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太坊的一些思考:
比特币是无法替代的,POW具有垄断效应。产品定位由去中心化货币转变为主权储备资产后已经非常清晰,替代黄金是其首要目的。即使以太坊没有转向POS,在此定位上也难以与比特币进行竞争。
以太坊的定位由最初的全球计算机,到ICO时代的Token发行平台,再到defi时代的金融结算层,再到web3时代的去中心化应用层多次进行变更。但本质上都是资产发行和交易,去中心化的证券交易所。
交易所也有马太效应,但没有比特币作为数字储备资产的垄断性。以太坊竞争对手,大多是从降低交易费和用户使用门槛角度切入。以太坊杀手1.0时代的EOS和TRON分别走向了不同的结局:当初被基于厚望的EOS成为了历史的尘埃,而被视为空气币的TRON却从稳定币转账中摸索到了市场定位。
EOS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但EOS复杂的账户权限和转账方式,阻挡了新用户理解和进入无疑是重要原因。TRON代码上虽然借鉴了EOS的dPOS机制,然而账户沿用了以太坊的模型,并且支持gas费无疑是正确路径,为后续的USDT支付路线铺平了道路。
作为以太坊杀手2.0的SOL在2019年发布时沿用了相同的逻辑:高性能低费用,降低用户使用门槛。2020年defi summer时因为ETH本身价格不高,gas费主流用户尚可接受,此时SOL的低费用优势尚不明显。但2021年随着ETH价格提升超过10倍,新用户已经无法使用。于是产生了更快的ETH(如POA版本的BSC)以及各种L2来承接这部分流量。然而各条链之间不能互通,无法形成网络效应,这就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市场切入机会。最终SOL在本轮行情中成为了新资产的首选发行和交易平台。
以太坊真正的对手是交易所,包括证券交易所、CEX以及其他平台型公链。交易所是数据密集型业务,挂单深度和交易速度是核心。Uniswap的LP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易深度问题,但是交易速度和费用方面仍然无法与CEX相比较。“去中心化”的政治正确并没有交易效率重要,在实际需求面前,用户会用脚投票。
监管套利优势不再。从证交所到CEX再到链上DEX,监管门槛逐渐降低。以太坊在2021年牛市之后已经从当年的狂野西部全面转向监管,作为用户核心入口,包括节点运营商、钱包、DEX等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加入监管以保证运营。实际上,灰色资金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非常重要,阻挡了这部分资金的进入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对于新玩家来说,合规资产难以满足高风险高收益需求,于是转向监管更为宽松的新平台。
后以太坊时代,随着Trump上台,传统资产token化进程加速,相信会有更多传统实体推出自己的公链,不排除那些科技巨头。然而实体本身的流量和数据未必愿意外流,使用成熟的L2工具来建设会是一个选择。以太坊作为DA层,如能捕获这部分Rollup费用也许是改变当前局面的一个关键点。反之科技巨头倾向于自成体系建设独立L1,那么公链世界只会更加混乱,进入不可预知的未来。这种混乱会更衬托出比特币共识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