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廖小师
30关注148被关注0夸夸
人类的秋天并不遥远
廖小师
2年前
现在形成了模式:半梦半醒中冒出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急切地下床打开电脑想要知道答案

今早还没睁眼,脑子里就生成一个问题:

为什么天文图像中几乎没有看见过直线??地平线、海洋的平面、极光等直线是一种视觉的错觉么?直线是怎么产生的??

好奇促使人起床,打开chatgpt,得到回答:

我们在天文图像和地球自然中看到的形状和图案受到不同类型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的影响。

让我们从宇宙中的结构开始,例如星云或星系。 这些天体的形状主要由重力和流体动力学决定。 重力和流体力学通常都会产生弯曲的复杂形状,而不是直线。 例如,重力沿着最短路径吸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是一条曲线(如轨道)。 同样,星云或星系中的气体和等离子体以类似流体的方式相互作用,由于力差、压力动力学、磁场等,导致复杂的弯曲图案。

对于像地平线这样的地球现象,感知到的直线度确实是一种光学效应。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从我们相对较小的表面来看,它看起来是平坦的,导致地平线看起来像一条直线。 然而,如果你升得足够高,比如乘坐宇宙飞船,你就会看到地球的弯曲边缘。

由于重力将所有物体均匀地拉向地球中心,海洋表面可以显示为一个直线平面。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没有风或潮汐等干扰,海洋表面是一个完美的大地水准面——由重力和离心力形成的等位面。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像海洋这样的大型大地水准面看起来是笔直的平面,但实际上它们是稍微弯曲的。

极光可以产生线条和光幕,但它们也不是真正的直的。 它们是由地球磁场塑造的,地球磁场将带电粒子从太阳引向磁极。 这些线在我们看来是笔直的,只是因为我们从地面观察。 从太空中看,极光可以看作是磁极周围发光的椭圆形。

一般来说,纯直线在自然界中比较罕见。 许多在人眼看来是直线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或从更远的距离观察时,实际上是曲线。 真正的直线度更多的是一个数学概念,虽然它可以在某些理想条件下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它更常见于人造结构和设计中。

如果有图就好了。
00
廖小师
2年前
“我亲爱的弟弟,我们终究得承担我们时代的痼疾。毕竟这是唯一公平的方式。我们相对健康地生活了好些日子,或迟或早,我们都得负担属于我们的那部分”——文森特·凡·高
00
廖小师
2年前
为什么我热爱散步?

因为在其他时候,人总是带着很多身份,唯独散步的时候,你什么也没有,就是你自己,你所有的直觉、所有潜在的那部分就会浮现出来,在每一条街道,每一棵树下,你就是你的模样。
00
廖小师
2年前
为什么宽容的环境才会有科学和思想的进步?

就像科幻短篇《尤瑞玛的缺陷》那样,世界是由别人无法理解的“疯子”和“傻子”推动的,他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奇奇怪怪,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适应世界,他们不接受世界是原来这个样子,他们绝不遵从原有的规则强加到自己的思想之上,他们无法成为批量生产的人。

只有在宽容和自由的环境下他们才能够专注地去探索,去尝试,而无需将所有精力花在别人的贬低、指责、侮辱甚至恐吓中。
00
廖小师
2年前
有哪些策略不需要耗费自身(意志力)去达成目标,更容易自动化?

一个答案是——采用视觉的方式

虽然便利贴等提醒方式最开始能有提醒作用,但是只要在视觉环境中稳定存在过一段时间,你就会视而不见。

所有精英运动员的策略是选择一个目标,缩小关注范围,将聚光灯打在终点,如果是长跑,终点太远,就选择一个人的短裤,达到之后更换关注另一条短裤。而不是关注周围,看有没有被人超越,或者自己跑第几。越采用缩小注意力的技术,表现越好。

这符合目标梯度假设——越接近目标,人或者动物越会增加用于实现该目标的资源的投资,即使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资源,即使能量已经耗尽。

如果我们能够诱发接近目标的视觉错觉,这种错觉会让人更加努力,表现超出预期。

具体的策略:

想象有个聚光灯,聚光灯照在你的目标上,直到你达成,然后重新调整目标。当眼睛带到视觉目标时,脑干神经回路的警觉性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这个视觉焦点更像是一个圆形点,想象是照在某个目标上的光环,而不是宽泛的一条终点线。想象终点线上有个圆圈在发光,而不是拉到周边视觉上。

