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一言养吧
376关注74被关注0夸夸
吃好 睡好 心情好,世间如此美好
一言养吧
17天前
希望每次回顾过去,都觉得以前的自己是傻逼,而非现在的自己是傻逼
00
一言养吧
2月前
《给痛经女性的一点小分享》
经期疼痛,是许多女性每个月都要经历的痛苦时刻,除了小腹痛,有时还会背痛、呕吐、腹泻等等,甚至还有更严重的,我读书时就曾有舍友因痛经严重而叫救护车。

这痛经到底是怎么回事?疼痛时可以缓解吗?
————

❤️【为什么女性会出现“痛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随背痛、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经期时人体盆腔组织充血,因某些原因导致经血外流不畅,就会出现痛经。而痛经的疼痛程度与个人体质以及对疼痛的耐受性有一定关系。

一般来说,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与局部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痛经则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
————

❤️【中医眼中的痛经】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源远流长,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

1、实证痛经—不通则痛(堵住了)
“通”是指通畅,当气血运行不通畅,在体内堵成血块无法出来,就会出现痛经。常常是在经前或月经初期特别痛,当血块排出后,疼痛就会缓解。

一般爱吃冷、爱生气、抑郁、湿热重的朋友就容易出现“不通则痛”的情况。
——

2、虚证痛经—不荣则痛(气血不足)
“荣”是荣养、营养的意思。指因缺乏营养而痛,例如气血不足、房劳多产、肝肾亏损等,导致血海亏虚,胞脉失养,就会出现绵绵作痛。

一般每次月经来之前并不痛,等月经来之后、将净或经后会更痛。

——————
❤️【痛经了 怎么缓解?】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有效缓解痛经的方法,可以让你更轻松度过经期。

1、腹部热敷
用热毛巾或贴暖宝宝对腹部进行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排出,缓解痛经,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

2、穴位刺激
刺激三阴交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穴位,能有效缓解痛经。
虚、寒性体质者可在经期 1 周开始每天艾条灸 15 分钟,实证则需专业针灸科医师针刺治疗。
——

3、饮食调理
注意要避免生冷寒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可以根据痛经原因吃药膳调理。
* 补气养血:当归红枣炖鸡。
* 温经散寒:生姜红糖煮水。
* 疏肝解郁:玫瑰花茶。
——

4、情志调理
情绪也能对经期疼痛产生影响,不开心时就容易出现“不通则痛”的情况。
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可通过户外活动、散步、唱歌、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13
一言养吧
2月前
《湿气重的人,这3种水果要少吃,小心越吃湿越重》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水果是个好东西,美味且营养丰富,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我们每天适量吃些水果。但这是对健康人群而言。

若是体质不佳、湿气重、脾胃不好的人群,因其身体问题导致难以对水果进行合理吸收运化,吃了反而会进一步伤害体内阳气,助长湿气,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中医建议这些人群少吃水果是有原因的。
————

[爱心]【吃水果要谨慎】

①吃水果会消耗脾阳
中医认为,水果虽富含营养,但多为生冷之物,即便是热性水果,在生吃时也会带有一定的凉性。
这意味着,无论水果本身的性质如何,进入体内后都需要身体的阳气,尤其是脾阳,去温暖并运化它,才能被有效吸收利用。

这一过程无疑会加重脾的负担,尤其是对那些本就脾阳不足、湿气重的人来说,水果吃得越多,脾阳消耗就越大,湿气也就越难排出。
-

②吃不对水果容易生寒生湿
水果种类繁多,各有其性味归经,有的偏温,有的偏凉。对于孩子或体质较弱的人来说,过量食用任何性质的水果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多数水果富含糖分和水分,过量摄入易在体内形成湿气。特别是对于本就喜燥恶湿的脾脏而言,湿气的增加无疑会加重其负担,导致运化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

[爱心]【这3种水果,建议湿气重的人少吃】
①西瓜解暑但寒湿的人别碰
西瓜是夏季解暑佳品,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除烦。

