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一言养吧
144关注12被关注0夸夸
吃好 睡好 心情好,世间如此美好
一言养吧
00:18
《怕冷又爱上火的人,这样调理“上热下寒”体质》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你可能见过这种情况:
上半身热,容易上火,但又会怕冷、手脚冰凉。
若是想清上火,稍微吃点寒凉的就拉肚子;若想补下寒,吃点温热的就上火,让人分不清到底是上火了还是虚寒。

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在中医里叫做“上热下寒”。

————
❤️【什么是上热下寒】
中医里,五行对应身体不同部分,例如心属火、肾属水,根据它们自身的属性特点,心火本性上浮,肾水本性下沉。

正常情况,机体气机有升有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心火上浮时有胃气帮忙压着下降,避免肾水太寒,出现腹泻畏寒等症状;
而脾气也会带动肾阴上升,凉润心火,让心火不至于过亢,避免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表现。

而上热下寒,主要因为中焦脾胃被堵了。
火没法下去,就只能继续往上走,导致“上热”上火问题频发。
水上不来,只能沉在下面,使得“下焦虚寒”难以调补。

所以上热下寒的应对关键是脾胃,把中焦脾胃调理好了,打通中焦,让上下气路畅通,自然就能恢复阴阳平衡。
————

❤️【现代的生活方式,最易形成上热下寒】

1、饮食不节,经常饮食生冷、肥甘厚味、辛辣煎炸

2、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长期使用空调、缺乏运动、久坐等

3、长期不避寒凉,经常吃寒凉食物,经常待在空调房内,少晒太阳,不注意及时添衣等

4、过度劳累、过度用脑劳神、使用手机等

5、此外,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以及多嗜食生冷厚腻、瓜果海鲜的饮食习惯,使得岭南人更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状态
————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
面对上下寒热,不能单纯清热或温补来解决,应当从脾胃入手。

脾胃枢转得当,人体的寒热就自动对流,好像屋里又闷又热的时候,你就把窗户都打开,空气一对流,寒热自然就均匀了。上面多余的火热就会暖下面的寒冰,下面的寒水就会制约上面的火热。

1、食疗健脾养胃
日常可适当多吃莲子、玉米、黑豆、粳米、山药、芡实、茯苓等食材,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症状较为严重者,建议向专业中医师寻求专属应对。
-
2、生活习惯调整
保持心情舒畅,睡眠有序,不要熬夜。
多泡脚,可以加点艾叶、肉桂,温暖下肢,改善血液循环。
-
3、穴位按摩、艾灸
可对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这四个穴位,进行推拿或艾灸。
-
4、运动锻炼
通过简单运动,让全身气血通起来。
每天日常可以多做八段锦、金刚功、深蹲、跳绳、开合跳等。
01
一言养吧
2天前
《湿气重?中医教你祛湿保持清爽》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这几个月广东总是在下雨,近期更是暴雨不绝,极端天气频发,已经很久没晒过太阳了。

我感觉自己是朵蘑菇,整日与阴暗潮湿为伍,触碰的东西是湿的,人也是。

头脑沉重、手脚迈不开,全身疲惫没精神、吃饭没胃口,浑身感觉黏腻腻的,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该好好祛湿了。
————

❤️【什么是湿气重?】

湿气在中医里被称作是“湿邪”,一般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是指因为外界的因素导致湿气重,例如河边海边等近水区域、或下雨等,环境湿度高,人在这些地方呆久了,就容易被湿气入体。

而内湿通常因脾胃受损,水湿聚积体内所致,这往往和一些不良习惯有关,如经常吃生冷冻物等滋腻生湿之品。

中医有句话叫“痰湿生百病”,如果湿气很重,就会形成痰湿体质。
这种体质是疾病滋生的温床,就像一条滋生蚊虫细菌的臭水沟,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湿气重的人得祛湿。
————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1、舌苔厚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

