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简历评书Peter
2k关注5k被关注12夸夸
51猎头联合创始人、「简历评书」主讲人、「在行」职场发展领域行家。个人微信:Peter1981_HR
置顶
简历评书Peter
3年前
当你看到「在行」上这位学员的评价,你会觉得这个事情值得你干一辈子。
1420
简历评书Peter
1天前
「好工作」俱乐部运营的第七十二天,会员们已经养成了很好的社交习惯。每次单独一对一或者一对多交流后都会给我发个微信告诉我一下具体情况,这个时候我会给到后续非常具体的沟通建议(基于我对大家的了解)然后这也让我有更多的行为数据去持续更新会员们的档案,这为后续加入的伙伴提供了更多、更深了解俱乐部会员的机会,这样的多赢逻辑是我希望看到的,这非常值得记录。
00
简历评书Peter
1天前
如果你的职位是产品经理,那你就说自己是产品经理,就别在这个职位前面加“策略”二字。面试中推荐策略你说不清楚,流量策略也说不清楚,数据分析你说涉及商业机密不能说。供需关系也不说细节,简历中每段项目经历只有30-50个字,实践的部分没说明白,方法论也没写清楚。一段大厂的经历+一段中厂的经历,一共4年半的时间,你说你期望薪酬是50W,我完全不理解这个数是怎么得出来的。
10
简历评书Peter
1天前
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在关键岗位上不停的换人,那大概率是公司核心层自己在逃避某个重要问题,而且他们(合作人)之间没有人愿意为此负责。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部分中有一个板块讲的就是这个点,如果HR不能做好归因,这个时候给CEO任何建议都是错误的。
00
简历评书Peter
1天前
招聘:快闪活动经理与二次元IP周边衍生品设计师,欢迎有想法的伙伴与我沟通。这两个职位的薪水范围:行业(二次元和ACG领域)70分位。当然,我还可以介绍我的一些二次元的朋友给大家认识(主要来自于B站)。2024年上海去的少了一些,但B站的伙伴加我的还是很多的,欢迎和B站内容运营、二次元品类运营、版权主管、衍生品供应链的伙伴们多多交流,在二次元这个局拿到里程碑哈。
11
简历评书Peter
1天前
不管是大厂还是创业公司,但凡能走到VP级别的管理者,都是带团队做出一定成绩的人。早上7点起床看这些年我面试过的VP的简历和面试细节,发现他们身上是有下面这四个特征的。这四个特征在简历的自我评价、工作经历及项目经历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也在我的面试复盘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然后我还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抽样去翻了翻他们的朋友圈,这再次验证了这四个点的重要性。
1、精力、体力充沛
2、向上沟通、影响能力强
3、能充分接受不确定性
4、经历失败,深谙人性
以上四点,很说明问题。说白了,任何竞争到最后都是拼体力和拼心力。只有体力好心力强,你才能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稳定之后,你才能可进可退,能屈能伸,喜怒不形于色,进而掌握局面的主动权。如果让我把这个四个点放到整个商业职场中,针对所有职位的候选人去匹配,我觉得90%的人会被淘汰的。
10
简历评书Peter
2天前
「好工作」俱乐部运营的第七十一天,会员们可以很顺畅的互相支持,这个真的就是我创建时心中的理想状态,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加油!
00
简历评书Peter
2天前
我到现在为止,在简历上看到有候选人写既有技术思维也有产品思维,都会觉得疑惑。技术思维是一切以技术为出发点,拿着锤子四处敲钉子。从我面试的技术候选人身上,我看到了这样优秀的职业素养,这真的很赞。因为技术领域我是专业的,所以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这个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换个角度思考,其实这也是一种路径依赖,所谓的我擅长啥就用自己擅长的角度去分析和尝试解决,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那就是「方向」。方向选对了还好,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一次试错,耗时越久,沉没成本越高。这种情况从我第一次创业(2012年)开始就见过一些技术大牛有非常具体的展现,他们不是在职场中展现的,是在创业中展现的。创业是典型的放大器,你的优点和缺点在一个时间段同时放大,在当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第一年就因为这个点折了技术总监(CTO)比比皆是。

而产品思维就不是这样了,它更多的关注用户有啥痛点,该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能提供什么产品功能和服务,能否解决用户的痛点,怎样才能让用户选择我的产品,而不是其他竞品?从我面试的一些有里程碑的产品经理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个路子很符合当下的市场情况,这个能力够硬,你就有了养活自己的基本能力。这几年我面试的产品经理是要比我面试的技术总监要多的,这些候选人中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值得我写写的,他们真的很典型。这部分伙伴在日常的时候是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能力的,每天/每周/每月拿出来了解新技术、新产品的时间很少。为啥一些人在当前的裁员和求职困境下很焦虑,其实并不是招聘市场缺少岗位,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ta缺少匹配这些岗位要求的能力和我前面说的主动学习的动力(成就动机)。这些伙伴将职场前3-5年学到的东西,重复了五年甚至十年,然后35岁左右出现了失业,抱怨市场就业环境差,公司招聘要求高,但真相真的是她们说的那样吗?真相是目前一些企业确实岗位缩紧甚至裁员了,但在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地仍然有一些行业在持续增长,岗位数量明显变多,只是你不知道没有请教和研究而已。说到这儿,想起了这周微信电话简单聊了十分钟的一位技术总监,39岁的一位伙伴,从我十年前认识他开始,他就有一碗饭吃到退休的理念,到今天仍然是如此。为啥只聊了十分钟,是因为我实在是不想聊。因为我知道他需要的东西很多,但他这么多年却从未改变,我们认识十年,他看了我朋友圈十年都没啥变化,非要和我电话这又能咋滴。当今商业职场的残酷性我不想多说,如果你希望自己拥有抗风险的能力,你希望自己拥有值得期待的职业生涯,你就得把自己当作产品来打磨迭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主动了解当下人才市场信息和招聘要求,主动找高手学习、请教怎么动态匹配市场要求,这才是作为个人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生存下去的路径。难吗?非常难,但你别无选择!
00
简历评书Peter
2天前
周末和娃一起玩「纳克大冒险」😄
00
简历评书Peter
2天前
周五晚上面试的这位字节出来的2-2经营分析的候选人,上来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是比 BI 懂业务,比产品懂数据,既然他这么说了,我就上了压力面试,50分钟左右的面试时间对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做了持续追问,从结果上来看他确实做了充分准备(绝不是匆忙搞1-2天或者内容背下来,一定是做过梳理)他确实表现的不错,但我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了他没办法走上3-1的原因,也是他到现在为止没有拿到理想offer的原因,之后我把我的思考直接告诉了他,他以为是运气和等待,我最后直接说了我的想法,这个是等不来的,你必须在工作中先上才行,要不机会不会到来(特别是大厂)。
00
简历评书Peter
3天前
「好工作」俱乐部运营的第七十天,这两天群内对于“组织”和“求助”这两个词产生了充分的探讨,发起问题的会员值得鼓励,回答问题的会员也值得鼓励。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持续激励这样的行为,这里最好的做法就是大红包送上,这就是我的态度,它非常直观。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