但对于体内寒湿较重的人来说,西瓜的寒性会进一步损伤脾阳,加重体内湿寒,导致腹泻、腹痛、四肢不温等症状加剧。

所以寒湿体质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西瓜,或在食用时搭配温热性食物以中和其寒性。
——
②榴莲补阳但湿热的人别碰
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性热,能滋阴壮阳、增强免疫力。

然而,对于体内湿热重的人来说,榴莲的温热性质会助长湿热之气,导致上火、口干舌燥、皮肤油腻、大便秘结等问题。

湿热体质者食用榴莲应适量,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
——
③李子清热但却是一个隐藏的“脾胃杀手”
李子酸甜可口,具有生津止渴、清肝除热的作用。

但,李子性凉,且含有较多的果酸,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尤其对于脾胃虚弱、湿气重的人来说,李子更是一个“隐形杀手”,容易加重脾胃负担,使湿气更加难以排出。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2
一言养吧
2月前
《膳食养生|常喝米油,补津养脾胃》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近日中伏,天气较以往更热,天一热,人更容易不舒服。我身边的人就陆续感到不适,有的口干舌燥、上火便秘、胀气打嗝....

这时,可以喝些米油,给身体补充津液,调养脾胃。
————

❤️【米油补津液、养脾胃】
米油是中医的叫法,俗称为粥油。就是用大米或小米熬好的粥上面浮着的那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利小便通淋”,具有补津液、养脾胃的功效,被誉为“穷人的参汤”。

* 滋养脾胃:米油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改善脾胃不适的症状。

* 补充津液:米油滋阴生津,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津液,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

❤️【米油做法】
1、用清水将小米淘一遍,注意不要淘洗多次,反而会将米糠米油流失。

2、倒水入锅(米与水比例一般是1:10),水开后下米煮。建议使用一般的不锈钢锅及明火来煮,注意需等水开后再下米。

3、熬30到35分钟左右,煮至粥液浓稠,即可关火。

4、熬好后,待粥液稍微冷却后,就会看见厚厚一层米油了。

需要注意,煮粥时最好选用新鲜的米,这样煮出来的米油才会更加香浓有效。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1
一言养吧
2月前
《中伏养生:防暑祛湿,顺时而养》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中伏鸣蝉闹,炎天烈日烧”,7月25日中伏到了,这是夏日三伏天的中段,也是最为湿热的时候了。一起来看看中伏的养生要点叭~

————
[爱心]【热在中伏】
中伏通常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持续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

此时,地表积热达到峰值,不仅热浪滚滚,而且湿度大增,人体感受到的热感更为显著。

在中医理论中,中伏期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是进行特定养生疗法的最佳时机。但高温和湿气同样给人体带来挑战,尤其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易受到湿邪的侵袭,需小心养护。
————

[爱心]【中伏养生方法】
1、饮食调养-健脾祛湿
* 清淡为主: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海带、玉米须等,可清热解毒、利湿消暑

* 四神汤:中伏天热湿重,容易脾胃不好,推荐饮用四神汤(土茯苓、莲子、芡实、山药),此汤具有健脾利湿、调和脾胃的功效,是中伏养生的佳品

* 清凉茶饮:天气炎热,可以饮用菊花、茉莉花茶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养生茶
——

2、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 多揉腹:日常多进行腹部按摩,能促进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增强脾胃功能

* 泡脚:晚上用温水泡脚,不仅能缓解一天的疲劳,还能通过足底经络排出体内湿气。

* 晒太阳:适量晒太阳,尤其是早晨或傍晚时分,能提振阳气,提升身体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中暑。
——

3、天灸养生-借天时养阳气
中伏期间,阳气最为旺盛,是进行天灸养生的绝佳时机。

天灸,也就是三伏贴,是中医中冬病夏治的好方法,通过药物敷贴于特定穴位,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达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效果。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妇科问题及关节疾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但需注意,天灸并非人人适宜,存在禁忌症者需谨慎选择。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2
一言养吧
2月前
《卫健委推荐的5个夏日养心方法》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昨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医师黄亚博先生推荐了一些夏日养心方式,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一起来了解叭~
————

