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obertSchumann
66关注44被关注3夸夸
醒醒我们回家了
RobertSchumann
3天前
九千岁
10
RobertSchumann
5天前
如今的中年男人啊,过了“杨伟”那道坎,日子过得像被生活开了个后门,憋屈中还得自找乐子。早些年,他们的爱好还算朴实——充电头得挑快充的,路由器得刷固件的,NAS得搭个私人云,软路由得折腾得跟个黑客似的。可这几年,风向变了,胃口大了,玩得更野了。
先说这“自建本地 LLM”,听着多高大上,像是要跟AI谈恋爱似的。实际上呢,就是一帮老哥们,守着台二手服务器,吭哧吭哧地训练模型,调参数调得眼花缭乱,最后跑出来个会说“你好”的半残废语言模型。成功了,吹上天:“老子这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失败了,也不亏,硬盘里多了一堆乱码,权当收藏了数字垃圾。
再看“买特价 VPS 挂探针”,这事听着就透着一股子中年人的精打细算。花个几块钱,抢个海外 VPS,挂个监控脚本,天天盯着延迟抖不抖,像是在玩一场全球捉迷藏。问他图啥?他说:“图个心安,图个服务器没跑路。”结果呢,VPS三天两头宕机,探针报警跟催命似的,他还乐在其中,颇有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感。
还有那“数字难民尼日利亚土耳其阿根廷印度”,这帮家伙算是把“全球化”玩明白了。国内流量贵?那就跑去非洲、拉美、南亚当数字游牧民,注册个账号,翻个墙,硬是把自己的网络人生过成了联合国开会。钱包瘪了,视野宽了,聊天时还能顺嘴蹦出句“尼日利亚的网速也就那样”,装得像个见过世面的。
至于“中国人玩美卡美国老中玩港卡”,这更是奇景。国内的中年汉子,攒够了积分,搞张美国信用卡,买点美元资产,觉得自己离华尔街就差一身西装了。而大洋彼岸的老中呢,玩起了港卡,刷刷港币,盯着汇率波动,跟炒股似的。两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呢,银行和汇率老爷们笑得最开心。

中年男人的爱好啊,说白了,就是在有限的荷尔蒙和无限的焦虑里,找点折腾自己的由头。生活嘛,不折腾还能干啥?就当是给自己加点戏吧。
10
RobertSchumann
6天前
抄的,备份。技术流学英语,一年英语自由
成年人学英语的唯一正确方法,是母语学习法
英语是技能(≈🏊‍♀️),不是学科(≈积累知识点)
零基础怎么学?哑巴英语怎么破?
中阶到高阶怎么跨越?
5分钟讲透路径和方法

认知科学:海量输入,适量输出
顺序:看、听、说、读、写
步骤(哑巴英语需要从第1步回炉):
1. 看视频:视听入手,音画同步
用不带字幕的动画片/视频,绕过文字和翻译,
利用音画同步,直接听懂单词的具象化意义;
进阶梯度:300词汇-500-1000-4000
1个月: 500-800词; 2个月: 2000词
2. 将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词汇
跟读视频台词,将听力词汇量转化为阅读词汇量
上述两步交替进行
3. 口语输出
从上述视听材料中,选自己喜欢的,
反复模仿朗读,3个月建立口语表达能力
4. 泛读+泛听
以上述4000词汇量为基础,
大量泛读:由易到难,乐趣优先
大量泛听:这时转podcast,利用碎片时间
播客1小时=1.2万词;30天=36万词
从中积累词汇量,支持难度更高的泛读泛听
在4-6个月的时间内提升到8000词汇量
5. 语法分析
在前述阅读量和词汇量的大样本基础上,
学习语法事半功倍
极简语法:2-4周
6. 精读
按泛读量10%就行,结合语法分析,
学习英语思维与表达,开阔视野
2个月精读(Paul Graham博客/外刊文章)
出海或移民,需要高质量完成第7-8-9步
7. 极简写作
从50字写起,写到300-500字
前10篇写作最难;对英语水平提升速度最快;
10篇小进阶,30篇大进阶
反哺快速阅读:写作与阅读同构
8. 思维提升
英文是全球科技和商业的第一载体
听优质播客,看伟人传记
思维模型
9. AI定制
利用Gimini/NotebookLM等AI的威力,
定制适合个人或公司的学习素材,
实用才是生产力
00
RobertSchumann
6天前
“想起夏目漱石说的话,大意是现代这个社会真是愚蠢又荒谬,正常人几乎都会抑郁。以后见到别人时,可以问问对方是否抑郁,如果回答是,就可以认为对方是个精神正常的人。”
00
RobertSchumann
6天前
华为这路子绝,跟胡同口闷头盘了二十年核桃的老炮儿似的。人压根不跟你扯什么九重天外,上来先撂句"咱就踏踏实实做点玩意儿",等您松了裤腰带准备捡便宜,嚯!人家从后腰摸出块和田砖头,价码硬得能硌掉门牙。您当听错了还得掐大腿,人家早背着手晃悠着走了,留您蹲地上掰手指头算成本——这他妈才叫杀人不见血!
00
RobertSchumann
6天前
汤家凤这般年龄了,为了红上蹿下跳。
00
RobertSchumann
7天前
张明远果然是粉红编的
00
RobertSchumann
8天前
00
RobertSchumann
10天前
西游记英文版 - 西游记官方英文版,语速用词友好,你完全能听懂!www.youtube.com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HG5PB2LOcizYqruRC9KHm3AA6IjbfN5

