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令我沉思的观点:
「现代公益慈善应该在有尊严的基础上帮助别人。有时把人抽象为数字、干预措施和成本效益,一定程度上是想还尊严给大众。做公益的目的是帮助他人、创造改变,虽然我们看到故事也会难受,但更重要的是发现社会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支持好的公益项目,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影响。我们知道改变发生就可以了,未必需要讲得令人声泪俱下,用营销的故事掩盖数据和效果的不足。
大家都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做公益,很少有人系统地看哪些社会议题规模大、可解决,却被忽略;哪些干预措施是好的,又有什么公益组织在做。公益的讨论和交流太少,这是中国公益有些可悲的地方。
我们太容易满足于做公益:你在做公益,我就尊敬你,这种态度抑制了有效的沟通。我希望有一个新的共识,“不要太把公益当回事。”将尊敬转化为对具体事情的好奇心,然后针对干预措施的效果、中国还有什么问题、世界的观点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把公益从情感事业变成思想、理性、实践的事业,这样才能解锁公益最终的影响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