大概率也还是会经历新鲜感、熟悉、厌倦,这样的阶段

在不同的环境里经历着一样的事情、一样的变化。
就跟谈恋爱一样,跟不同的人做一样的事情。

“所以你意识到,需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你自己。” “对。”
环境固然重要,可是我自己的心境呢?
00
地球旅客西野
21天前
玩动森的时候,我经常会按B键加速。

因为看着它慢慢地走过去,慢慢地捡树枝,慢慢地赶海、挖贝壳,我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催:就不能快点吗?

我好像已经习惯了追完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标,我害怕慢下来,害怕晚别人一步。

这好像就是我现实生活的写照。
我觉得如果我不赶快完成这个目标,我就会落下,我就会失去好果子,我就没办法继续玩下去了。

我今天试着不按B键,不赶着去捡树枝、卖东西、攒钱、还房贷。

而是,看到蜻蜓的时候,我去捉一只,看到鱼了,我又去钓一条,随便晃一颗树,被黄蜂蛰了也没有赶紧去做药,而是回家睡觉。

原来第二天的太阳还是照常升起。

玩着玩着,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叫“无限游戏”。

没有别人,没有随处可见的“比赛”,没有既定的规则,这个世界真的完全属于你,真的完全是你自己打造的。

你可以不用完成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你不用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工作。

你有房贷,但是没有每个月催促你还款的银行短信。

岛上的动物朋友会让你帮忙,但是你不帮也没事,因为这不是任务,这是你解锁新玩法的一种方式,你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解锁别的玩法。

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沉迷switch,现在懂了。
我在24岁这年才明白了“游戏”的意义:
“只有在游戏里,才感觉像活着。”
10
地球旅客西野
21天前
看到一个视频,主题是挑战一个月不带手机,从上海徒步到东极岛。

我的观感:策划痕迹太明显,刻意得让我不适。

视频最后的落脚点在“生命的意义”、“寻找25号底片”,可是我想说生命的意义不是不带钱不带手机地去风餐露宿,可以但不用鼓吹这种形式。

太容易误导涉世未深的小朋友了(曾经的我自己),看了之后觉得很燃,脑袋一热就辍学去流浪世界了。
但极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李白陶渊明那样被贬到荒蛮之地之后还可以自得其乐、还可以精神自洽,在物质匮乏的时候想达到精神富裕几乎是不可能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不仅是政治书上的一句话,也是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
在还没有经济独立之前,人格独立就是伪命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这个视频让我想到猫一杯事件。媒介即信息,信息影响价值观。
做内容的人,什么钱都想赚,什么流量都想吃,迟早会被反噬。
30
地球旅客西野
22天前
“把分享当成学习的一个环节”,说得太好了。
一开始在即刻,只是把这里当成获取行业资讯的渠道,后来越来越像自己的日记本,再后来,开始有意识地分享自己的观点、所见所闻,偶尔获得一些关注和回应,也正是这些偶尔获得的反馈,让我有了持续分享、成长的动力,但是也给了我一些“端着”的压力:我会想,这条内容会不会没人看?会不会太“没用”?

这条说的太好了!我应该关注的是,公开表达这件事情带给我自己的收获,这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学习方式,只要我觉得分享这条内容是“有我自己的想法”的,那它就是值得的!

