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AI异类弗兰克
662关注1k被关注2夸夸
🔗 AI出海er
🔗 围棋国家级运动员,遛过阿尔法狗
置顶
AI异类弗兰克
6月前
忽然发现,每一集多啦A梦,从口袋里掏出来的玩意儿,都是“真实痛点 - 具体需求 - 应用到场景 - 失控风险”……

用一个个故事,展示了科技产品发展的样子。

据统计,《多啦A梦》里共有1178件道具,今天成为现实的占60-70%(如图)

很喜欢《多啦A梦》里微小而日常的叙事,有种用科技解决生活问题的真实感。

相比于阿西莫夫和宏大的美式叙事,星新一、藤子不二雄老师的微观和细腻,让我仿佛看到了科技更值得落地的——当下的温暖。
2756
AI异类弗兰克
15:43
DeepSeek写文章很像“进阶版董宇辉”,小作文写得确实好,不输《读者》水平,但看多了还是非常有迹可循:穷举、映射、叉乘组合、深度学习,最终用“数学+CoT”的方式实现了很惊艳的鹦鹉学舌。

我妈很喜欢DeepSeek写的鸡汤文、情感文,和她喜欢董宇辉如出一辙;我表妹痴迷DeepSeek整的非主流文学、种草笔记营销文案,也和她喜欢小红书文学一样。

论语言的精辟、犀利、幽默,DeepSeek R1应该超过了99%的人,模糊的想法、隐约的认知,R1可以找到专有名词、上位概念、或者精当的比喻来形容,像嘴替,也像个能接住一切的“容器”。

但我想到“君子不器”。

就好像在即刻上,有的爱八卦、骂人,有的分享观点,都是更大量级思想数据的一个单点爆破,非常有张力,甚至有思想和灵魂。

身边牛一点的朋友,不管是爱公开表达或者闷声发财的,所能带来的增量信息、非共识判断、多元观点,仍然远超DeepSeek。

而DeepSeek的内容虽然已经达到了精英水准,但没逃脱精英的“假大空”。

说是“进阶版董宇辉”,因为R1模型自然语言呈现的理性、知识、关怀,达到甚至超过了大学水平。语言逻辑、学术理性、分类方法、用到的思维框架等,是本科通识必修,但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熟练掌握。

不过话说回来,社会上很多非常牛的人说话也是“假大空”。用追求“极有趣灵魂”的标准,来审视DeepSeek和董宇辉老师,也是种苛责。

在陌生领域,DeepSeek、GPT、Perplexity等已经足以快速拉齐大众认知和公开的前沿信息,让我在非专业方向拥有了很好的地图。

可能这才是真正托举你我的巨人的肩膀。
28
AI异类弗兰克
4天前
大学老师用DeepSeek写论文、评职称
大学生用DeepSeek学专业、写作业
AI时代的本科教育,最先走到了分叉路口

把本科读成高中,把技术读成绩点,把顶尖名校title作为离校实习的门票,最高分最热门的专业最早开始准备考公......那么多必修、选修、大课、小课、研讨、汇报、科研、论文、思修马原毛概,价值何在?

该说不说,在寝室里看斯坦福的网课看四年,配上助教Agent、监督Agent,学习效果可能远超去教室看ppt,还是十年前硕士生拖拖拉拉画的(虽然斯坦福ppt很多也都是十年前基础上改的)
00
AI异类弗兰克
4天前
四年前2021年的春节,火爆全网的还是Clubhouse。
国内创投圈、科技圈、web3、媒体人......三教九流齐聚在聊天室里,和日本老师、硅谷极客们激情开麦。

有几个即刻大V一天到晚不睡觉,天天在上面挂着,估计也都是过年时老家里另类的存在,只顾对着个手机叽里呱啦也不跟身边人说话。

那时候,马斯克、扎克伯格互怼的房间直接掀起巨浪,李开复的Office hour回答总是很诚恳,币圈/擦边/色情的开麦欲望四溢,还有几个即刻网红投资人最爱和推特上的日本网红聊天......现在想想,360行,天南海北,那时候居然能聊到一起,很是神奇。

