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些有关专注力的内容,才发现:专注的状态vs专注的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
被动进入的专注状态,不算真的专注,比如沉迷游戏的时候,其实也很专注。但必须有主动进入专注的能力,才是真的专注。
这个能力,包含两部分,进入专注的能力+察觉专注的能力。
对自己当下的专注,必须有所觉察,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主动进入了专注。
比如沉迷游戏的状态,刷抖音的状态,追网文的状态,也可以是极其专注的,但自己基本无法察觉自己当下的状态,时间在此时过得飞快。就基本特征而言,此时的状态和人在看书弹琴进入心流时的状态,基本一致,两个小时转瞬即逝,一下子就很晚了,甚至天亮了。
这个主动进入和觉察的能力怎么获得?大概还是靠冥想,后面会提几个实操方法。
只有能够察觉到自己当下正在专注的状态,才算是有了完整的专注能力,此时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分心,因为此时你只会让经过你允许的东西进入大脑。
分心,分为外部分心和内部分心。
其实外部分心很容易避开,比如手机大概是现代生活最能干扰我们的东西了,要在想专注的时候把它拿开,比如放到别的房间里,其实也就行了。
内部分心,是更难避免的,甚至我们究其一生都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缓,它是我们头脑里自带的机制,是现代人的一生之敌。
大概原因就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分心,比如你和朋友坐在树下聊天,但同时也要觉察周围的环境,避免猛兽袭击你,或者发现一些新的打猎机会,这是生存的需要。
所以为什么基本上所有人,天生就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的,而当进入现代生活后,让我们分心的东西大大大大增加了。据统计,当坐在电脑前,人平均40秒就要分心一次。
还有,人脑是哺乳动物里几乎唯一的会对过去和未来产生懊悔、焦虑和担忧的生物,大部分现代人很难活在当下,尤其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时常会怀疑自己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的毫无意义。
推荐练习方法
1、极限专注:基于你现在的水平,我建议从5分钟开始,这5分钟的时间,专注的读一本你想读的书,仿佛明天就要暑假结束,你就要交给老师一篇读书笔记一样,你什么别的也不干,就是认真看。
读完以后,必须休息2-3分钟,专注的回想刚才看了什么。如果你现在的专注能力很差,那就从读1分钟开始,完成一个循环后,可以给自己一个自我激励,比如去镜子前大喊一声你真棒。
2、拥抱无聊:把现在你无聊的碎片时间,用来练习冥想,也不用很复杂,就是观察自己的呼吸就行,上厕所不要带着手机,就观察自己的呼吸,排队等车的时候,尤其睡前的时候,碎片时间都可以用来观察呼吸。
从每天替换一个无聊开始,不要想着一下子成为一个自律人,逐步用很多周很多个月甚至很多年的时间,把所有的类似刷朋友圈和抖音的碎片时间,都替换成观察呼吸。
3、回顾自我:每天做1-2次即可,就是把手头的事停下来,回顾过去的一个小时,看了什么,做了什么,是很专注的状态,还是分心的自动驾驶的状态。如果工作了,大概做了什么,如果分心了,是什么让自己分心了,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可以用几分钟简要回顾一下,必要时可以记下来。然后把让自己分心的东西都避开,把自己专注的状态再重温一下。
当有一天,你成功进入心流的时候,你应该马上有这样一种察觉,就是你知道自己正在心流的状态里,你是能感受到当下的,仿佛你灵魂出窍在房间的角落看着自己。
但你也不会被打断,因为什么都很难打断你,这不是沉迷游戏那种无知无觉的被控制的专注状态,而是你主动控制让书本中的论文中的工作中的内容,源源不断的进入你的大脑。
你知道自己正在专注,这是一种觉察,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
当我习惯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时候,我就会感到“难以分神”。
觉察先于专注,分心不可避免。
但因为有了觉察,你才能尽力避开分心,因为就算你分心了,你还是可以“尽快”觉察到自己的分心,而不是被分心带着走,然后走了很久。
你有随时随地觉察的的能力,你就能先觉察,分心了,做别的了,再回来,尽快回来,不用沮丧,回来就行,可以观察和整理一下自己当下的状态,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分心了?想到什么了?分心了多久?然后回到专注,继续觉察自己的专注。
专注的终极是,你可以随时随地专注在虚无上:什么都没想,但是很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