杨昌: 从QQ空间到朋友圈,从知识星球再到即刻,我公开分享的时间,也超过10年了。但很多弯路,现在还会走。 最近,又有三条弯路,开始有点弄清楚了,今天记录下来: 1、把公开分享当成“做自媒体” 拿在即刻上公开分享为例,我最开始的想法,本来是study in public,想着即刻是AI讨论氛围最好的中文社区,就永费曼的方法把学到的AI相关内容分享出来。 ① 但随着反馈越来越好,我开始有了“做自媒体”的感觉。 很多学完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因为担心反馈不好,也开始不分享了。看到些反馈不错(但其实与我无关)的内容和表达,自己也跃跃欲试,想参考借鉴,还想比个高下。 也经常盯着被关注人数看,涨到某些数据的时候特别开心,迟迟没有涨到另一个数据的时候特别沮丧。为此,甚至不惜面向平台、主理人的偏好写作…… ② 直到最近,发了篇自认为绝对没多少人看的学习笔记,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一些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盲点,被指出后才后知后觉。 这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study in public”的魅力了:不在于有多少点赞、评论、加精或者涨粉,而是又发现了多少知识的盲区,又把自己感兴趣的这个领域研究得有多透彻了。 于是我就想,后面只要学到很有感触,就赶紧分享出来,争取在同好的反馈中进一步精进。 2、内心深处有个“审判者” ① 分享过程中,我经常从内心深处听到“审判”的声音,它们告诉我: 这条帖子没有干货,这篇内容太羞耻了,这个分享有点装逼,这则想法会被看作傻逼吧~ 如何降低“审判者”声音的影响,其实我去年就想通过一次。但随着自己被关注数越来越大,互关的行家越来越多,我又开始退回去了。 ② 也是最近的那篇论文学习笔记,让我重新意识到,费曼学习法,就是解法: 把分享,作为自己学习的关键一环。每次学到个新东西,就及时用大白话分享出来,如果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有反馈了,就说明学到了。 因为是学习的一环,不是为了凹“老师、专家或者大神”的人设,我完全允许自己犯错犯傻。 有人发现错误并指出来是我的荣幸,有人想借题发挥攻击我也可以毫无包袱地坚决反击。 慢慢的,输出的心理压力,就小了很多。 3、过于关注负反馈 ① 随着公开分享越来越多,吸引过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这些人当中,不乏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审批者”,他们会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我感到膈应。比方说,会有很多的伸手党,冷不丁的就过来索取一番。 其实,类似的跟学习内容关系不大的负反馈,经常能引起我情绪的波动。有时候,甚至搞得我不太想写内容了。 ② 也是最近,一位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找我讨论。当我把自己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个困扰时候,我隐约找到了解法: 我公开分享,向世界发出我的信号,首先是为了用费曼学习法更好学习,其次是为了链接到真正的同频共振之人。 所以,我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分享过程中,我对自己和对研究对象,深挖得有多深,能激起多少同好的共鸣,然后链接到彼此。 除此以外,都是杂音。无论对方分贝有多高,无论对方咖位有多大,归根结底,与我无关。 ——— 最后,再次感叹一下公开分享的威力: 这 10 多年来,我最引以为傲的项目,我最满心欢喜的工作,都是公开分享促成的。 像搞学术一样专研,像费曼学习法一样分享,像52赫兹的鲸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 接下来的10年,期待自己,可以持续朝这个方向靠近。

12
地球旅客西野
22天前
旅游,在我看来,是一件还蛮奢侈的爱好。

所以当出生在罗马的朋友跟我说,她发现自己除了旅游好像没什么爱好的时候,我完全无法共情。

我不自卑,我也不嫉妒。
我只是看到了、发现了人和人之间的不一样,又一次理解了那句: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是羊水。

穷养和富养教出来的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配得感。
我的朋友可以心安理得地随心所欲,买东西可以完全因为“想买”就买了,
而我得考虑这件东西值不值,要不要货比三家,要不要等打折了再买,买了这件东西能给我带来什么。

一个随心所欲成自然,一个权衡利弊是习惯。

说回旅游这件事。
我小时候就很少出去旅游,记得大一暑假的时候跟妈妈说想去重庆玩,还是央求了很久很久。

大学的假期,也更多是在周边城市小范围溜达,或者打工赚钱。

不敢随心所欲地玩,因为害怕自己没有人兜底,害怕没钱,害怕过回苦日子。
不敢挥霍,从小就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小金库,因为知道父母不会给自己钱,因为知道只能靠自己。

没有谁比谁更好,也没有谁比谁过得差,在我看来,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别跳进有限游戏里,别跳进被设定好的框架里,我们去找自己的无限游戏。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