2、身体沉重疲乏,懒得活动,浑身不清爽,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

3、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食欲欠佳、口中粘腻等

4、大便不成形,容易粘在马桶上,难以冲掉

5、油脂旺盛,皮肤和头发更容易出油,整个人黏腻不清爽

6、小肚子变大,减肥也减不下去,湿气堵在体内使得小腹部水肿
————

❤️【这些行为会加重湿气】

1、久坐不动,体内气血循环差,导致津液堵在体内难以排出

2、经常熬夜,使得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导致身体堆积湿气

3、爱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伤害脾胃,降低运化水湿能力,助长湿气生成

4、爱吃甜食,甘助湿,多吃会导致身体黏腻、厚重,使得津液黏腻难以排出

​5、穿得少、风扇空调直吹,寒气侵入身体,也会引起寒湿
————

❤️【如何有效祛湿】
古话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祛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多方面长期调节。

1、远离“外湿”
尽量避免久呆过于潮湿的环境,尽量避免淋雨涉水,平时洗澡、洗头后要及时擦干。

2、运动祛湿
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瑜伽、太极等,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3、泡脚祛湿
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

4、艾灸祛湿
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都是祛湿要穴。
艾灸这些地方,可以提振阳气,增加人体对水湿的运转能力,增强对外湿的抵抗能力。

5、食疗祛湿
例如广东阿妈就最爱用煲汤祛湿。
常见的祛湿汤有薏米赤小豆汤、淮山芡实薏米汤、木棉花薏米猪骨汤、土茯苓五指毛桃炖瘦肉等,美味又祛湿。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1
一言养吧
3天前
《有的人活着,屁股已经"死"了!久坐的你,请小心"死臀综合征"》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嘿朋友!你的臀部还好吗?
它还翘吗?会不会腰酸背痛啊?

咱现代人由于工作学习,经常需要久坐,一坐就是一整天,久而久之哪哪都不舒服。
需要警惕死臀综合征!
————

❤️【什么是死臀综合征?】
这里的“死”是指“死气沉沉”。当久坐不动时,臀肌一直处于闲散不工作的状态,久而久之,臀肌的工作能力减退,就忘了应该怎么工作,无法完成应有的收缩和放松的功能。

在现代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为“臀肌失忆症”,又称“死臀综合征”。

中医也有类似说法,《黄帝内经​》说“久坐伤肉”。久坐不动,则脾运受困,肌肉失其充养而伤。
————

❤️【不仅丑,还不健康】

久坐影响臀部美观,不仅会让臀部失去活性,变得扁塌,还因为不断坐着压迫肌肤,导致色素沉淀,粗糙变黑。

当臀肌功能减弱时,腰部和膝部的肌肉就会代偿,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工作,还要分担臀肌的工作。

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这些代偿肌肉的劳损,导致腰酸背痛,还会进一步导致平衡问题以及膝关节和足部的疼痛等问题,于是就感觉全身都不舒服了。
————

❤️【自测:你有死臀综合征吗】

一看:
观察自己的臀部是否扁平松弛,如果伴有明显的骨盆前倾和姿势不良,要格外注意;

二摸:
久坐之后,屁股是否会出现发麻发胀,酸痛的感觉,是否会出现髋关节(大胯)、腰部、膝关节经常性的酸痛不适,如果有就要注意了。

三活动:
尝试做臀桥或单腿站立。无法完成测试动作或测试过程中难以保持平稳的,说明臀肌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也是高风险一族。

————

❤️【如何拯救屁股】

1、定个闹钟
需要久坐时,可以在手机上设置一个计时器,每隔半小时,站起来走动走动,上个厕所、倒杯水,或上下一段楼梯或者、做两三分钟的伸展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2、坐着也能运动
坐着时,偶尔可以来个腿筋拉伸——抬抬脚背、脚趾抓地、垫垫脚、伸伸腿,既低调又能放松腿部肌肉。

3、经常提肛
提肛好处多,还随时可以做。通过不断地收缩和放松肛门,不仅能让局部肌肉保持活力,还能减少久坐带来的痔疮、便秘等问题。

4、坐站交替
在桌子高度允许、合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站着与坐着办公交替进行。

5、保持良好坐姿
坐着的时候尽量使用腰枕,后背挺直,两脚平放,膝盖与地面呈90度,缓解臀部压力。

6、日常活动锻炼
平常多做做做臀桥、深蹲、蚌式开合、弓步走、平板支撑等锻炼,活动臀部肌肉,拉伸长时间紧绷的肌肉群,刺激血液流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唤醒“死屁股”。
01
一言养吧
5天前
《长知识!便便还能看出健康状况》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咳咳,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咱们来聊聊大便。

