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写过一段文字:“贯穿我们工作生活的表达有三类:1. 生活中讲故事般描述场景的记叙文(有趣);2. 工作中能够高效沟通标准化管理避免低效的说明文(有效);3. 以及能够自信地有理有据地将复杂难懂的工作讲清楚,让别人能理解和接受(有力)。”
我的优势是1,能有趣地描述;现在主要在做的工作是3;短板是2,我不太能够标准化有效地说明文。目前1有所丢失,因为生活有一点生动丧失,没什么好说的。3成长飞快,能够将自己在做的复杂难懂的工作讲清楚,找到简单易懂的切入点,有下意识训练自己有理有据,但自信还不够。
我发现我刚刚纠结的抽象与内化其实也是在“2”有效这一点。人果然是会无数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短板没补上就会在各种现象中体会到同一种困惑与“不适”。然后发现后面竟是同一种抽象。(这不又体现了抽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