疫情相对稳定的2021年,仍旧是出不了国、办不了线下活动的日子。clubhouse像是在墙上钻了一个洞,透过来很多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圈终于兴奋了,很快就有山寨版的clubhorse🐴横空出世,36氪的刘成城还没去字节,亲自带队一比一做了个国产的版本,显然有一些产品理想和攒局野心;再往后,腾讯、阿里、抖音、快手,先后都做了语音聊天室的功能......渐渐的,币圈转战X聊天室,clubhouse的时代短短一年后一去不返。

如果说今年年前的小红书给一二线年轻人截取了一些片段,那么四年前的Clubhouse可能才是真正打破了次元壁。当时认识的一些朋友,很多仍在即刻和朋友圈活跃着,只不过把web3、eth、crypto的后缀改成了AI、GPT......

HeyGen的老板Xu当时也在ch上,还有Akool的jiajun、做机器人的penghui,当时都不是那么起眼,今天早已悄悄做出了新的准独角兽。

18-22年这五年里,虽然有过SaaS、新消费、元宇宙、半导体、新能源等等一系列的故事,但短时间里的集体狂欢群体高潮,缺只见过clubhouse这一次。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今天搞AI的这群人和事。不像当年clubhouse青春期上头一样的忽上忽下,AI的产品们技术路径更确定,线性发展和涌现的亮点都更充分。

虽然伟大无法被计划,但一定会持续出现更多的DeepSeek。

2025年,即将看到更多精彩。

初五迎财神!见者有喜,财源广进!🧧
10
AI异类弗兰克
4天前
从早上五点到现在,DeepSeek的app、API都无比丝滑、异常迅速
20
AI异类弗兰克
4天前
刷短视频降的智
靠和AI聊再变聪明
10
AI异类弗兰克
5天前
Y Combinator刚刚宣布了他们希望在2025年资助的初创公司。主要是替代年薪10万美元职位职能的AI。

以下是GREG ISENBERG的笔记👇
12
AI异类弗兰克
5天前
有的中年朋友、传统行业老哥,对AI生成的效果还是持保留态度,说AI是趋势他们很认,但是说起眼下的完成度,就开始含蓄表示不过如此。

后来聊明白了:他们手机上、电脑上,最常用的AI,都是文心一言。
83
AI异类弗兰克
5天前
我有一个朋友想问问DeepSeek敏感问题......
21
AI异类弗兰克
6天前
如果不去了解模型训练中最大的技术痛点,而选择用蒸馏的技术去避免了解,那么在下一代技术提出的时候,就可能会掉进坑里。
00
AI异类弗兰克
6天前
DeepSeek最早震惊我的是Coder V2版本,大概是24年5月,V2能用一种类似数学验算的方式检查代码,体感上准确率高于同期的GPT 4o。

当时DeepSeek的PC端产品,Coder模式和Chat模式在网页上同时作为一级入口展示。如果问同一个的问题,Coder比Chat逻辑性更强,思维链、校验机制明显在起作用,隐隐已经有了今天R1的影子。

那会儿还意外发现一个玩法:所有大模型不让说的(包括DeepSeek Chat),在DeepSeek Coder里能说!黄赌毒、玄学算命、黑五类、权力名利名人......Coder里不仅大多能聊,还能详细推理论证!也有Coder里对话不让说的,但是可以写成代码来讲!