有句话说「肠胃好不好,主要看大便」,通过观察自己的便便就能大概了解到肠胃的健康情况。

———

❤️【正常的便便是啥样?】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便便是健康的。

1、颜色:黄褐色或棕咖色,偶尔可能因为吃的食物不同出现其他颜色

2、尺寸:10厘米左右,而且便便很容易被排出

3、时间:15分钟内

4、频率:一周最少3次

如果你的便便符合以上情况,那恭喜你,你的肠胃很健康。
————

❤️【通过形状判断肠胃健康】

除了以上健康便便,还有很多不同的形状。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是国际认可的粪便分类方法,当中将粪便依照大小和质地等分成7种类型,反映不同的健康状况。
(底部有图片)

一般来说,形状越坚硬,就越有可能是便秘。中医认为这是小肠太热了,水分被吸收,导致便便缺水干硬。

而越水润,甚至不成型,则可能是腹泻。中医认为一般是肠胃热量不足,若是会粘马桶,那说明湿气也重。

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比如,一贯便秘的,突然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建议及时就诊。

————

❤️【通过颜色判断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粪便不同的异常颜色,反映了人体不同的健康状态:

* 正常的大便应为棕黄色

* 红色:考虑消化道有出血,或痔疮,或食物色素

* 灰白色:可能是胆汁没有注入小肠,与消化器官有关

* 绿色:考虑胆汁注入小肠过多,或者食物色素

* 黑色:考虑距离肛门远端的部分有出血,或食物色素

————

❤️【通过气味判断肠道健康】
我们日常的摄入的食物都是由碳、氧、硫、氮等元素组成,在经过我们人体消化吸收分解后的便便里面所含的氮、硫会产生一股臭味,所以正常的大便是一股臭味。

如果饮食均衡,肠胃健康的话,正常的大便除了臭味之外,是没什么别的特殊味道的。

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味道,也需要引起重视:

1、恶臭味
摄入肉类、蛋白质过多,导致蛋白质未被消化完,进入大肠导致恶臭。

2、酸味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糖类在肠道内被发酵,产生酸味。

3、腐烂、腥臭味
可能肠道细菌感染,尤其是痢疾杆菌的感染,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

❤️【怎么让便便排得顺畅?】

1、吃点粗纤维
生活饮食上要多吃蔬菜、五谷杂粮等。多饮水对促进粪便软化也有好处。
——
2、做点运动
运动不光能让身体更健康,还能帮助便便在肠道蠕动。平时适时运动一下,饭后散步、打打太极,都能促进肠蠕动。
另外,排便前可以简单揉腹或提肛,也能缓解便秘。
——
3、摆好姿势
常见排便姿势有蹲位和坐位。
科学研究表明,蹲着拉便便比坐着拉,更加顺畅。

原理很简单:坐着时,直肠会被一块U形的肌肉勒住,从而影响排便。
——
4、吃点药
凡是能通过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就能改善的便秘,不用吃药。
如果实在便不出来,别强撑着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排便的药物,但是要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
01
一言养吧
6天前
《年纪轻轻就脱发?看你属于哪种情况》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掉发,这是个让人难过的话题。

据调查显示,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女性约0.88亿,30岁前脱发的比例高达84%。
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

❤️【自测:你真的脱发吗?】
正常头皮的毛囊会经历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3个阶段,每个毛囊所在的生长周期不同,所以每天都有头发脱落,也有新的头发长出来。

正常情况下,头发每天会脱落80~120根,女生由于头发较长,掉落后拢在一起显得比较多,但也不必太紧张。

如果原本健康、粗硬的头发,慢慢变得细软、干枯,就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了

大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是否有脱发问题: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头发根部轻轻捏住一缕头发,顺着头发轻拉。

在24小时内没洗头的情况下,如果捋掉 5 根及以上,则可能存在非正常性脱发,需要及时就医,及早诊断和治疗。

————
[爱心]【常见的脱发原因】

👴🏻1、雄激素性脱发
又称为脂溢性脱发,男女均可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脱发种类,占脱发人群的90%以上。遗传因素是雄脱的最主要原因。

