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w幸运版
607关注541被关注2夸夸
INFP的日记本
爱营销,7年海外/国内互联网广告
爱生活,观点输出+记录实践
爱自己,寻找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愿:开心+创造价值+正念发财
置顶
bw幸运版
4月前
bw幸运版说明书1.0(2404)
》这是一名INFP🦋人间观察员的日记本,所以我在这啥都说。

Q:什么时候会发即刻?
A:一切值得记录的时刻。

包括不限于:
》我觉得有意思的时刻。
》我解决了某个问题的时刻。
》我看到了某条动态,很想评论的时刻。

Q:我已经发了什么?
A:发过的圈子如图所示,以后发的内容,可能包括不限于这些。

大致可以分为:

【和自己】
》一些熬给自己的鸡汤,深夜沉思,使命愿景
》直面自己内心潜藏多年的结,一点点解开
》精神上做养老储备:养生和了解生死
》禅修冥想,正念生活,佛教/国学/心理书等经典提到的生活实践

【和世界】
》看到各位即友的内容,评论后转发
》感到 幸运/感恩/开心/成就感 的瞬间
》身边一些治愈暖心的小事
》和亲友见面聊天的记录

【和认知】
》海外/国区APP买量相关,职场高效偷懒的小工具,面试/带新人体会,工作上其他小事小感悟
》播客听后感/书籍读后感/电影观后感
》发现一些没见过的赚钱方式/营销方式/产品设计,好奇一下
》业余爱好:多邻国上get到的语言新发现,恢复芭蕾课的小笔记,小红书流量探索。茶道、钢琴,东方西方玄学……

【和体验】
》一些让自己开心的花钱体验,记录什么东西值得买。eg.香水&线香&香薰!永远的麦门!我爱京东家政的羊毛!
》记录生活中的小事,小感受
》给INFP加点“ J ”,一些生活物品的整理记录,以及尝试把我的想法和文字放到不同的地方

好快啊,2024过去一个季度了,发现自己从去年Q3到现在,碎碎念了不少,想整理一下。

后续也可能在我积累到稍微能发长一些的推文时,沉淀到公众号。公域的表达,果然比仅自己可见的日记本更适合我🤣

很喜欢即刻,这里的大家都是鲜活而立体的。今年想从小事做起,在INFP的基础上加一点“ E ”。希望从即刻的内容上,找到共鸣/同频的部分,和这些小伙伴面即。

我base广州,一般春节等长假才会闪现汕头。如果你也想交流一下,评论区滴一个,我来联系你。
126
bw幸运版
04:14
在安静的凌晨,听着空灵的声音,和清澈的钢琴伴奏🥺艺术的享受呐~
《iamgine》
00
bw幸运版
03:10
歌唱家&霹雳舞者!好酷呐~
00
bw幸运版
02:57
这位女性看起来温柔而有力量~
ps.中文的排面!
00
bw幸运版
02:52
开幕式有小王子和小黄人?哈哈可可爱爱
00
bw幸运版
02:41
这架琴,这样子淋,有点心疼🥺
不过好像淋湿了还是很好听捏
00
bw幸运版
02:22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是艺术和浪漫的具象化❤️
00
bw幸运版
2天前
上次看了@刀姐doris 对于内容如何深入浅出的分享,打算从第五周的日更开始,让我的内容,更有对象感和用户思维。

小学的时候,对白居易“老妪能解”的故事印象特别深。白居易每次写完诗,都要念给老妇人听,老妇人听懂了才算数。所以,上学的时候写作文,我就很羡慕能用直白的文字表达出丰富内容的作家和同学,不太喜欢堆砌华丽而空洞的辞藻。

在线上公开表达的时候,我会留意互动的数据和文字,会点进去看对应的用户,平常喜欢看什么,收藏了什么,网络的那一边,ta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面对面沟通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说到某些点的时候,听我说话的人,眼里可能会发光,我需要捕捉这些两眼发光的时刻。我也会留意到,说到某些话题,对方有些听不下去了,就及时刹车。

当大家都讨论一些事情的时候,留意抛出问题后,响应最多的几个,这就是藏在对话里的需求和共鸣。

□怎么深刻?

