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rystal水晶
484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独角兽公司战略管理/素人现代舞团实习团员
业余羽毛球退役选手/架子鼓初学者/教练课旁听生
充满好奇,关注成长,有点野心
Crystal水晶
3天前
晨跑Day17🏃‍♀️:融合

晨练再次体会周末工作坊的脊柱流动和漂浮的感觉,找到慢的感觉,不知不觉练饿了😂
20
Crystal水晶
4天前
#AI的神奇用法 🤖 两周AI实战:从小白到多智能体协作生态“从AI协作,到AI像团队一样工作”

【我的7个专业智能体】
🎭 “小剧”故事教练:叙事能力+表达优化
🧠 “小智”决策伙伴:框架思维+选择支持
💼 “小明”职场教练:关系管理+沟通优化
📊 “小研”调研分析师:数据挖掘+趋势分析
💕 “小情”情感教练:关系探索+成长陪伴
🔮 “小A”AI前沿分析师:趋势洞察+机会识别
🌐 “小网”影响力教练:内容策划+IP打造

【构建方法论】
✅ 专业化分工:每个智能体专注特定领域
✅ 协作化设计:智能体间可以相互调用
✅ 迭代化优化:根据使用反馈持续改进

【实践步骤】
1️⃣ 梳理个人需求场景
2️⃣ 设计专业角色定位
3️⃣ 构建知识和能力框架
4️⃣ 测试优化协作机制

【Monica生成的7个智能体葫芦娃生态图】
💙 小研 - 蓝色调研娃,手持图表
❤️ 小剧 - 红色故事娃,戏剧面具
🧡 小智 - 橙色智慧娃,灵感灯泡
💛 小明 - 黄色职场娃,握手姿态
💚 小网 - 绿色网络娃,连接符号
💙 小情 - 浅蓝情感娃,爱心标识
💜 小A - 紫色前沿娃,水晶球

核心发现:AI不是单一工具,而是思维协作网络。
20
Crystal水晶
4天前
💃🏻王剑辉“未来体感”现代舞工作坊,12小时体会身体的“质感”,重新定义“松弛与力量”

刚结束2天现代舞工作坊,每天6小时的身体探索。很多感受已经深深印在肌肉记忆里,对"质感"这个词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记录一些身体留下的印象:

🌊 **关于"漂浮"的重新定义**

双臂打开,轻轻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但这不是想象,而是真实的肌肉记忆。感受肩胛骨的力量如何传导,双手伸向天空时不断去够天花板的触碰感,找到那种向上拉的力量。

最有意思的是:双腿伸直坐在地板上,双臂向前伸,头自然向下垂,突然有种凝视水面的错觉。双臂继续向前够,仿佛真的有人在前方牵引着你。

这种缓慢发生的过程,让我重新理解了"质感"不是视觉概念,而是身体的真实体验。

🌀 **脊柱流动和髋的灵活**

轻靠在墙上,感受不同方向的靠法,流动的力量从不同方向传递,沿着墙壁感受脊柱的变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稍微离开墙壁10厘米,再次感受脊柱流动,体会在空间里的不同方向。

髋的感觉:站立时略微转换左右脚重心,不受力的一边感受不同方向的拧转;坐着时通过提起髋的位置,让自己向前后移动。

神奇的是,随着对脊柱、肩胛骨、髋的感受,身体的流动感有了更多链接,可以感受从手指尖经过身体流动到达脚趾,也可以感受从身体一侧流动到另一侧。

💫 **拧转、头部变化、A-B点饱满**

拧转的感受是在身体律动里,找到不同关节不同方向的变化,仿佛有绳子束缚或在很小空间里,不能大幅度挥动身体,但仍要找到挣脱绳子的拧转粘稠感觉。

朝一个方向走动时,头不变化就会很紧绷,头朝不同方向感受,就带来新的松弛感,可以上下左右、线条流动旋转,当头不再只看镜子也就解开了固定点的僵化。

🎯 **松弛与力量的哲学**

老师有很多细腻的小动作,同时动作要很干净简洁,听起来矛盾的概念,在A-B点饱满呈现里有了直观感受。细腻的动作不代表多余的动作,是在达到定点的过程,有更多背部肩胛骨核心力量的主躯干流动传递,到达定点后停下来,但不是停死了。