多表现为: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或者头发干燥,头屑多,无光泽,稀疏纤细。

它可以通过医学的治疗而改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比较难恢复到非常茂密的状态。
-

👴🏻2、局部炎症/真菌感染
即头藓,如果感染头癣,症状不仅仅是掉发那么简单,头皮上会看到斑块、脱屑、甚至肿块、脓疱、结痂,可以通过规范就医、用药治疗来改善。
-

👴🏻3、斑秃
俗称“鬼剃头”,通常发生在一些生活事件、压力刺激后,头皮某块区域,突然没了头发。

发病急,多半无自觉症状,脱发处头皮光滑发亮,严重时眉毛、胡须、腋毛等亦可脱落。

医学上无确切病因,多与精神因素、内分泌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等有关。
一般可经过调养自愈或药物治疗改善,但也可能反复发作,建议保持良好心态。
-
👴🏻4、缺少营养素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质蛋白,如果身体缺乏蛋白质就会导致脱发,另外铁、锌、维生素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致使脱发的发生。

一些朋友为了减肥,过度节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就会诱发脱发。

建议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尽量做到营业摄入均衡。
-

👴🏻5、休止期脱发
休止期脱发是因为毛囊在各种免疫因素、氧化应激的作用下,突然从生长期进入了休止期,毛囊成队脱落。

例如女性产后,就有可能进入急性休止期脱发。

但这种类型的脱发,并不会影响毛囊的功能。
保持营养摄入均衡、心态良好,通常3~9个月的时间,就会逐渐恢复。
-

👴🏻6、物理牵扯脱发
这类脱发,多是由于长期戴帽子、扎马尾、不换发型、头发长期一处分缝等,头皮被反复牵扯,导致整体稀疏、发际线后移、发缝变宽等。

建议扎头发不要扎太紧,时常更换发型,洗发时可适当按摩头皮,帮助头皮放松。

————
❤️【防脱小技巧】

1、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2、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睡眠作息

3、保持良好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环境

4、减少烫染次数,以免伤发

5、正常1-3天洗头,不要太频繁,也避免太久不洗使头皮环境肮脏

6、少用碱性洗发液:碱性洗发液有较强的脱脂作用,会导致脂肪流失,进而引起脱发。

7、 勤梳头,每天用牛角梳梳2~3分钟,从前发际线梳到后发际线,顺着经络走向梳

8、头部按摩,可以每天按揉头顶的百会穴,顺时针按揉36下,再逆时针按揉36下
01
一言养吧
7天前
《“牙疼起来真要命”,中医建议缓解牙疼的好方法》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当牙痛来袭,那因牙痛而牵带的整个面部的疼痛感,难受得很!

今天一言和你一起看看,中医有哪些缓解牙痛的方法?

————

❤️【中医眼中的牙痛分类】
中医认为,牙痛可分为胃火牙痛、风火牙痛、虚火牙痛等类型。
——
🦷【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临床中比较多见,症见牙龈红肿疼痛,遇冷痛减,遇热痛重,伴有口渴喜饮、口臭、大便秘结、尿黄、舌红苔黄。

多见于西医的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龈炎等炎症性疾病。

缓解:
* 适合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例如黄连上清片等
* 食疗可用绿豆100g、甘草15g煮熟饮用
* 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油腻、海鲜、牛羊肉等发物,忌烟酒
——

🦷【风火牙痛】

风火牙痛主要表现为自觉牙根钻心疼痛、牙齿不能触碰,可见牙龈红肿、淋巴结肿大、面部肿大,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等症状。

主要见于西医急性牙髓炎和牙根尖周围炎,疼痛较重。

缓解:
* 适合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
* 食疗可用生地40g、鸭蛋1个,鸭蛋煮熟剥壳,与生地同煎30分钟,饮汤吃蛋
* 饮食上同样注意不要食用辛辣发物,忌烟酒
——

🦷【虚火牙痛】

症状:
主要表现为牙齿隐隐作痛,白天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咬物时无力且疼痛加剧、牙龈渗血,还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等全身症状。

