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奥兰多Ruthburg
7关注413被关注2夸夸
前外企HR,现自由职业者
女权主义者,职业规划&女性个人成长咨询师
公众号「奥兰多话不多」
播客「这片树林」
奥兰多Ruthburg
13:58
“你有独特的价值,是由于你是大自然的造物。每一颗树、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大小,你生来就有权利展现自己的光芒。

请不要让世界失去你的光芒。世界上总有和你一样的人正在寻找你,只有当你以真实的样子出现时,他们才能找到你。”
00
奥兰多Ruthburg
3天前
#写在分手一周年之际
本来以为回忆这些往事我应该不会再被过多的情绪所扰动,但没想到写到后面我还是好几次泪流满面

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10
奥兰多Ruthburg
4天前
最近我和一个甲方结束了一起合作的招聘项目。

这个项目的收入占到了我现在自由职业每月平均总收入的一半。

我本来以为自己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感到非常焦虑。

但我竟然没有。

刚开始自由职业时候经常出现的那种收入不稳定的不安全感竟然不见了。

我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有一些时间去思考接下来的工作方向。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经过了这半年多的自由职业探索,我已经掌握了在哪里找到甲方、怎样提案能够引起甲方的兴趣、以及如何谈合作的方法,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我知道用我自己现在具备的技能,以及我的学习能力,只要我花时间寻找,总能找到愿意和我合作的甲方,赚到足够养活自己的钱。

所以现在关键的问题就变成了,接下来我想做的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自己在自由职业状态和以前在上班状态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在的我经常会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为什么要接这个项目?为什么要和这个甲方合作?这个工作对我来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上班的时候完全不会去想这些问题,老板布置了工作,干就完了。

这也是我觉得自由职业很有魅力,但同时也是对习惯了上班模式的很多人来说会遇到困难的地方:

你需要不断回到自己的内心,去追问自己很多深入价值观层面的问题,不断去面对、并想办法去满足你自己真正的需求。
00
奥兰多Ruthburg
6天前
刚还在和以前从事过理财教育的朋友讨论,为啥这次读书会报名人数比以往相对少一些。

朋友说:可能大多数人对学习理财还是不那么感兴趣,觉得和自己挺有距离的。

​我说:所以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一个稍微自学了一下的非专业人士都能赚到钱的原因?

👉​本期活动现在还能报名喔~直接扫描图2海报二维码报名参加!
10
奥兰多Ruthburg
7天前
今晚开营!最后再来吆喝一声~一起共读《投资第1课​》!欢迎朋友们戳文章扫描文中海报二维码报名参加~

这本书,是我读过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理财指南!

00
奥兰多Ruthburg
8天前
最近我在帮一个开茶苑的姐姐做品牌社交媒体运营。之所以想与她合作,是因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觉得我们的价值观非常契合。

当时她对我说:“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是无论我的客人懂不懂茶,我都要给他们喝好茶。不能因为他们不懂就以次充好,这样确实能多赚一些钱,但这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意义。我开这个茶苑的目的,就是想把我喜欢的、我认为的好茶让更多的人喝到。”

这让我想起去年刚开始办读书会的时候,有朋友对我说:你把每天的读书量设计地多一点,或者把读书笔记提交要求设置地高一点,让更多的人完成不了打卡,你不就可以赚到更多押金了吗?

TA说得对,这样我确实能赚到更多的钱,但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因为我想办这个读书会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位参加共读的朋友都能把我推荐的书读完。

因为这些书曾经带给过我巨大的帮助,才被我挑选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共读。我希望大家通过活动能够真的读完这些书,并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认知的更新和自己的成长。

所以我严格把控每天的阅读进度,让大家即使在工作日也能把阅读任务完成。

我的读书会每一期的全勤打卡率都在85%以上,上一期甚至是100%。

每一期参加活动的老朋友差不多要占到总活动人数的一半。我想也是因为老朋友们从活动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才会一次又一次参加。

前段时间我在看《一人企业》这本书,里面提到经营“一人企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关注:怎样让你的客户取得成功。

自由职业这大半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非常深刻的感触。

确实是这样的,成就他人,就是成就你自己。你的客户(用户)成功了,你就成功了!
00
奥兰多Ruthburg
9天前
我的前男友是一个很尊重女性的男性,但他在认识我之前完全不了解女性主义是什么东西。

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他对女性主义者存在很多偏见,觉得她们强势、不讲道理、是一群要把男人踩在脚下的怪物。

和他在一起以后,我告诉他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给他科普了很多女性主义的知识,他对女性主义者的看法才开始慢慢发生改变。

记得有一次我带他一起看电影《大法官金斯伯格》,里面有一个案件是讲一位失去妻子的单亲爸爸起诉当地社保局不给他发放育儿津贴,理由是工作人员告诉他,育儿津贴只能发放给单亲妈妈,不发放给单亲爸爸。金斯伯格接了这个案子,为这位单亲爸爸争取到了领取育儿津贴的权利。

