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昨日青春》,发现自己真的最喜欢那对异性couple中的太郎,一种自在、“愚钝”、令人依靠的力量。Kou和Yuta确实会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但长期我更想认识/成为的那种人。
另外坐正后,更仔细确认前任的痕迹,比如杨德昌《牯岭街》的双人姿态、斜上方带入高架桥对于街道的拍摄,比如用窗框、玻璃墙置人物于两侧的处理。不过空音央显然更加重少年躯体的雕塑摆放,青春与坚定、犹豫、愤怒以非常视觉性的姿态被凝视,场景也肉眼可见的简化与结构化。
还有一点,行松阳介的那段短短的set和我听的他大部分set想你都如此陌生。感觉连他(或者说某种代表者活力的音乐形象)都被如此简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