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森233
293
关注
53
被关注
0
夸夸
非典型商业媒体码字人
关注科技与人文交叉领域
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时常纠结
小森233
14天前
一坨菜酱: ✋公开写作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声音 早期的写作可能更像在模仿别人,但当你持续公开写作,你会发现: 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谁、想表达什么; 在还没有写作前,因为输入太多优质的内容,让我觉得自己永远读得太少,看得不够多,怎么写也比不上那些优秀的人,干脆就不写。但因为没有开始写,所以越觉得自己差劲。 多年前,我以为没有人会在乎我的声音,但当我开始写作和分享后,我收到了远超我想象的正反馈,有很多人告诉我,我写的内容对TA们来说很有用,受到很多启发。 原来世界那么大,总有人需要你的分享。 当我们写作时,内心往往充满了各种声音:社会期待、他人的评价、自我怀疑等。 而公开写作,迫使我们去整理这些混乱的念头,提炼出一个清晰、连贯的观点。慢慢你会更了解自己真正关心什么,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想法的最佳方法就是写作,然后分享它们。 刚自由职业的时候,我有很多关注的领域:女性主义、女性文学、电影、影视剧(文娱)、社会时事、写作、自由职业,我到底长期发展哪一个领域? 通过不断公开写作,我发现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我是如何从零基础到写作变现,以及如何坚持写作和构建个人品牌/自由职业的,甚至在我还没有产品的时候,主动向我付费咨询。 公开写作会迫使你去思考:我的观点是什么?我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 这个过程像是一面镜子,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让外界知道你擅长什么。当你不断输出价值,你的个人品牌也在悄然建立。 我越来越发现,能在自己的职业上创造更多可能性的人,其实大多有一个共同点:TA们都学会了用内容撬动杠杠。 我认识的一位刚入行的律师,他发现自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于是他决定通过分享简短、接地气的内容为普通人解读复杂的法律问题,很多客户通过他的内容找到他,咨询业务,甚至直接聘请他为法律顾问。 自由职业后,我认识了太多太多在一个领域上持续输出的自由职业者,因为不断输出而渐渐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慢慢打造出自己的商业闭环。 如果你是一名产品经理,那就可以写产品/科技思考领域的内容;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就可以写该科目/教育方面的内容;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治疗师,那就可以往心理学领域多挖掘; 或者从兴趣爱好入手: 如果你喜欢挖掘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喜欢你可以尝试写故事,写非虚构;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那可以尝试写写影评和剧评。 硅谷王川说:持续在网上发布内容,是在为自己构建一个「好运系统」——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可能会看到你的内容,以及它可能会创造什么机会。
0
0
0
小森233
4月前
Mia不烦恼: 最近跟几个记者朋友、各友部宣传口的朋友,还有公关公司朋友们聊,觉得媒体这个行业的败落不仅有体制国情的问题,还有行业浮躁的问题。 一个好的行业记者,经过一定年限的培养,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不比专家差的 不要小看那些参加过的会、听过的瓜、做过的案头工作、跑过的机构和企业。你接触的人从每个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到中层业务骨干,再到一把手二把手都是不同的视角。官方的、搞学会的、搞财务的、搞业务的、搞d建的、搞管理的、甚至擦屁股的,每个人的视角都不同,你每一个声音都有机会听到。 每一处的点都很小,但串起来就是很大很全的一个面儿啊。 大家都普遍吐槽现在的记者都只会发通稿,领个车马就走了,有时候错别字都校不出来。 其实蛮可惜的。 有很多嘉宾,如果你能在闲暇时候跟他聊一聊,就能听到很多内幕。一些灰色地带怎么运作的,那些猫腻是怎么来的。