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laguah
112
关注
39
被关注
0
夸夸
2024是ENFJ🌀「做一把钥匙」🔑
如果未来有孩子 会给他/她取名为——Yao gun▪️
laguah
2月前
说得好!
niaokuxia: 幸福似苦瓜: 哪吒2是中国目前影视行业较低业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之间矛盾的爆发,是郭帆、饺子等非影视科班出身导演的艺术创制水准与责任心,超过影视专业出身从业者的体现,是打破影视专业人士垄断文艺作品的标志性事件。影视圈一看一个不吱声就对了。 我: 科班无非就是高考完读了个这个专业的文凭,既不是圣旨,也不是什么免死金牌、金科玉律,也不能保证一定有思想,更不是票房保证。 《长安三万里》的王微、饺子、周星驰、吴宇森、贾樟柯、管虎、宁浩、忻钰坤、王家卫、杜琪峰、郑保瑞、侯孝贤、魏德圣、钟孟宏、杨雅喆,这些导演都没有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背景,但他们通过实践、学习、以及在行业中的摸索,最终成为华语电影界的重要人物。 不是说「英雄不论出处」吗 这时候怎么又开始追究教育背景的正统性了呢? 幸福似苦瓜: 所以影视圈圣诞节刚嘤嘤完现在大家不看电影了,就被打脸了。当【有影响力作品的创作权】不再只是所谓影视圈子的专利,更多有能力、才华、热情、耐心的【非科班出身作者】,不依靠人脉金主来产生更优秀的影视作品时,【影视圈】捞钱的好日子就差不多了。当然,动画电影由于不存在流量金主权力人脉的控制,挣脱枷锁的难度会相对真人电影小一些。 教育背景的正统性是其次,核心是:【影视专业人士更懂创作观众喜爱好作品】的崩坏,这些年他们绝大多数对资本负责、对流量负责,却唯独不对观众和剧本负责。这次春节的票房,给了剧本都写不明白的影视专业人士一记耳光。
0
0
0
laguah
2月前
Mark
黄大吉: 这次来清迈,随意逛进了 JJ Market,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 Good Goods 的概念店。站在门口,我一眼就被吸引了。没有那种刻意“可持续”的生硬感,而是一种舒服、真诚、让人愿意探索的氛围。 走进去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卖东西的地方,更像是一个策展空间。摆在架上的,不只是商品,而是一个个有故事的物件——手工织布、本地天然染料制作的服饰、乌隆他尼府身心障碍者联盟编制的托特包,还有所有利润通过 Central Tham 社会企业回馈社区的牌子。 这才是可持续品牌该有的样子吧? 很多品牌做可持续,不是过于理想化,导致产品又贵又难买;就是过度商业化,结果可持续只是个营销口号。但 Good Goods 在这之间找到了平衡,它既不像高冷的环保品牌那样“教育”消费者,也不会因为迎合市场而丢掉自己的坚持,而是用一种轻松、好玩,而且还带有些许潮流的方式,把可持续真正融入日常。 在这里,购物不是单向的消费,而更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会知道,这件衣服是哪个手工艺人制作的,这个碗的材料来自哪里,这些产品如何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被好好地生产出来。而当这些信息变得可触可感,可持续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可以参与的生活方式。 这里会让你看到,可持续不需要成为一个复杂的难题,而是可以以一种自然、温暖的方式存在于商业和日常之间。它不是高高在上的选择题,而是“这些好东西,正好都很可持续”。 很多做可持续品牌的创业者,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挣扎:太过坚持理念,产品就变得小众昂贵,难以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如果为了市场让步,又容易变成“可持续”只是营销噱头的品牌。而Good Goods 之所以能做到兼顾理想和商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背后有 Central Tham 的支持。 换句话说,Good Goods能做到 “既理想又现实”,不是因为它找到了什么创业公式,而是因为它本身就被放在了一个理想与现实能共存的环境里。 如果你也在做可持续品牌,真的值得来清迈Good Goods 逛一逛。
