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ehind.
154关注35被关注0夸夸
苦苦挣扎的哲学博士研究生。
.Behind.
2月前
最近的状态↓
00
.Behind.
2月前
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核心批判对象——目的论自然观——本质上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传统。这一判断的学理依据在于:斯宾诺莎所处时代的主流自然观,其哲学基底仍深深根植于经过中世纪神学改造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体系。因为,中世纪经院学者通过创造性的诠释策略,将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论进行了神学化改造:他们将亚里士多德“不动的推动者”概念置换为“上帝”,将自然界呈现的合目的性现象重新阐释为上帝意志的显现。这种理论重构使得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体系被全面吸纳进基督教神学框架,形成了独特的“神学目的论”的自然观。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中世纪自然观本质上、至少底色上仍然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如科学史家张卜天所指出的,中世纪自然哲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论层面基本沿袭了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范式:其研究范畴涵盖天体运动、元素转化、自然生灭、气象现象及生命活动等经典议题;其解释框架则完全依托实体、本质、质料、形式等亚里士多德哲学范畴,而非近代科学革命后兴起的空间、质量、能量等概念。 因此,要了解斯宾诺莎所批判的中世纪复杂的自然观,必须采用双重分析路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描述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描绘的目的论自然观,继而辨析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其进行的形而上学改造。
请问大家,这真的ai痕迹很重吗?我为啥觉得润色的挺好的😂
00
.Behind.
2月前
好消息,博士能毕业了。
坏消息,0文章毕业。
170
.Behind.
7月前
00
.Behind.
9月前
每个时代,自由都面临四大威胁:一、强人对于权力集中的渴望。二、穷人对于财富不平均的怨恨。三、无知者对于乌托邦的向往。四、没有信仰的人把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
00
.Behind.
11月前
170
.Behind.
11月前
在现代思想的第一个阶段,发生了一场对古典思想,尤其是对古典道德的明显背弃。接着,在这个阶段耗尽自身之后,人们又觉得失去了什么至为重要的东西,于是试图恢复它。这方面的伟大人物就包括斯宾诺莎。至少在我看来,斯宾诺莎在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上试图恢复古典的信念——沉思是最高的幸福,这一点显得既有趣,有对现实生活显得格外重要。
00
.Behind.
11月前
感觉好多人还是不明白,大学不是高中,大学老师虽然是老师,但是他们更准确的名字是研究员。就算是一个孩子没有,大学依然是大学,是有存在必要的科研场所。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