于是我就用Coder V2参加了“香港全球算命师大赛”,基于V2详细的推导过程,给出了算命答案。事后看准确度在60分左右。不过没有在比赛中得奖。

说回Coder本身,V2应该是国内第一个支持代码在线执行的:自动生成完代码,直接就在浏览器上运行查看。用Coder写网页能变生成代码边看效果边改,体验上不亚于新发的Claude 3.5 Sonnet。

Cursor上我习惯选的模型也是DeepSeek,甚至我一度以为DeepSeek会是国产Agent / AI Coding的代名词。但显然,做一个Cursor这种产品化封装的事,不在梁文锋他们的高优里。

24年7、8月开始,在各种AI Coder榜单上,DeepSeek都是仅次于GPT 4o的常客,经常优于Claude 3.5 Sonnet、Qwen Plus以及其他,但并未引起出圈关注。

这就让我自己调V2 API的时候,经常觉得捡了大便宜:每百万输出tokens两块钱,相当于GPT4 turbo(30美元)百分之一的价格,而且输出更快、更稳定(5000~10000 tokens/s)。

24年9月,DeepSeek的Coder和Chat合二为一,变成了V2.5的版本。能感觉到代码能力、意图理解又提升了。

缺点是很多bug都堵上了,擦边内容再也没法聊了——中外大模型最后一个漏子就这样被堵上了......

按此趋势,DS大概率会成为国内最先推出类似GPT o1推理模型的公司。当然事实上2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Kimi、智谱、阶跃等也都展现了自身的推理能力,哪怕有的是残血版、实验版,总归发布节奏上没落下。

在V2到V2.5的阶段,一直觉得DeepSeek的数学、代码能力,显著优于国内流量最大的几家。不过同时,DS也是产品最简陋的:只有网页版,功能还极少,没有多模态更没有场景预设。好消息是:25年听说已经有高级产品经理的hc了。

24年圣诞节后发布的Coder V3版本,产品形态上依然简陋,但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都很亮眼,效果似乎逐渐逼近了一个新的临界点......

很快就到了25年1月20日,DeepSeek-R1 正式发布,性能对标 OpenAI o1正式版,热度持续发酵至今。

R1最火的当然是自然语言能力,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哲学批判、商业分析也不在话下,第一次让一众媒体老师为AI的文笔折服。

数学、代码能力强不强相对没那么直观,也有一定门槛,各种图表也快被比烂了没人爱看。之前DeepSeek和阿里Qwen就是两个技术没输过、流量没赢过。

但是最近几天,用R1仿写《洛神赋》、写小说、辣评热点、搞笑幽默、写小红书帖子,却是能让人一眼看出来:比我写的强。甚至引发了玩梗、共创等一系列圈外的化学反应。

但R1最强的,我自己亲测下来还是数学,其次是Coding,国内版Cursor的“炸裂登台”也许只是时间问题。只是,让我不禁想起“重庆某家手法独到的按摩店,因为饭好吃出名”,可能多少有点让团队始料未及。

KOL、KOC的集体颅内高潮和媒体狂欢,上一次还是去年2月的Sora,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再说说我对DeepSeek团队的观感:最大的特点是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派系之分。这可能是“纯粹”的一个原因。

团队年轻、本土、学校分散,学术连接和职业关系均较弱。创始人桑文锋是浙大人工智能的,也不像清北的创始人,资本、学术都早早绑定,外人/非核心成员眼里总是有小圈子、小队伍的。核心研究员、算法、数据岗位,虽然清北的很多,但不是唯二,并且本科学校相对多元。

前亚研院、前商汤、前旷视、前百度、前阿里、前字节......换一家模型公司,可能随手一拎就能拎出来一串人马,但在DeepSeek找不到,因为大多是年轻职场人。

而这一批优秀的年轻人,可能很快也将像种子一样飞向各方。杭州、上海以及全国的研究员、产品经理,也正在被DeepSeek所吸引。

大厂的抢人动作或明或暗,类似Character AI、Inflection的收购并购故事,在国内似乎也正在2025年重现。

值得开心的是,开源成了新共识,中国开源生态也正在加速实现世界水准。这是一个值得兴奋的信号。

DeepSeek Coder的一些信息可以看这里👉 deepseekcoder.github.io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