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WarmBear
135关注525被关注2夸夸
前前Teambition
前开发×笔记PM
-
Startup novice ✨
「如果下次出现技术奇点,那时人类将会离开这颗星球吧」
置顶
WarmBear
5月前
开宗立派:「人类智能增强」。

我对于这个概念的思考,始于2020年,
或者说,这个概念的基本成型,在2020年。

* 在大模型出现以前,这个概念过于遥远。以至于当时我思考过用别的方式去构建强人工智能。
* 而在大模型出现之后,这件事已经近在眼前。去年的离职,也是为了开始正式投入这个工作中。

这将是我后半辈子主要的事业。我会在适当的时机逐步披露相关的概念和思考。
当然,也可能会以产品的形态发布。
32
WarmBear
29天前
就和Cursor分享的用jsx写prompt一样,html这种携带了语义化上下文信息的标记语言,天然适合给AI理解。

HTML和基于URL的Deep link等,在AI时代可能会发挥全新的威力。

E是天翼的翼:

00
WarmBear
1月前
专注不是取舍,取舍本身往往就很难定义。
自古优柔寡断的君王那么多,你能说他们思考时没做「取舍」么?

专注是放弃。
放弃的能力。
00
WarmBear
1月前
一个感觉:
问:做产品如何MVP?

答:想想这个东西对你来说怎么算凑合能解决问题,那就对了。
00
WarmBear
1月前

Ryan.eth: 杨振宁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遇到一个15岁的学生,这个孩子非常聪明,轻松地回答了他提出的几个量子力学问题。 杨振宁接着问他:这些量子力学的问题,哪一个你觉得是妙的? 然而,他却讲不出来。“对他讲起来,整个量子力学就像是茫茫一片。” 杨振宁对他的看法是:尽管他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他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 什么是Taste?似乎模糊。 还是让杨振宁来解释吧: “......学一个东西不只是要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是更要对他的意义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赏。 假如一个人在学了量子力学以后,他不觉得其中有的东西是重要的,有的东西是美妙的,有的东西是值得跟别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并没有学进去。“ 杨振宁说在西南联大七年,对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整个物理学的判断,已有自己的Taste。 接下来这些内容稍显多余,但是对于教育的启示太大了: 杨振宁自幼喜爱观察自然,表现出强烈的爱美之心与好奇心。 父亲是数学家,杨振宁从小接触数学书籍,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西南联大期间,受到名师教授数学、物理及中文阅读与写作。 杨振宁的学术启蒙得益于吴大猷和王竹溪两位导师,分别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与统计力学领域。 所以,Taste像是一个人认知世界的多元思维中的高维鸟瞰,未知世界里隐秘的关联--哪怕只是关联的投影。 我们可以说,乔布斯是个很有Taste的人,这不是指艺术上的Taste,或是品味上的Taste,而是他能够横跨科技、艺术、商业,来做出一个超越时间的判断。 前面说的吴清源的对围棋的天才感觉,也是一种Taste。 也许每个人在获取知识和发展认知的过程中,都是在构建和训练一个自己的大模型。 所谓的Taste,就是在”茫茫一片“的神经网络之中,形成的某些石破天惊的重要连接。 这和Transformer倒也有可以类比之处。 Transformer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不同维度上“看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提取出最关键的连接。 同样地,Taste也是通过对信息的深刻理解,能够超越表面,找到那些石破天惊的关键连接。 因此,Taste不仅是一种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对事物本质的高维度判断。 人们说,大模型时代,一个人重要的能力是提问。 然而,如果没有Taste,不可能问出了不起的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有些人鼓吹硬科技,重理轻文。可如杨振宁所说,如果没有Taste,而总是追求有用,可能很难走得远。‍‍‍‍‍‍‍‍ 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观点: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科学家对自然深层次美的领悟和热爱,以及所具备的形而上的审美判断力决定了其研究所能企及的高度。” 这一段落所说的Taste,和上一段落说的厚薄,都像是某种“直觉”。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 “真正有价值的是直觉。在探索的道路之上,智力作用不大。” 这种直觉,也是他眼中“由哲学的洞察力所创造的独立性”,能够帮助科学家避免陷入“见树不见林”,爱因斯坦认为这“正是一个工匠或专家,与一个真正的真理追寻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 from 孤独大脑