我前男友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受震撼,他说他以前根本没有想过原来所谓的女权,其实是性别平权,是能让女性和男性都能有所受益的东西。

后来他的一位男性朋友在网上受到了一些声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的恶毒攻击,他还给他的这位朋友讲了电影中的这个案件,给他科普他学习到的、他所认可的女性主义。

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中写到:我们得到了上一辈女性主义者的恩泽才得以走到今天,为了把女性主义传承下去,为了不让下一代人再次“从零开始”,我们也要继续坚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

所以,在我的所有社交软件和约会软件账号的自我介绍里,我都会写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另外,只要我身边的朋友(无论男女)想了解女性主义,我都会给他们做一些科普。如果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话,我也会给他们推荐一些书籍、电影、播客的学习资料。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对“女性主义者”抱有很大的偏见,一看到“女性主义者”就避之不及,我也从不认为我可以改变他们。

但我可以,作为一个活着的女性主义人类样本,让我身边熟悉我的朋友、或者在互联网上关注我的朋友们了解到,原来女性主义者可以是这样的:独立而自由,温和而坚定。

我想,这也许是我能做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传承女性主义的一种方式。
00
奥兰多Ruthburg
10天前
去年共读《金钱心理学​》之后不少小伙伴提出想读一些更贴近中国市场、能提供具体实操指导的投资理财书籍。

这就来了!本期读书会我们共读《投资第1课​》。

如果你是一个理财小白,或者曾经买过一些基金股票但都以亏钱告终,或者平时以跟风购买为主,不了解投资的底层逻辑,对理财感到迷茫,都非常推荐一起来阅读~

感兴趣的朋友戳文章报名!

这本书,是我读过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理财指南!

00
奥兰多Ruthburg
11天前
最近我又开始在网上找约会对象了。

(我和前男友是通过豆瓣认识的,所以我对在网上找对象丝毫不反感,反而感觉非常适合我这个天天宅在家的i人)

找着找着我突然发现,我现在找约会对象的筛选逻辑和二十多岁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是很看重男生的学历和工作的,因为我自己是985毕业、在外企工作,所以我希望男生在这两方面都和我相当。

另外,我当时还非常看重男生对我成长上的引领作用,通俗点说就是所谓的“慕强”,我希望他要在各方面都强于我,我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带领我成长。

回过头去看这些筛选标准,也不能说不对,只是在现在的我看来,这些标准都太外在了。

因为它们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我要找一个在世俗的标准里、在大家眼里和我般配的男人。

其中也有传统婚恋观在作祟,认为我什么样条件就应该找什么样的人。

而这还只是第一关,后面还要通过相处看他是不是喜欢我,我是不是喜欢他。

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找到合适的约会对象特别难。

而现在我的筛选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了他的资料,我对他这个人有没有产生好奇。

可以是他的工作让我觉得特别有趣,也可以是他写的自我介绍文笔特别好,也可以是他的某个观点让我特别想了解他为什么这么想(比如有人会写他不想生孩子),当然也可以是他长得很在我的审美点上。

都可以试试聊聊看。

现在的筛选逻辑一下子拓宽了我的选择范围,我发现了一些以前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我视野里的约会对象,也让我和他们聊天的过程变得非常有趣。

我想,会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我现在终于明白:无论是找约会对象,还是交朋友,甚至是找合作客户,我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我和他们建立的,是只属于我们两个人之间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里,那些世俗的、外在的、外人看起来好不好的标准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们两个人是否能够建立起很好的连结。

而建立连结最关键的前提就是:你对面前这个人,有没有想要去了解的欲望。

只有当具体的人彼此看见,一段美妙的关系才会因此而发生。
153
奥兰多Ruthburg
12天前
二十几岁的时候,无论是dating还是和男朋友约会,我都非常坚持在约会花销上一定要和男生AA。

因为我想在我们的关系中践行平等、践行女权、体现我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被照顾的女人的主体性。

当时的行为真实地反应了我当时的认知,所以我现在仍然并不觉得后悔。但以我现在的认知回过头来看,那时候的我着实有些用力过猛了,以为只要这样做就能达成心中所追求的那种平等。

同时,当时的我也忽略了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爱。

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理解,如果你爱一个人,你是很愿意为TA花钱的,为TA花钱会让你自己也感到很开心。

所以现在我的做法是,我会询问对方是想要完全买单还是AA。

我会告诉他我都可以,同时我也会告诉他:不用担心,无论你怎么选,我都觉得很正常,我不会对你产生任何负面或者正面的评价,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你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平等,也不仅仅是通过所承担的花销在绝对数字上是否相同这一件事来体现的。

然而,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强加在对方身上(过去的我坚持AA就是一种强加),真正去看见对方、尊重对方,却是一切平等的前提。

那也是“爱”真正开始发生的地方。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