我看的书,基本上都是我近期好奇的问题,和一些我觉得能给我当下的人生一些启发的。如果不以输出为导向,我真的懒得看书。所以,输出是一个倒逼输入的好方法。

我是i人,本来也喜欢深度的1v1对话,怎样让一场闲聊变得更有意思,让两个人的思维进行更好的碰撞,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目前还缺乏在看书和交谈后的结构化思考,应该让这些信息从点串成线,由线织成面,纳入我的认知网络。

□怎么浅出?

想做一个有趣的人,会讲故事的人,就去靠近这种人。我一开始很不喜欢脱口秀这种嘻嘻哈哈的表达模式,但是,笑果的演员进入到直播和播客领域后,发现这是一种内容能力的厚积薄发。

李诞的直播大家吃瓜到飞起,我很爱听《高贵FM》,总是能在嘻嘻哈哈又有点吵的节目之后,隐隐约约感觉到主播想传递的价值观。《思文,败类》的两位主播我也很喜欢,不同于脱口秀的热闹,是两位女友坐着喝着下午茶的交心谈话。

杨天真的播客和直播也非常精彩,总是能说出直接、戳人,又不冒犯的大实话。

小声比比的账号,在公众号里活得很好,几乎篇篇10万+,不看名字都知道是他写的。姜茶茶的内容毒舌,又能让甲方和打工人都找到共鸣。

刘思毅给人一种“认知以一种卑鄙的方式,钻进脑子里“的感觉。每天劈里啪啦输出n条朋友圈文案,在直播的场子里,问出最犀利的问题。

雷军是CEO里最会”带货“的,这种带货,是源自他对事业足够认真,本人对用户和潜在用户足够真诚,所以打动了小米粉丝和路人。

刀姐doris的内容,像在看一次公开的演讲。刘润的内容,像是一位很耐心的老师。马小宋,是一种饭桌上听故事的风格。

我要WhatYouNeed,将有趣的年轻人具象化。

caoz的梦呓和安迪周周,写商业相关的内容,输出一些暴论,直接引流星球或文章付费。

还有好多好多想分享的,但有些视频平台的博主,我能记住内容,一时想不起名字,回头有机会再分享出来。

我之前只站在用户的角度,觉得他们能做出这么多人喜爱的内容好厉害,但我没正儿八经做过拆解,他们为什么起这个标题?为什么同一个话题,我是这么说的,ta是这么表达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这句金句是怎么提炼出来的?怎样才能用我自己的话,再表达出来?

我明白,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没法完全变成其他人,也没必要变成其他人,但需要放下自己的ego,放下完全原创的傲慢,从模仿优秀的人开始,一步步成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知识是完全原创的,都是在前人的认知上,加注自己的理解。

公开表达,要有用户思维,有对象感,有同理心,有利他心。写作,是一种觉察,也是一种修行。

029.日更4周,我发现只需5步,就能把内容写好

40
bw幸运版
3天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营销纯靠氪金已经逐渐行不通了,APP投放也一样,纯买量越来越难做。需要在买量和非买量里加内容,增强用户信任度和粘性。
需要同步做更长期的事,在所有营销动作里,凸显产品调性,输出内容,跟用户有更深的互动和反馈。