❤️【夏季是养心的好季节】
夏季,自然界中阳气达到鼎盛,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旺盛。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夏季与心脏相应,是养心护心的黄金时期。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云:“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因此,掌握夏季养心的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实用的养心小妙招:

🌞1、颐养心神:静以修身,心静则安

俗话说“心静则身安”,夏季的养生之道首推“静养”。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放慢生活节奏,避免急躁和愤怒,保持内心的平静。

日常可以多做些静心凝神的事情,打打太极拳、八段锦,使精神有所寄托,调养心神,涵养心灵。
——

🌞2、闭目养神:养目静心,双重效益
中医有“闭目养神”之说,即闭上眼睛可以养目,同时也能静心,对健康大有裨益。在夏季,我们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或者等车、乘车的零碎时间,随时闭目养神。

夜间闭目端坐,凝神敛思,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便会思绪宁静、心气平和,并感到暑气渐消、精力渐增。
———

🌞3、坚持午睡:短暂小憩,养精蓄锐
夏季白天时间长,人们容易感到困倦和疲劳。建议夏季应适当午休,以缓解身心疲劳,养护心神。

在中午时分,适当小睡一会,时间不必过长,20-30分钟即可。这样可以有效缓解上午的疲劳,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充足的精力。

晚上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确保夜间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修养身体。
——

🌞4、清暑宁心安神饮
黄主任还为大家推荐一款清暑宁心安神饮:取鲜荷叶半张,莲子、芡实各20克,冰糖5-10克,用水煎煮直至莲子和芡实熟烂。

此饮品可调理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适合夏季饮用。
——

🌞5、神门穴:安神定志,简便易行
中医穴位按摩是养心安神的有效手段之一。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具有安定心神、清泻心火的功效。

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定位:神门穴位于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向下延伸,到手掌根部的凹陷处
按摩手法:
* 日常可以随时掐、揉来刺激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 睡前助眠:用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门穴10-20次,再用左手按摩右手的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02
一言养吧
2月前
《节气 | 大暑养生:清热祛暑,养心安神》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大暑,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全国气温达到一年中的顶峰,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阳光猛烈,雨水丰沛,自然界的“湿热交蒸”现象尤为显著。

中医认为,此时应顺应自然,采取清热祛暑、益气养阴、养护心神、愉悦心情的养生策略,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将体内潜藏的伏寒透出,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

🌞【清热祛暑,益气养阴】
中医理论认为,大暑之际,暑邪旺盛,极易耗损人体的津液与气力。此时养生,需遵循“清热祛暑”与“益气养阴”的原则,既消暑热,又固根本。

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之下,以防中暑。室内保持通风,利用风扇或空调调节温度,创造一个凉爽的居住环境。
————

🌞【养护脾胃,清淡饮食】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易导致人体湿热重,进而引起脾胃虚弱。我们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养护脾胃。

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虾、鸡肉、鸭肉等。
可适量食用绿豆、莲子、冬瓜、丝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以粥品作为晚餐,既能滋养身体,又易于消化。
————

🌞【防暑降温,合理作息】
大暑时节,防暑降温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于户外工作者。应避免在日照最强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佩戴帽子和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伤害。

随身携带解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中暑。一旦感到不适,立即寻找阴凉处休息,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

🌞【心静自然凉,调适情绪】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和。

可采用冥想、深呼吸等方式,帮助身心放松,避免“情绪中暑”。

夜晚保证充足睡眠,白天适当小憩,让身体得到充分恢复,以应对夏日的消耗。
————

🌞【合理养生,顺应自然】
大暑不仅是自然界湿热的高峰,也是人体调整自身机能的好时机。

我们趁机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抵御暑热,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怕冷的人来说,大暑还是透出身体伏寒的好时机。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借助炎热的天气,通过三伏贴、晒背等方式将伏寒透出体外。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1
一言养吧
2月前
《气血不足,为什么很多人补不进去?》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气血不足,想要调理,吃了大堆补品不见效,甚至一补就上火,越补越虚?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为什么补不进去?