00
RobertSchumann
11天前
vtdigger.org

话说这世上有些事,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那1807年的《禁运法案》。这法案啊,就像个半吊子的大厨,端上来一盘菜,表面上看着挺唬人,实则漏洞百出。杰斐逊总统大手一挥,禁止了港口的国际贸易,想以此逼得英法两国低头,承认咱们美国的中立地位。可这法案偏偏漏了个大窟窿——陆上贸易压根儿没提。于是乎,佛蒙特州的乡亲们乐了,心想:嘿,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咱们有那么长的边境线跟加拿大挨着,走陆路做买卖,谁能管得着?

可这世上的事,往往是你越觉得它简单,它就越给你找麻烦。联邦政府也不是吃素的,眼看着佛蒙特人跟加拿大眉来眼去,生意做得热火朝天,立马派了兵船来堵漏。你以为乡亲们会老老实实听话?那可真是小瞧了人的智慧。有人在边境线上修起了码头,美国的船员把货卸到码头这边,加拿大的伙计再把货搬到那边,愣是把法律玩成了杂耍。还有个叫约翰·班克的家伙,更是脑洞大开,弄了个私掠船的执照,名正言顺地在尚普兰湖上“执法”,其实就是光明正大地走私。这场面,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法律这东西,到了聪明人手里,还真是个可塑性极强的玩意儿。

当然了,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走私这事儿做得越大,动静就越大,终于闹出了人命。那艘名叫“黑蛇号”的走私船,在伯灵顿的威努斯基河口被截住,走私犯和一个本地少年急了眼,开枪打死了两个民兵。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禁运的铁拳终于砸了下来。可你猜怎么着?佛蒙特人照样我行我素,继续跟加拿大做买卖,仿佛这禁运不过是场闹剧。

再说这杰斐逊,虽说搞出了这么个不尴不尬的法案,但在佛蒙特还真有不少拥趸。人家两次选举都投了他的票,后来还支持了他的接班人麦迪逊,甚至在1810年还弄了个“杰斐逊县”来纪念他。当然了,政治这东西,向来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了1814年,联邦党人占了上风,立马把这县改名叫“华盛顿县”,生怕杰斐逊的影子还在这儿晃荡。可笑的是,杰斐逊死后,1826年那年,剑桥镇的乡亲们又把镇中心改名叫“杰斐逊维尔”,仿佛在说:嘿,潮流来来去去,咱们还是喜欢这个老家伙。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感慨。法律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人定的规矩,可人这动物,天生就爱钻空子。禁运法案本想当个铁面判官,结果在佛蒙特这儿,却成了个笑话。你说它是失败吧,它还真有点威慑力;你说它成功吧,它又压根儿没挡住乡亲们的发财路。

Then Again: The embargo with Canada, and its many local smugglers - VTDigger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