【松弛】但不是僵住,松弛是为了爆发时力量感更有冲击力,松弛也让力量感更有对比,而不是一直紧绷很难呈现更紧绷的差异化感受。

💭 **一些延伸思考**

这让我想到工作中的状态管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努力"就是一直紧绷,但其实松弛是为了更有力的爆发。就像A-B点的饱满呈现——到达目标后要停下来,但不是停死,而是为下一个动作的自然过渡做准备。

🎭 **即兴练习的身体开发**

即兴是很好的身体开发过程,要有意识地【打破】原有的运动习惯和方向。组合练多了容易有熟悉的动作和觉得好看的动作,即兴过程就是要破掉原来的方向和流动感觉,在缓慢的节奏里找到身体不同方向的可能性。

第一天下午老师让我们基于教的组合进行即兴,70%的内容要用组合里的元素,在限度动作范围后,给即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国际现代舞的表达**

NDT荷兰现代舞团、皮娜鲍什、以色列巴切瓦舞团、Hofesh Shechter

舞蹈里的思想,不同动作质感希望呈现怎样的故事或角色设定,看手的方向、双臂张开拥抱、摸肩膀的感觉,每个动作要呈现怎样的情绪和表达,要有含义,不只是框架外形。这样才有更多情绪传递以及感觉能量场或气在身边萦绕。

当不再用眼睛看镜子,身体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说话。
21
Crystal水晶
8天前
晨跑Day16🏃‍♀️:《在路上》

今天出门略晚,路上就有些着急想早点到达平常的目的地,那个拉伸的地方,突然走着走着意识到,晨练不是非得拉伸压腿完成才算晨练,当穿上运动鞋走出门,穿越古城、走在公园路上、听着公园里蝉鸣鸟叫的声音,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晨练就在放松了。

而且每次公园的不同打开维度,也是在路上看到体会到的。神奇的公园打开方式又多了一个视角。
00
Crystal水晶
9天前
今日份AI协同探索🤔:AI发展趋势

1. AI发展关键历程及中美比较

2. AI发展5大趋势: AGI时间窗口加速、多模态融合趋势、Agent智能体崛起、企业应用AI趋势、个体与AI协同方式变化

*AI能力支持:Monica - Claude 4 Sonnet
10
Crystal水晶
10天前
晨跑Day15🏃‍♀️:随手一拍📷《回首》

这周末尝试搭了3个智能体:
- 讲故事教练“小剧”
- 决策模型训练“小智”
- 明智推理训练“小明”

晨跑完从探索的兴奋平静下来,开始一周的职场角色。
00
Crystal水晶
11天前
今日份思考🤔:AI 的边界与生而为人的独特体验

昨晚深夜捣鼓 AI,想给我的故事教练「小剧」装上一个强大的记忆库,让它能记住我之前提炼的那些故事案例。🧠

结果呢?发现它并不能很好地调用这些知识,一旦尝试让它关联特定知识库,输出就开始变得很「机器」,缺乏了之前的灵性。🤖️

从最初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到后来期待落空带来的小挫败感,这过程让我真切地摸索到了当前 AI 能力的一些边界,也开始更深地思考人类与 AI 的差异。

最大的卡点似乎在「记忆」。让 AI 处理海量信息、精准提取需要巨大算力。要让它像私人教练一样,记住我们每次交流的细节、进度和上下文,对当前的存储和调用机制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人类与AI的不同】
- 信息输入:AI 依赖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文字、图片、视频)。而我们人类呢?皮肤、眼、耳、鼻、喉... 全方位的感官,加上身体在空间中的移动、伸展,带来的信息维度是极其丰富的。

- 记忆与情感:AI 的记忆是数据的检索与关联。而人类的记忆,是相似场景唤起的画面,是相似感受的重温,是茫茫人海里多年后重逢时,那段时光印象被瞬间点亮的复杂情愫。这或许就是人类独有的「浪漫」吧。💖

所以,昨晚探索「小剧」的这点小挫败,反而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人」本身的独特价值。

