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姜萍的新闻最早是在澎湃新闻上读到的;
微信小程序还保留着知乎
有社会议题发生时还是会去看一下的;
iPad上有豆瓣
我当时在电影票房小组里
被关联到几个热门小组,
类比为女性群体更多的低阶版“鹅组”;
豆瓣小组对这事几乎完全都是女性发声
以近乎狂热的情绪旗帜鲜明地表达了:
这是女性之光
我当时的感受是:过犹不及
现实中确实绝大部分地区与场域里
依然是男性占主导
但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父权制”
它不应该仅仅是性别对立
而是“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的社会制度差异
———
一段记录,来自2022年4月春天
我与友人做了为期三个月的主题阅读与讨论:
《从现实出发:历史上的瘟疫》
「聊到权力,我们说要警惕它,任何一位在位者,在没有监督和更高约束的前提下,会不自觉地对弱者施加权力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
还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只是身体构造的不同,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但是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的差异却是制度的不同,只是男性天生获得更多的渠道进入父系社会的统治阶层,而女性需要弱化自身的女性气质才得以勉强进入。
我们无力改变制度,那就改变自己,通过以女性的身份发声,通过实际做的事情,通过真实的改变来影响更多的人类。
我坚持认为,在一个良好社会制度下,受益者是所有人类,不分性别,但在一种失衡的制度下,受害者是双方。
不存在男女对立,存在的应该是制度下造成的权力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