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澄心斋随笔
1关注20被关注0夸夸
🌿女性力量|心澄明
💎北京985,五百强9年,行走+旅居8年。
🐬重度抑郁自愈,心力与认知持续升级,做聊愈3年余,深度服务案例300余。
澄心斋随笔
06:42
焦虑的本质。
10
澄心斋随笔
06:20
看穿这一点,人心就并不复杂。
——澄心斋随笔17

🌼有时你是否会困惑,
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
Ta凭什么?Ta到底想怎样?

💎人在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的背后,
都有Ta的出发点、底层逻辑和目的。
把这三者理顺看清,
就听懂了这句话、看清了这件事,
也看懂了这个人。

🌿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就像电脑的系统,
底层逻辑决定行为模式,
底层逻辑如果不转变,
行为模式就会在不同的事件中一再重复。

🌿从Ta的行为模式,
可以倒推Ta的底层逻辑。

💎近到家人,远到陌生人,
就会在我们眼前变得清晰、历历分明。

🌷但想看穿人心还有一个前提,
就是放下自己:
放下自己的成见、偏见、立场,
放下自己的逻辑系统和经验,
放下自己的情感、情绪。

🌷上述都会为我们造成偏差,
就像戴着有色眼镜或哈哈镜,
令人事物的真实本貌在我们眼中变形。

🌷放下这些,
才能让自己清澈、相对中正,
去看到人、事的本貌。

🐬这些都可以通过练习得来。
也可以找澄心聊聊。
00
澄心斋随笔
2天前
行大运之前,必先过情关。(6)人情
——澄心斋随笔16

“大运”之“情关”系列共7篇,
通透了这七部分,将无往不利。
今天我们来到(6)人情。

都说中国是人情社会,
无论是亲友的远近亲疏,还是在外办事,
都要懂得相应的人情。
看清人情的本质,就不会觉得无处下手。

每个阶层、每个圈子、甚至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一套对人情的理解。
当与一个人打交道的时候,
需要先看清Ta背后的这套逻辑。

“人情”名为“情”,感情却只占微小的成分。
人情的背后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利益:
你拿什么跟对方做利益交换。
二是面子:
你能不能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地位、层次、偏好,
从而摆正自己在对方面前的位置和态度,
谈吐应对得体。

对于亲友关系无需过度维护,
礼仪和温度点到即止就好。
成年人的世界里,
依然是个人价值决定关系质量。

“人情冷暖”、“人情世故”,
都是随着我们自己的价值而转变。

人情的背后会有一些“情”,
一点善意,一点无私的温暖,
贵人的一句点拨甚至一段扶持,
都会有。
随缘不可强求,
而且自己要接得住。

所以“人情”背后并不是全是情。
把握得当,就如沐春风、彼此融洽、诸事得宜。

如果把人情真的理解成“情”,
就未免偏差了。
00
澄心斋随笔
3天前
上位者,为什么能够驾驭情绪
——澄心斋随笔15

🌹我们看生活中那些上位者、内核稳定的人,
宫斗剧中那些最终强大的大女主,
都有一个特征:
不被情绪左右,
需要时甚至可以把情绪作为工具。

🌿经典电视剧《天道》中的丁元英去吃早点,
但早点摊的老板忘了他已经付过钱,
让他再付一次。

🌿如果是普通人,至少要解释一下。
倘若一句不和,还可能吵起来。
有的人还可能一直记着这个不愉快,
再不光顾,或心里念叨这个店早点垮掉。

🌿但丁元英二话不说,
直接掏钱走人。

🌿在面馆吃饭时,老板讽刺他游手好闲,
丁元英也只是一笑,毫不介意。

💎他是没有脾气吗?并不是。

💎上位者不会因为几块钱去争执,
Ta们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更宝贵、更值钱。

💎上位者不会计较他人的误解,
因为Ta见识过很多人,
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精神世界,
所以Ta宽广,
不与不同频的人计较争论,
只选择可以合作的做事伙伴。

💎被误解、被嘲笑可以激起弱者的自尊,
但无法吹起强者的一丝波澜。

🌹南怀谨先生说: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上位者的“没脾气”不是基于“美德”,
而是在不断自我升级、强大的过程中,
自然淘汰掉了脾气(情绪)。
00
澄心斋随笔
5天前
行大运之前,必先过情关。(5)事与情
——澄心斋随笔14

🌼有宝宝来问澄心,
当初她重病需要请假手术,
人事部的同事给减掉了一半工资。
虽然后来在其他同事、领导的帮助下,
补发了工资,
但她想不明白,
为什么在她人生最艰难的时候,
人事的那位同事却这样对她?

🌿通常我们会有一些感性的想法,
别人该顾及我们的处境或心情,
别人该有最起码的“道德”或良心。

🌿但实际上,对一件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角度和想法。
比如人事的这位同事,
她做出“工资减半”这件事是有她的依据的,
(这位宝宝也承认查过人事制度,是有依据)
但她是未经领导批复的。
后来能够补发工资,
不管是出于对员工生病的体恤,
还是对多年勤勤恳恳老员工的人情,
也是领导在情理和公司允许的范围内能做的。
这件事也算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在事情中,要分清“事”与“情”。

💎别人有权以任何方式对待我们,
不管这种对待有理无理、有情无情,
都是Ta的事,
Ta自己承担责任和因果。

💎我们没办法以“道德”、“情感”等任何名义,
去绑架、要求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回应或反击,
同时处理好相关的事情。