这种牙痛多见于西医慢性牙周病。

缓解:
* 需滋阴降火,可以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 可用中药骨碎补10g煎水喝
* 如伴有慢性渗血症状,可以适当再补充复合维生素
——

🦷【心源性牙痛】

症状:
心源性牙痛是一种放射性疼痛,属于不典型心绞痛的一种,发作时牙痛剧烈,特别是左侧下颌和下牙,但无明显牙齿病变,触之疼痛不加重;
牙痛合并有胸闷、胸痛或者肩背痛等症状,还可表现为下颌、颈肩部、上肢、上腹痛或者咽喉部紧缩感。

注意:
此类牙痛由冠心病发作引起,多见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老年人。
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病史者出现牙痛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排除心源性牙痛。

————

[爱心]【牙疼的生活养护】

1、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坚持刷牙,饭后漱口,发现蛀牙,及时治疗

2、合理饮食,不要偏食,少食辛辣,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3、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卜等

4、忌吃过硬、过酸、过冷、过热的食物

5、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

6、脾气急躁,容易动怒会诱发牙痛,故宜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7、保持大便通畅,勿使粪毒上攻
01
一言养吧
8天前
《“公园20分钟效应”有多神奇?为何治愈?》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最近有个很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你听说了吗?
短短20分钟的逛公园,真的可以带来治愈吗?

————
🌸公园20分钟效应是什么?

春天万物升发,人的情绪波动会较平时更明显,很多朋友可能会感觉心情烦闷,容易暴躁等。

对此中医建议大家去户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有效放松情志。

这也和最近很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契合。

在《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发现,每天只需抽出短暂的时间来到户外,无需任何运动,就可以感受到放松。
即使只是在公园或其他能接触大自然的地方待上20分钟,也能够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自然环境能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不良情绪,令心情愉悦,心神安宁,对提高睡眠质量有帮助。

这对于身处都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人来说,逛逛公园可以说是一件极具性价比的事情。

——————

❤️【逛公园带给我们哪些好处?】

* 充足阳气
中医上把晒太阳称作“天灸”,户外踏青晒太阳时,可以借助阳光的能量充足我们体内的阳气,把体内的寒湿排出。

清新空气能够滋养我们的心肺,使我们体内的阳气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免疫力。
——

* 养肝明目
中医认为“青色入肝”,公园里绿树成荫,多看绿色植物有助于保护视力。
——

* 疏肝解郁
春天人体肝气旺盛,容易因为肝气郁结出现情绪问题。
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能有效疏通肝气,调节情志。
——

* 健脾养气血
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脾为后天之本,健脾则身体能够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
——————

🤗【除了逛公园,还有哪些放松方式?】

除了逛公园外,还有这些低时间成本、零金钱成本、且见效快无后遗症的打工人快充方案!

* 逛超市/逛菜市场
这里充满人间烟火气,热热闹闹。面对摆放整齐、色彩丰富的商品,人们可以按个人需求和喜好购买,这种控制感和满足感是缓解日常生活中压力的好途径。
——

* 漫无目的地散步
散步是一种天然的充电方式,我们把自己放在天地间,吐纳呼吸,缓步行走。可以彻底放空什么也不想,也可以让思绪自然飘荡。

偶尔走条全新的路,探索未知的乐趣,给生活带来新的刺激。
——

* 断舍离/做家务
整理东西是很好的解压方式,打开音乐,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洗洗刷刷,看着家里一点点变得干净整洁,成就感满满。

而且当你心无旁骛做让自己变更好的事时,心情会莫名其妙地变好,思绪会平静下来。
——

* 发呆/放空自己
其实我们都需要为自己预留放空的时间,发呆不是偷懒摆烂,而是一种必要的休息。

在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发呆其实是以一种“切断与压力源的联系,减弱高负荷的意识活动“的方式,让大脑恢复秩序感,让内心恢复平衡。
01
一言养吧
9天前
《遭遇暴雨要做什么?这些知识要掌握》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最近各地雨势汹汹,多地暴雨猛到上热搜,大家出行要注意安全啊,记得带伞。

面对暴雨,我们该注意什么呢?又该如何做好预防保健?今天咱来了解一下叭~
————

☂️【暴雨季,出门前做好准备】

* 关注天气预报,留意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 出门记得带雨具,最好多备一双鞋,穿便于行动的衣物