其实啊,气血不足的人体质相对虚弱,吸收能力一般,如果突然进补,身体反而会承受不住。

如果想改善的话,单靠补是不行的,首先是要找到气血不足的原因,对症调理身体。

中医一直强调不是治病,而是治病的人。不是缺啥补啥,而是结合个人体质,将体内偏离健康的部分回正,不继续加重问题,身体自然就会恢复了。

以下是气血不足补不进的常见原因,仅作为科普分享,大家有任何不适,请由专业医生针对个人情况辨证论治,不建议自行诊断哦。
————

❤️【补不进去的常见原因】

🌟1、脾胃虚弱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食物转化为气血的关键环节。脾胃虚弱的人,其运化能力减弱,无法将食物中的营养充分吸收转化为气血。

即使大量进补,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因补品滋腻而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上火等问题。当务之急应该是调理脾胃,而不是盲目进食一些补品。

调理建议:
* 饮食清淡:减少辛辣肥甘食物的摄入,以五谷为主,适当增加粳米、白扁豆、山药、莲子、大枣等健脾益胃的食物。

* 适度运动:脾主肌肉,适度运动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建议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

* 中医调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和胃的中药,或进行艾灸、针灸等理疗。
————

🌟2、痰湿重
现在长待空调妨、爱喝冷饮、久坐不动的人特别多,就容易导致有湿气、痰湿重,痰湿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它容易阻滞经络、气机,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痰湿重的人,即使进补也难以吸收,反而可能加重身体瘀堵。此时应该先理气化痰再补气血。

调理建议:
* 清淡饮食:减少肥甘厚味食物的摄入,多吃萝卜、白菜等利湿化痰的食物。

* 加强锻炼:运动有助于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增强脾胃功能。

* 泡脚调理:可使用中医方温胆汤来泡脚,以化痰湿、理气机。
————

🌟3、肝气不舒
情绪波动,尤其是长期的精神压力,可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

女性尤其容易受到肝气不舒的影响。此时,若盲目补血,可能会加剧上火症状。应先舒肝理气,缓解肝气不舒,再考虑补血。

调理建议:
*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

* 中医调理:可服用逍遥散等疏肝解郁的中药方剂,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拔罐等理疗。

* 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04
一言养吧
2月前
《无意识保护腰的8个行为 》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腰,作为人体的中轴,承载着我们日常活动的重要支撑。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腰椎问题日益普遍。

今天一言分享8个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保护腰椎的小妙招,让我们养起来!
————

❤️【8个无意识保护腰的行为】

1、【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站如松,坐如钟”,许多人坐姿不良,弯腰驼背,这不仅使体态受损,更让腰椎承受过多压力。

站立时,应保持肩膀放松,挺胸收腹,双脚微分,让身体重心均匀分布。

而坐姿时,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地面,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能最大限度减少腰椎的压力。
————

2、【走路带风,不要拖沓】
走路时,很多人喜欢拖着脚走,这不仅形象不好,还会无形中增加腰椎的负担。

走路时,步伐均匀,脚跟先着地,然后是脚掌,最后是脚尖。整个过程中,身体重心要稳定,避免左右摇摆。这样的走路姿势不仅显得精神,还能减少脚部和腰椎的负担,保护腰椎健康。
————

3、【防寒保暖腰椎好】
腰部对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尤为敏感。受凉后,腰背部肌肉容易紧张和痉挛,进而引发腰腿痛。

因此咱需要做好腰部的防寒保暖工作。现在天气炎热,许多朋友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腰部容易受寒,建议适时增减衣物,让腰部始终保持温暖舒适的状态。
————