0
0
0
laguah
11月前
健康饮😌
1
0
0
laguah
11月前
今天是
历经折磨的半年多后
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放
但中间PUA我的领导翻出了我朋友圈置顶的这段话,对我说:兑现这句话是需要你必须得拥有强大的能力后,才能有。不是纯粹和大家好就好。
我回复她:我有在精进自己的能力。我没有真的不想往上走和不提升。
现在想想,她拿着我秉持的价值观和同事之道来打击我,真的有点恶心。🥲
薯仔: 没有啥野心,或者是往上走的欲望,只是想把事情干好,给大家一个胶带,就很好了。如果一起加班的人也能一起玩耍就更好了。
1
0
0
laguah
1年前
Old school 可乐樽 //
2
0
0
laguah
1年前
是 同感。
老蒋不一定靠谱: 看了热辣滚烫,很矛盾,贾玲审美真的很差,比如bgm选的就烂的要命,电影前半段骨肉皮不相连,内核和表达是拧着的,让人笑都笑的不舒服,除了贾玲外的人物塑造也不行,唯一好的地方可能就是贾玲的表演有说服力,反正前半段观感稀碎,要我打分我顶多打个三四分(满分10) 但从贾玲触底反弹开始训练那一刻,电影就顺过来了,没有了那些烂梗,没了那些刻板扁平没有说服力的配角,看着荧幕里贾玲从内到外的变化,一种极其真实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焕发出来,后半段的观感因此脱胎换骨,除了倒在台上闪回那一段依然割裂之外,电影后半段能打个七八分,简单,有力量,直击人心,内核和表达和贾玲的表演浑然一体 所以没法从电影层面去评价《热辣滚烫》,贾玲投机取巧的利用了关键性的场外因素去影响了观众——因为你在看电影前知道了贾玲真的减了100斤,眼前的变化不是特效和道具化妆,于是你被震撼和击中了 贾玲的前两部电影都是一言难尽,审美稀碎,一些地方甚至可以说烂俗,而且几乎能看到贾玲的天花板在哪儿,但某种层面上,它们确实也是真诚的,最里面有一些贾玲非常真实的表达,而我们很难对真诚的东西无动于衷 如果我们彻底抛开电影,把这热辣滚烫当成是一个媒体项目,或者是一个贾玲的人生项目来看待,那我会说一句牛逼
0
1
0
laguah
1年前
谢谢她。
言玖: 要敢于承认,在十几岁时候的感动与影响确实根深蒂固。今晚她和她的歌就把我的这十几年碾碎了再重叠,极限压缩再无限放远。再怎么主动拥抱改变或在积极自洽中迭代,都不如把不变的部分拿出来温习,并坦然接纳冥顽不灵的剩余价值。谢谢这位永远的说唱歌手,比心。
1
0
0
laguah
1年前
是 伙伴。
饭团团不困了: 我认为同事和工作伙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关系。 伙伴是在你陷入慌乱也会理解和帮助你的人,哪怕那些事物超出ta的职责和任务。因为彼此认可共同的目标,顺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推动团队整体向前。甚至彼此会为了更有趣的创造而额外投入精力和心血。这种饱含信任的关系滋养着团队的土壤,挫败和脆弱在这里被允许,成长也随之发生。 而同事关系潜藏着明哲保身和割席推脱,荣辱并不于共。外在表现的演技另当别论。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很多种选项,不同的选项让相似的人聚在一起。我倒不是否认「同事」这种关系,抽离的边界感没什么不好。但是这种关系很显然是一种有毒物质,会传染。 对比之下,伙伴就格外宝贵。尤其是工作时间久了,做什么不是做啊。对财富没啥远大追求的话,选择与谁一起做事会直接影响到生活品质。 有时候真的很想念达达和灿灿,以及那段超级忙碌但相互依偎的时光。
0
0
0
laguah
1年前
季森Jason.: 吃饭时旁边桌三个男大学生,聊爬泰山聊了整整半小时。什么摆渡车/租衣服/买吃的/遇到的人。 真好啊。人不是在优化到一定“高度”(越深度/越理性/越有钱/越有经历/越健康生活方式)后才更轻松自由开心。
0
0
0
laguah
1年前
#我的2023年度播客
🌳依然最爱音乐
@掌柜阿峻
@拾壹-歪波音室
@金汤力电台
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