* 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饮食起居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适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

🌧️【面对暴雨,这样做更安全】

* 下雨后,先找个地势较高、有遮挡处、安全牢固的地方避雨,直至暴雨结束为止

* 远离广告牌、路灯、信号杆、电力线及其附近的树木等,以免漏电

* 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等低处停留,避免发生内涝

* 如需雨中行走,请贴近建筑物行走,不要靠近马路边,避免掉入缺失井盖的排水井中

* 如果不得已要涉水,有可能的话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实的塑料袋,切忌光脚涉水
————

💧【雨后一定记得卫生消毒】

* 到家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且使用流动水清洗皮肤,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炎症。

* 如有破损伤口及时用碘酒消毒,如皮肤出现红、肿症状2-3天未缓解,应到医院治疗。

* 涉水的鞋子在洗干净之前,尽量不要再穿了

* 家中进水及时清理消毒,淋过雨的厨具、餐具要彻底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最好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水中加热至沸

* 及时清理居室周边的雨水、垃圾,减少蚊虫滋生,防蚊、灭蝇

* 注意饮食安全
受污染的食品不食用;
霉变的食品不食用;
未洗净的瓜果不食用;
死因不明的动物不食用;
野生的蘑菇不食用;
生冷食物不食用

————
❤️【雨季养生这样做】

1、避雨防湿邪

出门随身携带雨具,避免淋雨。

如果被淋湿了,及时擦干,换上干净保暖的衣物。趁着湿邪未深入,喝一杯葱姜水,泡个热水脚,微微出汗即可祛除外湿。

——
2、健脾祛湿,饮食有方

中医认为,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湿,我们在防止雨水等外湿侵袭的同时,还要注意 调养脾胃以防内湿出现。

平时可多吃芡实、山药、党参、扁豆、赤小豆、薏苡仁、麦芽等健脾祛湿的食材。

会煲汤的朋友,可以煲些党参淮山猪排骨汤、扁豆眉豆鸡脚汤等,有健脾祛湿之效,可提高人体的食欲,增强免疫功能。
——

3、养护阳气,强健体魄

日常锻炼身体,可做八段锦、太极拳等保健功法,活动全身,强健体魄。

可以使用艾灸提振阳气,祛寒疏通。
例如风寒袭表的患者可以艾灸大椎穴、曲池穴等进行调理,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1
一言养吧
10天前
《周末睡懒觉好不好?研究发现,这样补觉更科学》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熬夜似乎成为了人们的日常.

在一天繁忙的学习、工作结束之后,总是不舍得早早进入梦乡,想玩一会儿,好像这样能把白天的娱乐时光补回来,这也被网友们戏称为“报复性熬夜”。

不过长时间睡眠不足也是不行的,很多人选择在周末补觉,试图把一周熬的夜都在周末两天内补回来。

但周末补觉真的对身体好吗?
————

❤️【周末补觉对身体好吗?】

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工作日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缺觉人士来说,周末追赶性睡眠时间超过2小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工作日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周末仍补觉超过2小时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反而增加。

为什么周末合理补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呢?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睡眠时间的不足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标志物的过度产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
而周末补觉则有助于缓解这种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哪些情况要补觉?】

1、这两种情况需要补觉:

* 季节性缺觉
我们对于睡眠的需要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随着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延长,人体相对处于生理性“缺觉”的状态。既然缺了,自然需要用“补”来缓解。

* 睡眠不足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会牺牲晚上睡觉的时间去做其他事,逐渐造成慢性睡眠不足(睡眠剥夺)。对于睡眠不足的人,也可以适当通过补觉来缓解疲惫。
——

2、这两种情况不适合补觉

* 夜间失眠
睡眠医学认为,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驱动力越大,就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
所以,无论失眠的人晚上睡眠质量如何,都不建议补觉,以免影响后续睡眠。

* 睡觉打鼾
鼾症患者,虽然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由于入睡后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和缺氧,白天也会困倦疲惫,老是想“补觉”。
这类人即使午睡,“觉”也是补不回来的。只要睡着就可能缺氧,越睡越累。