4、【弯腰时撅屁股】
弯腰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拱起背部,这会导致脊柱韧带拉长,增加腰部负担。正确的做法是在弯腰时撅屁股,即保持腰椎平直或中立位置,避免过度弯曲。

在搬、抬重物时,也要注意先活动一下腰部,保持腰部正常直立位置时的曲度,避免力量集中在腰部。
————

5、【喜欢散步】
散步作为一种低强度的运动,对腰部有着诸多好处。2024年发表于《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散步可以显著减少腰痛复发。

工作再忙,也别忘了散散步,让腰放松锻炼一下哦。
————

6、【睡姿多变】
长期保持单一的睡姿会对腰部造成压力。相反,多种睡姿交替进行,能减少腰酸背痛的发生。
如果躺着感觉腰不舒服,可在平躺时,腰下、膝下各垫一个小枕头,抬高下肢,有利于血液回流,使腰部放松。侧卧时,选择右侧在下,两腿膝关节中间垫一薄枕,也可以使腰椎完全放松。
————

7、【不做家务】
大多数家务,如扫地、做饭、洗碗、拖地等,都需要弯腰弓背,会加重腰椎压力。

为了保护腰椎,最好是多人分担家务,减轻单人腰椎负担,或是使用机器帮忙,减轻腰部负担,保护腰椎。
————

8、【适时按摩,定期体检】
适当按摩能放松腰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力度适中即可。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4
一言养吧
2月前
《黄金40天,三伏养生顺序不能乱》
大家好,我是一言,一个陪伴大家持续健康的家伙。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潮湿的日子,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腠理开泄,是调整体质、防治疾病的关键时机。

三伏养生讲究先清后补,清内热—健脾祛湿—排寒补阳—滋阴润燥。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精心调养,帮助身体度过这段炎热而潮湿的日子,为接下来的秋冬季节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

❤️【初伏期】(7月15日-7月24日)
1、重点:清内热
初伏期是三伏天养生的起始阶段,关键在于清内热,预防虚不受补。此时,天气炎热,湿与热同时入侵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饮食上应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以防伤脾胃、生湿气。

2、建议:
* 饮食:多吃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等食物降火
* 中医方法:可考虑采用三伏贴等传统中医方法,辅助调理身体机能
* 运动:适量运动,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
————

❤️【中伏期】(7月25日-8月13日)
1、重点:健脾祛湿
中伏期不仅炎热,还潮湿。脾主运化,脾虚则湿气难祛,而湿气重又会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注意健脾祛湿,为后续吸收消化打好基础。

2、建议:
* 饮食: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海带、玉米须茶等。推荐饮用四神汤(土茯苓、莲子、芡实、山药),以健脾利湿、调和脾胃
* 日常习惯:多揉腹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泡脚排除湿气;晒太阳提振阳气,提升身体免疫力
* 茶饮:饮用四神汤、菊花、茉莉花茶等清热解毒、利湿消暑的养生茶
————

❤️【末伏期】(8月14日-8月23日)
1、重点:排寒补阳
末伏是排寒补阳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去湿、健脾、强身,为秋冬的进补做好准备。

2、建议:
* 养生茶饮:推荐饮用黄芪姜枣茶,该茶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养血的功效,适合手脚冰冷、经常疲惫的人群。
* 艾灸疗法:艾灸是排寒补阳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选择中脘、神阙、关元、肾俞、足三里、涌泉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阳散寒、通络止痛。
————

❤️【出伏】秋天
1、重点:滋阴润燥
此时已是秋天,尽管已出伏,但天气仍然炎热,人体易出现阴虚内热的症状。此时养生应侧重于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平衡。

2、建议:
* 饮食:多吃银耳百合粥、小米南瓜粥、淮山香芋燕窝粥等滋阴润燥食物
* 茶饮:可以喝黄精玉竹茶,具有益气生津,养阴润燥的作用
* 补血:用枸杞、桑葚和麦冬煮水喝,或炖排骨黄芪红枣汤、党参黄芪炖肉汤来补气血
#健康生活的100种打开方式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