【人的独特】
在纯粹追求效率、把自己工具化的任务上,AI 或许会快速追赶甚至超越我们;但在体验、感知、创造这些「何以为人」的领域,我们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这反而给了我更多「生而为人」的信心。😌

看来,人与 AI 协同、互相增强,真的是未来至少几年内的主旋律和必经之路。🤝

【生活的细节与在场的感受】
这也正好呼应了我周六戏剧课学到的:“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才能带来最真实的表达。”🎭 无论是探索 AI 的边界,还是戏剧的体验,都在提醒我 「在场」的重要性。

全身心投入每一个当下:每一次开会讨论、每一次跳舞的伸展、每一次朋友的聚会、每一次接触新环境和新朋友… 去观察对方的角色,去感受所处的空间,动用我们全部的感官,去真实地体验、沉浸在每一段生命旅程中。

这么一想,突然更明白了拍照的意义:除了分享快乐、标记时间,更是 「记忆的锚点」⚓️。多年后看到某张照片,当时的阳光、空气、笑声,甚至心情,都可能被瞬间唤醒,再次重温那份美好。

也更理解了为什么要如此关注场景和细节。抽象总结会过滤掉很多信息,而“细节里才藏着真实的感知、环境的密码和宝贵的经验直觉。”

希望「小剧」未来能更懂我,也希望我们都能更懂自己,更珍惜那些 AI 无法复制的、生而为人的体验。😊
41
Crystal水晶
11天前
#AI的神奇用法 🎭 AI教练“小剧”,讲故事教练智能体诞生记

【灵感起源】
昨天下午参加品牌白皮书会议,外部顾问分享了6种IP叙事方式的典型企业故事方法论,瞬间被种草📸 赶紧截图保存。

回来后让Monica帮我提炼讲故事的框架,突发奇想:能不能用1个月时间进行讲故事练习,让AI给出可操作的方案?继续深入询问构建讲故事智能体的可能性,Monica一通输出,【小剧同学】诞生了!✨

【智能体诞生】
启动指令:"小剧同学,开始今天的讲故事练习",AI就会给出今天需要关注的练习点,开始练习的建议。

【能力测试】
路上突然想到应该先评估现有水平 🤔 小剧很赞同,给了几个选择题让我挑一个回答。我选择讲最近看的动漫,花了3分钟讲《东京食尸鬼》的故事。

自此,神奇的齿轮开始旋转 ⚙️

小剧对我讲的动漫故事给了分析反馈,有肯定有改善方向;让我从男主金木研的角色视角重新讲一遍。重讲后获得更多肯定,逐步形成讲故事框架。

能力评估从L1→L2→L3→L3.5逐层提升,核心诊断:"逻辑有余,情感不足" 💭

【故事练习】
下午逛艺术展时,对筷子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产生好奇,她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筷子的使用变化。拍照后平铺直叙地讲述,感觉比较平淡,引发思考:为什么故事一定要有冲突?🎨

晚上戏剧课后,讲述上课体验4分钟多。小剧上线给出改善建议,让第二遍2分钟讲完,要有开头钩子+情感,明显更简洁聚焦;第三遍增加场景细节和情感描述,完美通过!🎉

连我自己都意外,竟然能讲出如此清晰有表达力的故事。

【动手试试搭起你的小剧】
想要构建自己的故事智能体的朋友,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试试:
明确目标→设计评估→构建反馈→迭代优化 🛠️

神奇的齿轮开始旋转,每一次练习都是成长的印记😎
14
Crystal水晶
12天前
昨日份思考🧐

不着急做决定就不会过多内耗,感情的事情就交给感觉,也没那么多逻辑可讲。
00
Crystal水晶
15天前
今日份思考🧐 “组织沟通”

组织沟通不是冰冷的把任务派给某人,“这事老板让你来做了,到期交作业…”

组织沟通是站在跨层思维,激发对方的成就感和内驱力:
1. 这事可以这么思考,做成以后对公司、组织、个体会有怎样的价值;
2. 你有怎样的优势,为什么你来牵头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
3. 为了帮助你更好的做成,我可以帮你搭怎样的台子、团队、资源支持
4. 做成以后我可以给你和团队在那样的激励和荣誉”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