00
WarmBear
1月前
攻壳SAC2045的结局会提前到来。

以另一种方式。
00
WarmBear
1月前
我需要一个脑子🧠

10.22:
(I mean,多一个)
00
WarmBear
2月前
无论如何,定是一个赤诚的人。
祝你成功。

西元Levy: 九月的最后两周,和一位天使投资人进行了密集的沟通,对方的投资意向很明确也足够有诚意,我和他都在努力促成交易,但遗憾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台阶】 “虽然离正式close只有一步之遥,但那笔投资我还是拒绝了。”我对团队这样说道,“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我相信大家也能意识到,在当下的融资环境这意味着什么。但直到此时此刻,我心中没有哪怕一分一秒后悔过。”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项目又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5月开启内测,7月正式收费,9月拿到第一个投资意向书。回看过去半年,每两个月项目都迈上了一个关键的台阶。 所谓创业,就是不断走向一个又一个不可逆的节点,去开启新的地图。 所谓在牌桌上,不是赖着不走,而是持续积累手牌,蓄势待发。 “那么你必须得延迟兑现,甚至可能无法兑现给团队的承诺了,此刻你是什么感受?”在得知我的最终决定后,我的CEO Coach问我。 “我看见了自己的躲闪与回避,对于可能的潜在冲突,以及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责任与义务。”我回答道。 “那么在开口告诉大家下个月还是没办法发工资时,你那一刻有什么感受、情绪和想法?” “有一点点小遗憾,但整体还是非常问心无愧的。” “遗憾和愧疚的区分是很大的。” 【斋戒】 投资人曾经问过我:“当前的大环境非常差,我接触过的所有创始人都非常desperate,你似乎是目前为止最relax的,为什么?” 我想起《悉达多》中的故事: 在林中做了多年的沙门后,悉达多来到城中最富庶的商人处学习经商。 商人质问他究竟付出什么,究竟学过什么,又会什么。 悉达多的回答只是:“我会思考。我会等待。我会斋戒。” 商人不解,继续询问这些有何用处。 悉达多以斋戒为例:“斋戒极好,假如悉达多没有学习过斋戒,他今天就必须寻找活计。不论你在这里,还是在别处。饥饿迫使他行动。而事实上,悉达多能安静地等待。他从不焦急,从不陷于窘迫。即便长时间被饥饿围困,他仍然能藐视饥饿。因此,先生,斋戒极好。” 过去一整年,我都处于创业的“斋戒模式”。很多人都说,我选择的这个赛道离钱特别近,在过去一年的市场调研与观察中,确实见到了不少挣快钱的case,水下更是乱象丛生。但从第一天起,我就明确了这个项目“不做什么”。 “不做什么”,绝不是不考虑项目的商业化与融资,而是对挣快钱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斋戒模式”,也绝不是躺平赋闲什么都不做,而是执剑在心,积蓄能量。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战略定力是最难得的,而「定」生于「戒」。 【谈判】 “斋戒模式”也是我和投资人谈判最重要的原则。投资人可以说是很强势,一方面是因为在世俗意义上功成名就的底气,一方面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对自己的保护。所有协议层面的沟通在他看来都是浪费时间,也不存在谈判的必要,这些我都非常理解。 而另一方面,投资人有着足够的诚意,投资意向也非常明确,过桥款当天就到位。手下的投资经理也多次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不用管那么多细节,签了协议投资款很快就能到账。” “我作为CEO有我对项目和团队的责任,同时,我觉得你们显然也不应该投一个为了拿钱,任何核心条款都不加斟酌、全盘接受的创始人。” 这是我最后的答复。 有趣的是,在投资协议谈判的最关键时刻,我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闭目静心,屏息凝神,FateTell也如预期般地,给出了最适合当下状态的卦象与解读。 虽然在之前的用户调研和反馈中,我已经多次看到不少的用户描述,他们在进行关键决策时,FateTell所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是多么重要。但真的落到自己身上时,那种感觉依然无比奇妙。 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虽然我以理性的数据分析与商业逻辑论证过无数次FateTell的价值,但我依然低估了它的潜力。 那么,我有责任为它争取到一个更合适的条款。 【练习】 创业到底是在练习什么? 在自身筹码不足,或是还未凑齐一手好牌时,是否还有诉诸技巧的必要?我也曾陷入疑问。CEO Coach的两段话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与启发: 「在巨大的实力差异面前,技巧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即便如此, 弱势一方也要尽力用好技巧。 即便如此, 也不要指望技巧带来奇迹。 即便如此, 也要相信技巧会有奇迹。 技巧确定性的价值在于:它让弱势一方有了刻意练习的机会,因为,系统是由无数的技巧组成的,心性是通过多次技巧锻炼的。 而系统、心性都是重要实力。 缺少系统时,会只看见技巧,有了系统后,更能看见技巧,而且还会知道,所谓技巧不过是系统的持续输出。」 【真诚】 经历了这一切后,我对于“系统”和“心性”又有了更深的体悟。 回想这一轮投资协议谈判的过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极致的真诚与正向」,对应的,也收获了投资人足够的认可与尊重。 虽然最终在关键条款上没能达成一致,但我依然心怀感恩。如果不是这位投资人在此刻出现添了一把火,如果不是逼自己迈出舒适圈,在巨大势能差的情况下不卑不亢地平等谈判。我自己的状态,以及FateTell项目的状态都不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前几日拜访了三位出家人朋友,正式出来行愿与筹备建设道场也刚好一年。在记录过往感悟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菩萨未必以你期待的方式出现在你身边。” 于我而言,这位投资人便是出现在我身边的菩萨了。 很多人都说,创业即修行。 如果过程中,看见自己、承认自己、面对自己、超越自己,都能如实真诚,那么这句话是真理。 “Levy,凭借你对这件事情的热情与投入度,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最适合你的投资人,Let's stay in touch!” 这是投资人最后的祝福。 “是的,我也相信。” ------- FateTell正在寻找融资中,有意者可添加微信levinlot,获取最新版项目介绍。 注:本文系Levy创业笔记的第二篇,第一篇见:https://magvedvqsp.feishu.cn/docx/RKSWdoMrZoCbfnxmkyDc0Rz6nse 本文的飞书版见:https://magvedvqsp.feishu.cn/docx/N0wzdwkdyoIBPYxRa8yc3ibMnTf

