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没去城隍庙了,真的焕然一新。
记忆中是一个有点乱糟糟的脏脏贵贵小吃摊集合区,类似全中国每个城市都有的挤满了游客的小吃街。小时候哥哥姐姐带我来这里买过5块钱一卷的紫菜包饭,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紫菜包饭。小学的时候周末会偷偷和同学过来逛街,也在城隍庙买里脊肉串和炸鸡柳,然后再去斜对角逛小饰品店,看看盗版书店和流行音乐唱片行,以及永远爱看但不买的衣服店和挂满了整面墙的背包店。
虽然叫“城隍庙”,却一点没有庙的感觉,戏台下都是小摊,供奉的菩萨和神仙都被各种店铺的招牌遮盖住了。
城隍庙紧挨着天一广场,对于没钱的小朋友来说,天一广场的商店都是不好意思进去的,而城隍庙的无名盗版店和再穿过两条街到达的鼓楼步行街,才是揣着20块钱能逛一下午的地方。
很多年前开始,城隍庙整个围起来开始治理和修缮,我们也不知道会修成什么样,昨天因为回家路上下错高架桥,我爸说很多年没看过城隍庙了,干脆去逛一逛,记忆中的4块钱一杯的珍珠奶茶铺和过年前都回来逛一圈的森马/美特斯邦威店都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海鲜店和汤圆店,城隍庙也从小吃街回归了“庙”本庙的模样,供奉着各路神仙,“功能指向性”极强的财神庙和月老庙挂满了祈福的红条,墙上挂着不少宁波文化宣传物料,出口处有文创咖啡店。
一切都和小时候不一样了,漂亮的花灯,气派的戏台,整洁的环境。
也不知道宁波政府下了多大的决心,把原本的商业街区还原回了一座庙原本应有的样子,让这个地租颇高的黄金地段,变成了静谧的文化宣传窗口,供市民和游客免费游览参观。
虽然小时候的记忆也随之离开了,但曾经也常常会叹息这么好的一块地怎么都是这么low low的店和脏兮兮的摊位。
现在的样子,正像是宁波发展的小缩影,经济变好了,那就让原本无序嘈杂的喧闹褪去,让城隍庙在闹区中,静静的庇佑这座安逸又充满活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