💎让“事”得到自己期望的、妥当的处理,
而不是纠结于对方的“情”有没有到位。

🌹我们会发现,
那些优秀的、成功的人,无论男女,
Ta们都有一种“雌雄同体”的特质,
面对事情时冷静理性、杀伐果断,
不会被情感、情绪所牵扯。
Ta们把“事”与“情”分得非常清楚。

🌼如果陷于“情”会怎样呢?
不管是在自己的情感、情绪中打转,
还是被他人的情感、情绪所纠结和左右,
都会令我们大量的心力被占用被消耗被牵扯,
没办法集中和纯粹于“事”的发展上。

💎💎💎而大运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在这样混乱的心境状态下,很难发生。

🌿行大运之前,必先过情关。
第5关:分清“事”与“情”。
00
澄心斋随笔
6天前
像小松鼠🐿️一样捡了几袋子果果,
感觉足够吃一年了~😛
00
澄心斋随笔
6天前
不敢管孩子,怕自己的伤痛传递给孩子
——澄心斋问答录5

🌸有宝宝咨询澄心说,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管孩子。

🌸比如吃饭、学习、花钱,
不管吧,特别担心会纵容了孩子;
管吧,又怕太强硬会伤害到孩子。

🌸因为自己就是小时候被父母伤害很多,
长大后学习、疗愈了好多年才缓过这口气来。
也知道自己情绪里、认知里还有一些伤痛,
不想把这些问题再传递给孩子。

🌹澄心从三个方面来解答吧。

🌹一是相信自己。
也许你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错,
但某种意义上,也完全没有错。

能够今生成为母子/母女,
自有其缘分。
孩子今生选择你作为母亲,
就是要与“这样的你”共同经历的。

经历你的“好”,也经历你的“坏”,
再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
如同小树一般,
脱落自己不再需要的,
也生长出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力量。

不需要只给孩子“好”的东西。
时代快速发展,认知快速迭代,
我们此刻认为“好”的,
未必不会快速被时代淘汰。

即便给了孩子“坏”的东西,
它未必不能被孩子踩在脚下成为土壤,
让孩子更茁壮、更有力量。
毕竟经风雨的小树会更结实。

所以放下心来,做你自己。

🌹二是相信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性、自己的强大。

比如你自己,
在澄心这里经过一个阶段的聊愈之后,
穿越了原生家庭问题,
知道成长是怎样的过程,
也相信了人是有力量穿越如此的沉重的。

所以你也可以相信孩子,
Ta们也有力量穿越这些所有的问题。

无论父母的认知、意识怎么提升,
孩子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父母与孩子不是一代人,
而且各自面临不同的人生。
我们没有办法给孩子所有“对”的指引,
孩子的一生终归要Ta自己调整、选择、把握。

相信Ta。
这种信任,
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祝福。

🌹三是继续成长自己、成为自己。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唯有一个成为自己的父母,
才能允许和支持孩子成为自己。

就像你经历过自己的穿越、成长和强大,
才会相信孩子也能够如此,
才能允许和支持孩子去穿越、成长和强大。

所以继续成长自己、成为自己、绽放自己。
你的这种生命状态,
会成为孩子仰慕的星辰、指路明灯。
00
澄心斋随笔
7天前
去荒野吧~洗洗尘心。
00:09
00
澄心斋随笔
7天前
行大运之前,必先过情关。(4)子女
——澄心斋随笔13

🌼如果为子女“牺牲”、过度负责,
把自己的身心都扑在子女身上,
这样的为人母者,
大概率是没办法开启自己的大运的。

🌼因为她已经把自己的命运,
捆绑在子女身上。

🌷而对子女来说,
Ta们也承受不住这份额外的生命之重。

🌷所以子女要么叛逆,要么抑郁,
要么生命力被压制拖拽得奄奄一息,
要么小时候乖,但长大后找不到自己的生命轨迹,
要么对母亲的“付出”既愧疚又愤怒,
……

🌷总之,
Ta们与母亲的关系不会真正的好,
而是暗流涌动;
Ta们的个人发展也没办法自由、舒展,
因为Ta们还背负了另一个人全部的重量。

🐬来咨询澄心的一位单亲母亲,
她的高中生儿子这样对她说:
妈,你照顾好你自己哈,
别老指望我孝顺你,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孩子的话怼心怼肺,
其实背后有他的背负和隐忧:
妈妈没工作没收入,钱总是个隐藏的问题;
妈妈把感情全寄托在他身上,
嘴上不说心里也天天担心念叨;
妈妈老了之后,最重要的人也只有他。
总之妈妈你作为一个成人,
儿子不是不爱你,
但你能不能独立一点?
也把我的空间还给我?

🐬其实他是在试图明确一个界限:
妈妈你好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好好的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之间才有真正的爱。

🌹母亲与孩子之间最好的爱,
是彼此独立,又彼此欣赏、支持。
是母亲自己活成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子女忍不住倾慕,也把自己活得舒展。

🌳身处一个快速变革、发展的时代,
作为父母可能各种为难,
可能觉得不知道怎么管孩子、托举孩子,
才是好的、才是对的。

🌳我们身为父母者,
是否还能记得起自己小时候,
对自己父母的期望?

🌳我们不介意父母有没有钱,
我们甚至不介意父母能否在外在条件上托举,
甚至不介意父母有没有足够的智慧指引。

🌳我们更在意的是,
年少时,
当我们自己探索、生长的时候,
父母有没有给我们充分的允许和信任;
成年后,
无论我们风光还是狼狈,
回到父母这里永远有笑容和热腾腾的饭菜。

💎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
但这“计”之最深远之处在哪里?
就是彼此各自成为最好的自己,彼此辉映。
各自的大运,
都在各自的路途上,顺畅行之。
00
澄心斋随笔
7天前
读完周译,开卷杨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