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3月1日,到昨天11月16日的,19起杀人案件中,18起事件,都是男性。
为什么世界变成这样了?
《断层》这本书,全名为《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的书籍,由孙立平所著。这本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书中提出了“断裂”这一概念,用以描述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孙立平在书中指出,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这对于理解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人群角度来说,
《当前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研究分析—以“失意群体”为视角》一书主要探讨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产生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失意群体”这一特定群体的影响。
书中指出,“失意群体”是指那些在社会转型中遭遇挫折、缺乏信心和希望、心理失衡的人群。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这些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失调,导致了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作者基于默顿的越轨社会学理论,分析了这些事件的社会基础,认为需要从根本上重建收入调节制度、社会流动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书中还强调了社会控制功能的弱化,认为应加强多元社会控制和针对性的化解策略,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历史沿革:
在17世纪的欧洲人心目中,谋杀和自杀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杀人犯可以在临死前请求宽恕他们的罪行。在被处决前忏悔,意味着即使是杀人犯,也可以直接进入天堂而不是地狱。
自杀的人没有办法“摆脱地狱”,而且在自杀之前你不能忏悔。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欧洲人都认为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而进行谋杀是合理的——即使这意味着杀死一个无辜者。
自杀被理解为宗教和法律术语。根据宗教,自杀会使你的灵魂永远下地狱。另一方面,自杀的人被当作罪犯对待,这意味着他们会失去自己的财产不等继承给后人。最重要的是,社会对自杀的惩罚非常高。
正如历史学家杰弗里·瓦特解释的那样,自杀受害者的尸体在死后经常被亵渎,这是一种惩罚受害者和阻止自杀的方式:“尸体会被亵渎,并可能被吊起来,挂上栅栏,最后扔进河里。他们不允许有葬礼,不允许被葬在正规的墓地。相反,他们会和瘟疫受害者或罪犯一起埋葬。”
在这种待遇下,被处于死刑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可怕。
社会演化之下,产生了一种,谋杀性自杀。
研究者都认为,谋杀性自杀就是“男性失败(” failed manhood)的极端结果。有一个研究对28起大规模无差别谋杀案做了梳理,其中 54% 是谋杀性自杀,失业、严重债务、财务损失和工作表现不佳等经济压力是一个稳定地滋生谋杀性自杀行为的因素(Kennedy-Kollar 和Charles,2010)
也有日本学者讲“扩大性自杀”。
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行凶者都对自己不顺的人生感到绝望,抱有自杀念头。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长期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以及在社会上孤立无援。另外,还有一些人似乎是在面对失业、分手和经济损失等失落经历的时候,钻牛角尖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完了”,最后策划实施了扩大性自杀。
那么,为什么要搞扩大性自杀,拉着别人同归于尽,而不是一个人自杀呢?其实,自杀念头基本上都是由针对他人的攻击冲动反转演变而来的。虽然对某些人抱有愤怒或怨恨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表露这些情绪,或者即使表露出去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内心充满了无奈,在这些情况下,他们就会把掉转矛头对准自己。经常有自杀者会在遗书中提到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名字,基于这样的事实,或许大家也就能够理解他们萌生自杀念头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