韩叙HanXu: 内容的重要性,没必要展开说。 但大多数消费品公司,没有这个基因,从上到下的决策逻辑和内容没啥关系。而且讨论内容的时候,总和投放搅合在一起聊。 如果只是投放,那倒简单,看ROI做决策。不过投放的本质不是内容,而是效果广告,内容只是广告的形式。 倒不是我纠结内容or广告的概念,这不就是因为广告投放越来越难,才要做内容嘛。 所以就要先搞清楚,我们在讨论什么。 说一个真实的案例场景。 有个客户是做消费品牌的,所在品类特点是产品没啥差异化,且品牌的头部集中度很低,所以获客非常依赖天猫这个平台,各种投放资源和人力也都放在这里。 问题来了,竞品也都是这个打法,结果越来越卷,获客更难、成本更高。 天猫在这个品类的需求池子就那么大,每年也有增长但涨幅很小。毕竟人口红利没了,每个品牌都在存量池子里扑腾,很多品类都是这样。 我把这个现象叫做:品牌没有构建全域经营生态,不具备反脆弱的获客留客能力。 经营生态这词太大了,这里只聊:内容能构建品牌获客留客的反脆弱能力。 说到这,明白为啥我要分辨「投放vs内容」了吧。就是想表达是否具备反脆弱能力,这是本质差别。 内容怎么做?终局是全域。 从公域到私域、从种草到成交,但我们遇到的大部分客户,需要面对的是从零怎么开始,还不到终局的问题。 老板视角:内容策略可以交给我们这样的咨询公司,这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核心是成本和效率。而效率靠策略解决,用指标衡量。 因此,做内容的前置决策主要看3个要素:成本、策略、指标。换句话说,怎样用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做内容,而且能衡量效果。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在这里提3个关键思路吧。 1、先做MVP,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全域经营这个话题其实特别泛,小红书种草天猫卖、天猫卖转微信私域、视频号直播转社群、创始人IP做引流、培养或投放kolkoc... 这些都算全域,涉及到很多路径和平台,每个平台的玩法和转化又逻辑不一样,别想着能兼顾就都有好收成,所以要梳理一条主线或核心逻辑,这就是MVP。 比如我们这个客户,有这几个特点: 1)头部品牌,天猫做得很好,且天猫会员做得也不错; 2)这个品类有高复购、用户有服务需求的特点; 3)品牌本身甚至就是差异化优势,忠诚度和认知度双高。 基于这些,我们设计的MVP:天猫会员→微信私域。 其他内容平台先不做,把这个单一环节跑通,就解决了全域的核心问题。 这个策略执行性很强,也充分考虑到成本问题,是最优解。 有的咨询公司给他们出主意,一定要做小红书。原因是小红书这两年特别火,上面有很多你们这个品牌的内容和koc,数据也都很好...大概是这样。 这个思考逻辑肯定是错的。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某个平台或渠道,而不是从这个品牌以及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典型的没找到本质问题。 这个MVP看起来像是正确的废话?讲讲思考过程: 1)从差异化竞争视角看,竞品在这里做得不够好,有很大提升空间; 2)兼顾自身优势、用户需求、品类特征,天猫是自身优势,私域是后两者; 3)效果可衡量。公转私、私反哺公、私域用户价值等,都有清晰的测算口径; 4)延展性强。向前做公域内容营销,导流天猫;向后做私域会员、文/视频/直播等内容服务用户。 我们在完成「全域经营大图+行业最佳实践」的研究后,得出这个结论。 同时也得出未来3个月、半年、一年的规划。远期规划不是用来执行的,而是从零就知道大概的发展方向,有问题调整的时候也知己知彼。 还有一点,这个MVP能测算出私域为天猫提供的增量价值(测算方法隐去不说),这部分增量价值转化成预算,可再投入到私域中,这就是正向循环。 每个行业和品牌都不一样,可以参考这个真实案例的MVP和思考方法,触类旁通。 2、衡量效果,别只用数据 如果能用数据来衡量效果,那最好了。老板简单清晰的了解情况,下面的人也不用扯皮对数据口径。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没数据,怎么做决策? 这个问题,人数多、组织结构复杂的大公司,就比较麻烦。没有数据就很难沟通,上级害怕下级糊弄自己,平级之间怕对方甩锅自己,所以总要弄出一组数字来。 