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艺术公交
73关注217被关注2夸夸
杂学家
艺术公交
21天前
在这个“监控录像”为王的时代,很多案件只要肯费时费力调录像,绝对能破,但并非所有叔叔都负责上心。

前两天在上海虹口某所报了一起盗窃,中心现场唯一的监控来自小区物业的社会面探头,由于时间久远担心被覆盖,前后3次打电话提醒叔叔抓紧拷贝,结果听物业说根本没有人来过,并且案发当日的录像即将快被顶没了......😅😅😅

在上海,已经第三次遇到因叔叔流程拖沓,把监控“耗”没了,顾不上无语,报案人只能又一次干了叔叔本职工作。结果发现监控主机只有一个USB口,也就是说插上u盘后鼠标点不了“备份”键。于是为了我又自费60多块钱买了个拓展坞,插上之后,主机还把我U盘格式化了,里面个人资料全没了。我倒要问问,首问责任制去哪了?同样的情况,此前在杨浦,接报班组当天听闻录像即将被覆盖,又派个车当天就把监控拷贝走,转天又派社区叔叔抓紧跟踪对方轨迹,同时寻找其他角度探头。

此前在天津河东,叔叔思路打开,超市、物业、居委会乃至市容委高点监控都有效利用,非常负责!总结,自己的事,自己上心,这年头,一旦错失视频证据,仅凭笔录,很难制裁嫌疑人。反正这期间的疏忽又不会告知其他不懂流程的被害人,最后终会化为一句“试过了,监控没跟下去”罢了。
10
艺术公交
2月前
民警传唤不来的嫌疑人,我一个电话打过去恩威并施,并且能把嫌疑人骗到派出所来,这就叫做实力。
不过有的时候警察容易想太多,困难先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干就完了。
00
艺术公交
4月前
似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属于本地人的地域歧视词汇。
上海人:乡毋宁、老乡、白完、香辣蟹、硬盘(一直没明白后两个的由来);
北京人:臭外地的、老帽儿;
天津人:老坦儿、海河英才(这几年尤为盛行)
再往南走,还有北仔,等等。印象中香港人更加高傲。
西南地区,例如重庆,不知道有没有类似词汇?
50
艺术公交
4月前
在上海呆了一年,观察到了几个有趣、并且与北方明显不同的上海方言中的口语习惯:
1.“不啦?”——对应普通话中的“吗?”,例如“有吗?好吗?”往往在上海说成“有不啦?好不啦?”感觉这个“不啦”的出现频率比“伐”要高。
2.“个么”——对应“那么”,转折词,高频出现,很多年轻上海人都这么讲,刚开始听不明白。
3.还有一些很萌的叠词,刚开始听觉得未免有装可爱之嫌,例如“拎拎清”、“搞搞清”这类动词。
4.数字“2”——为便于上海人理解,我往往念成“两”,包括地名中的“弄”,强迫自己要念成“long”。
现阶段,基本能在外地听出谁在讲上海话,但上海话细分后各区的口音(包括江苏话),就很难辨别了。
10
艺术公交
5月前
图1:iPhone13拍摄;
图2:同位置S24U拍摄;
图3:S24U,200M,算法调整后。
苹果拍出来一种海边沙滩、岁月静好的落日感觉,三星的算法经常会拉对比度,拍出来一种末日废土风格。
尤其是我拍绘画作品时,黑色和暗部被算法主动主动“突出”,有时恨不得关了,但是这个智能优化还关不了,只能调到最低。
00
艺术公交
6月前
没错,这是上海🤪
00
艺术公交
6月前
分享一些奇怪的陆家嘴视角。
00
艺术公交
6月前
美国公交车被劫持,电显上能对外打出“911 Call police”和“emergency”的求救信号,有点美式地狱笑话了。
30
艺术公交
6月前
打勾的我都经历过,但很多被侵害人都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30
艺术公交
6月前
日行一善:04年大学生醉酒后将共享单车扔进河中,实在不想毁他,调解了。
喝了之后控制不住自己的就别喝了,估计酒量也不咋地。🙄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