00
WarmBear
2月前
松弛小猫,在线睡觉💤
00
WarmBear
2月前
高老师说的很扎心,但不得不承认是对的。

高利明_aCB1: 《为什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1、在一个正循环的环境中,“完成”的压力迫使你做减法、做简法,将资源最大化,尤其是将当事人的时间安排最大化——而简法和减法通常都会提升事情的确定性、提升流程的可复制性可传递性(降低流程和组织的摩擦力)、提升可积累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正循环)。而“完美”通常是缺乏正向压力的标记、更多的时候是二流人才、二流组织和低价值场景里头的自欺欺人。 2、“完成”通常是组织和流程的最小走通路径,是客观可衡量的价值贡献;而“完美”通常意味着停顿和躲闪,通常会成为组织和流程的堵点、对外部是负贡献。 3、“完成”是高维的全力以赴,同时含有韧性的优雅;而“完美”通常是对全力以赴的自觉不自觉的打折、更容易滑向害怕失败的借口、持有“完美”重负相当于对资源和贡献抽了重税。 4、“完成”者可以托付重任,因为“完成”者总能设法“完成”下一个新人物——换言之,“完成”是一种可持续的人力资本;而“完美”者常常是幼稚的、大量的精力会浪费在自我化妆、自我夸张上,对一个老练的组织者而言,这是他首先的清除对象。 5、“完成占先”隐含着“其承诺可信赖”,换言之,“完成”是一种“承诺”、这样的当事人有“承诺管理”的基因;“完美占先”通常会毁损承诺,“完美”会成为毁损承诺的庸俗借口。 6、“完成”更容易引致“完成”、完成们构成了“流”——这加速了学习曲线、让经验变得可积累;而“完美”降低了“完成”的可能性,“完美”是孤立的点状物,降低了可积累和可传递性。 7、“完成”是工程化导向的、甚至是工业化的,它可以卷入更多的有效资源,相关资源更多松耦合;而“完美”对“对齐”的要求过高,自动进入了孤立状态,从而隔离了有效的资源合作。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