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由我所接收的那些东西构成的,那么“我”本身就是空的;如果我不是由我所接收的东西构成,可原本的“我”从哪里来?
是否存在一个“原本的”我?如果存在,那就说明“我”从出生以来就有“树根”,而能够决定这个树根的便是基因,但回溯到第一代人类的话,那它们的基因又从何而来?彷如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如果不存在,那“我”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何谈“找到自我”?那找到的不应该是被外界塑造的“我”吗?也就是说,找到的是“自己喜欢的”那个被外界环境塑造的“自我”。
就像,能够用一个人看过的书、电影、戏剧等来认识一个人吗?他所接受的那些东西就构成了他吗?如果是的话,那是否意味着一种区隔?读过哲学的人和没读过哲学的人,看文艺电影的人和没看文艺电影的人,看短视频的人和没看短视频的人,就有了“自我”的区分?
所以我总觉得去探讨“自我”这个问题有点怪异,找到自我这个问题也很怪异。不过这是我的立场,而不是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