知道这些你才能理解一些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什么,构建者想要的是什么,事实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彻底地搞。 很多东西可能没有办法写出来,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看政策就是一片假大空什么都不懂,听高层讲所谓的“顶层设计”也只会觉得都差不多,是官话。 想要探索官话背后真正的经验,首先要有和对方对话的能力,否则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提问工具人,照提纲念一遍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没有意义。 每个行业都有一些真正热爱的人有表达欲,抓住他们很重要。 上一代老编辑老记者已经干不动了,很多人转业了,当了领导“上岸了”。如果想要往上走,想发展,与其搞人际,与其只会写那点东西,不如真正盘盘手里的资源… 我也是这两年才明白,所谓的平台和资源不是你加了谁的好友有谁的微信,那些都是假的,离开你现在所在岗位,这些都只是一个不会搭理你的联系方式而已。(这种玩意儿我有N个Excel表上千个人,你想找都可以打电话找到,但根本没有人会理你) 真正的“资源”可能是你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吧,这是很好的“作弊”方式。 (我说的也不一定对!自己瞎想的
1
0
0
小森233
5月前
报了一个选题,领导帮忙推荐了四个采访对象,一个没加上,三个直接把我拒了,虽然被拒绝是常态,还是有点搞心态
1
0
0
小森233
5月前
职业生涯才两年,喜提A司全网删稿,B司律师函,C司投诉完撤诉,D同行又来投诉,E司投诉,可谓五毒俱全了。
第一次崩溃大哭,第二次紧张错愕,第三次求神拜佛,如今已经学会了看开和认命。
4
3
0
小森233
9月前
新新哟: 【今日份成长】━001 1. 永远主动:去做想做的事,主动争取,哪怕失败也没事,败了不遗憾,成了多了个机会。 2. 不舒服就说出来: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跨越了边界,那坚定且重复地告诉他你的边界,和你希望的合作方式,如果对方迟迟不尊重,不要想着改变,就跑路。多年跑路经验告诉我,筛选比改变快且不内耗。 3. 没说就代表没问题,如果觉得一件事有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对方没说,我也没说,彼此都是成年人,都长嘴了,可以默认没问题。有问题就去沟通,就去解决。每个人对啥是问题定义是不一样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4. 做个透明人:把自己擅长做的事,不喜欢的原则大大方方地说出来,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一致,省去猜测的功夫,把猜别人的时间用在扎实自己的实力上。 5. 直说,打明牌,走直线:我和我老公之前送礼物自己准备,给对方惊喜,有的时候是惊吓。现在换了,比如他生日想要一套书,我生日想要个制冰机一样的,说出来,有能力按照对方期待直接送,简单直接喜欢。 6. 说不:你讨好不了所有人,你时间无比宝贵,优先做完重要的事。你做不了的,控制不了的事,告诉对方,拒绝对方。如果关系破裂,那就破裂吧。毕竟你下次求对方,对方也不一定搭理你啊。单方面有需求的关系不长久。 7. 有耐心:你熬一熬,很多人就会走散的,很多事情就会被揭穿的,一时看不清的人和事,等一等,时间会给出答案,你只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8. 不懂说不:说不知道,不会显得你无能,只会显得诚实。遇到不懂装懂,乱显神通的人,不要配合他表演,赶紧跑路。 9. 情绪上头不要做决策:可以闭嘴,出去走走,喝杯奶茶,写段话,但别说话,别做决策,往往要后悔,很多事短期看快疯了,长期看下酒菜都不配。 10. 多写内容:分享你的工作,生活,以内容交朋友,你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了。除了现实世界的认可,有个同频的快乐世界乐趣加倍。
0
0
0
小森233
1年前
评论尸: 今年是我毕业的第十年,这篇算是给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继续开启下一个十年咯~
0
0
0
小森233
1年前
自由的大鱼: “对什么都好奇,但对什么都不执着。”
0
0
0
小森233
1年前
现在才理解领导去年跟我讲的一番话,专业和传播度很难兼得
2
0
0
小森233
1年前
之前的思维惯性是凡事总想求助、依靠别人,现在要慢慢放下拐杖,依靠自己
0
0
0
小森233
1年前
最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临别时大声喊出的“下次见”。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