不是每个公司都是字节跳动,提供口径清晰一致的数据,非常难。 想起我最近参加了一个AI+零售的闭门会,各个零售行业的CIO本应该是讲AI应用的,但几乎都提到了数字化。没有数字化,哪来的AI。 放在这里也一样,全域经营也有障碍。 说一个真实案例。 我们给某个消费品品牌做咨询,在衡量效果这件事上提供了一个方案,现在落地效果是不错的。 背景是他们做小红书种草,也做天猫销售,但种草的效果不好量化。如果非要量化也不是不行,一方面是成本很高很麻烦,关键另一方面是会让执行团队缩手缩脚,这个不能做、那个没必要做的,因为不能核算收益。 我们的建议是分两条线来看,一条线是天猫,这个测算起来简单,就看ROI就行,这是纯电商的事。另一条线是种草,不按ROI来看。 不看ROI看什么?看关键路径。 种草的目标方向是确定的,比如就是为天猫获客,所以要讨论的是关键路径是什么。要做哪些事,就会对天猫获客有帮助。 那么,关注的点就在这些事上。包括要做哪些项目、具体怎么做、怎么衡量这个项目做得好不好,把这些定位目标。 到这一步会发现,关注的不再是天猫有多少获客,而是具体这几个项目做得怎么样。项目做得好,就会认为种草做得好,这里是约等于的关系。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1)老板要从内心意识到,不能给种草定明确能归因的获客目标,否则种草这件事就会跑偏,最终执行团队只会做有短期收益的事,对公司、对品牌、对用户都有伤害。 2)把注意力放在关键路径那几个项目上,考核的是为什么要做这几个项目,要具体怎么做。这个也有参考逻辑的,比如有的是最佳实践验证过,有的明确用户需求,在常识范围内的,都不必做深度论证。 3)从组织上,让两条线分隔开。天猫是一条线,种草是一条线,可以汇报给一个人,但这个人的职级要足够高。小公司就是CXO,大公司是个总监GM这种,目的是不让屁股决定脑袋。 再啰嗦几句,这个逻辑能落地,有个前提条件: 老板要懂业务,能理解什么时候用数据做管理、什么时候不用,而且有能力判断达成路径是不是靠谱。 很多公司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我们能做的就是给老板提供学习理解的过程,辅助做决策。 3、别给平台打工,以用户为中心 提到全域经营,这里面有个词叫全域,很大比例是平台的意思。抖音、小红书、快手,再加上微信生态,都是平台。 让我们误以为,要关注的就是这些平台。要研究他们有啥政策玩法,怎么从他们身上薅用户。 以及,到处都是教你平台玩法的。 你刷抖音,他们让你All in抖音;你刷视频号,他们告诉你未来是视频号的天下;你刷小红书,他们说小红书赚钱最容易上面都是有钱人。 被这些信息裹挟了,忘了平台都是渠道,而客户最终要面对的是C端用户。 有这几个误区,是我在咨询中看到的: 1)公司从上到下都沉迷在爆款内容的制作上,没人关注95后新消费群体的特征,不知道这部分用户对产品和内容有啥差异化的喜好; 2)大部分品牌做全域做内容,不是要做爆款内容,毕竟不需要做IP。核心是把内容生态和转化链路搭建起来,去做目标用户有需求的内容; 3)内容肯定不用全部自己做,但和kolkoc的合作也不能总用钱去投,要持续构建属于自己的koc矩阵。 希望你记住,做内容不是炫技,更不是追求精致华丽,因为这不是重点本身。 持续研究用户需求,收集反馈或者面对面的聊天。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产品,而是看他们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他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有啥不同等等。 只有拿到更深入的用户洞察,才能帮助你做好决策,甩开竞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以上就是全部,总结一下。 品牌做全域经营,本质是构建新的获客留客生态。这事早晚要做,早做早增长。 生态这事听起来太大太虚,所以要做MVP,先干起来再说。 做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有很多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有些事很难亮化效果、内容做起来成本太高,我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