————

❤️【不得不晚睡,怎么科学补觉?】

1、周末多睡1-2小时
如果工作日的睡眠时间不能保证,周末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比如提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上床,次日晚起半至一个小时。

但不要睡太多。不少人周末一觉睡到中午,醒来不仅不解乏,还影响了睡眠驱动力。补觉需“适量”,过犹不及。
——

2、午餐后小睡一会儿
除了周末,补觉的时间还可以见缝插针,选择午餐后。

餐后血液进入胃肠道,大脑处于“缺血”状态,工作效率不佳。此时睡上15~30分钟,对提高此后几小时的工作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这种打瞌睡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内即可。
如果入睡超过60分钟,人体容易进入肌肉完全放松的睡眠阶段。此时被叫醒,会感到疲软无力,更没有精神。
01
一言养吧
11天前
《中医叫你少吃水果,是有原因的​》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营养学上总建议我们多吃水果,水果上富含各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

但为什么经常听到中医建议大家少吃甚至不吃水果呢?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东西是否有营养,跟你的身体能否吸收是两码事。

一些脾胃虚弱、痰湿重的人吃水果,他没法充分吸收,甚至会加重体内痰湿,带来身体负担。

因此,吃水果要分人,身体不适宜的朋友,等调理好后再吃水果哈,现在先戒着。
————

❤️【为什么要少吃水果】

中医认为许多水果是寒凉的,久食、大量吃损伤脾阳。

目前许多现代人,心浮气躁,心气沉不下来,形成上热下寒的体质。
上面热燥,下焦却寒凉,吃用寒凉的水果虽然当时心中舒服,但牺牲的是自己的肾阳,时间久后最终会导致脾肾阳虚,损害阳气。

尤其今年是大寒湿之年,阳气不足,湿气很重,人就特别容易痰湿。

如果吃水果不节制,把大量的寒、湿、糖分吃下去,我们的脾胃需要消耗更多的阳气去温化它,运化它。
若是脾胃运化能力不足,水湿就会堵在身体里,进一步湿重,损害阳气。

因此在中医来看,你吃的不是水果,不是营养,而是生冷、痰湿、高甜。
————

❤️【这些人少吃水果】
* 脾胃虚寒的人,经常不消化、大便不成形等
* 过敏体质的人,好发鼻炎、湿疹等
* 痰湿重的人,容易乏力、皮肤油腻、舌苔厚腻等
* 受寒感冒,咳嗽、哮喘等等
* 体质虚弱的人、老人、孩子
——

【这些人可以适当吃点水果】
* 平时胃口好,消化能力强、身体燥热的人
* 有点阴虚内热,可以适当吃点水果酸甘化阴
可以适当吃点,但注意不要过量
——

【如果脾胃虚寒的人想吃水果怎么办?】
可以试着中和水果的寒湿,少量吃点。
例如把水果加热,蒸煮着吃;
或撒些性温的梅子粉或陈皮粉、用辣椒盐沾水果等。
————

❤️【少吃这3种水果】

1、性味寒凉的水果:西瓜、哈密瓜、火龙果等,越吃阳气越虚

这些水果偏寒凉,脾虚、身体底子差的人要少吃。

因为大部分的水果,都是寒凉之物。寒凉的水果天天吃、大量吃,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大量的寒、湿、糖,需要消耗很多阳气去温化它们。脾胃虚了,吃进去的只会生成更多的痰湿垃圾。
——

2、热带水果:芒果、榴莲、菠萝蜜等,越吃湿热越重

很多热带水果含糖量高,《黄帝内经​》:甜生湿,吃太多脾胃湿气重,热量过多,中焦脾胃就动不起来,于是形成湿热。

爱吃热带水果的朋友,平时要经常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帮身体更快的排出湿热,比如:薏米、茯苓、芡实、莲子、怀山药、白扁豆、赤小豆、黄豆、绿豆等。
——

3、反季水果,越吃身体毒素越多

「不时不食」,吃东西要应时令,因为当地、当季、盛产、成熟的蔬果,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最营养、最好吃、最符合身体的需求。

反季水果违背了春生夏长收冬藏的消长规律,不得其气,不得其味。这些都需要身体消耗更多的阳气来消化它们。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