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用这个策略让起跑线成为目标点,让我更加积极投入?对许多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到达终点,而是开始启动。

很多人涉及新年目标或者未来愿景时,采用的策略是愿景板、梦想板、便利贴,他们渴望用这些形式来达成目标,描绘五天、一年、十年想要达成什么样。或者把想成为的图片剪下来,贴在镜子旁边,或者列一个清单,健身、工作、人际关系等要达到什么。

这对于你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是很有效的,但对你实现目标并不有效。

收缩压是我们的身体准备好起身行动,做某事的指标,收缩压会随着你要朝着目标的第一步而上升,比如要去健身房,准备刷题,收缩压会上升。

当一个人想象“当我达成x、y、z目标时生活有多美好”,以想象的方式体验了达成目标的经历,然后就会开始安于现状,收缩压降低,变得放松,意味着这时的身体并没有准备好迈出第一步需要的行动资源。

你弄了一个新年目标清单后往往很难达成,因为这些手段本身是目标的创建和目标的满足,在计划的这段时间你会有一些积极的体验。

很多人在写书这件事上犯的主要错误是,告诉很多人“我要写一本书”,人们会说说“你绝对应该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你的书”,然后他们会永远写不出来,因为他们在即时反馈中获得的多巴胺是如此多,得到了永远不会批评这本书的所有保护宣言,然后他们永远不会写这本书。

更好的策略:
目标的设定过程不应该止于阐明目标是什么,我们试图弄清楚“我想做什么,我的未来愿景是什么”。同时我们要考虑一些其他的事情:
1、我们如何到达那里,从抽象的视觉图像中走出来,思考日常的实际情况,分解为更容易实现的目标,把十年计划分解成两周计划,思考这两周如何让我走上正确的轨道
2、思考阻碍你成功的障碍,这可能违反直觉,认为思考我可能的失败方式不能增加我的动力,这让我如何变得兴奋?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这些障碍,但是如果遇到了你可能时间匮乏、资源短缺、极度焦虑,这样你就无法在最佳水平上做出判断和决策。提前预想这些风险和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克服导致我们认输的障碍

以上来自Huberman Lab Podcast #83,更多内容可以去油管看视频~非常值得听的一期
00
廖小师
2年前
我不是很想得通,为什么大部分人要把结婚生子,赚钱视作人生大事,而完全忽略真正重要的人生大事:认识自己。

当有人努力探索自己时,又要说这些是毫无意义,毫无益处。
00
廖小师
2年前
他最爱说的词是:逻辑、研究、分析,他的大脑是将各种信息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一步一步的因果和相关都罗列清楚

我最爱说的词是:可能性、换个视角、未必,我永远在做画面的组合,大脑就像一团迷雾中会不同时间段闪烁很多点,不知道何时这些点会连接在一起

他能言善辩,热衷历史,核心动力是理解世界;我时刻观察,幻想未来,核心动力是创造。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种极端的互补带来的契合,冲突和包容,两个人一旦讨论起什么就忘记了时间,好的人生搭档莫过于此。
00
廖小师
2年前
何不使用GPT作为你的人生教练?

认识自己是一件漫长和艰难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突破做好准备。

过去,找一个你完全可以信任并且能够理解你的经历、并提取你的优势、促使你深刻思考的人是不容易的。现在GPT就能做到。

你只需要向它说:

“假设你现在是xxx(你渴望变得更好的某身份)的人生教练,现在我需要梳理过去的经历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我xxxxx(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或者成为的样子)。你可以为我设计一份提问清单帮助我思考吗?如果我完成了某些问题,你会以人生教练的身份继续帮助我挖掘细节中我没看到的关键因素,你会继续深入提问,直到我认为对这方面的讨论已经足够。”

它会列出一份很长的清单,你可以对它的提问方向进行修改,比如不想要太多现有职业的提问,而是找到你真实的兴趣,或者你更想从童年经历开始梳理,都可以向它提出,它会修改成更好的提问清单。

接着,你对着问题清单认真写下自己的思考,不必一次写完,可以挑几个问题回答,请这位人生教练进行指导,它会根据你的答案梳理你的优势,并提出问题让你思考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如何应用你已经显现出的潜力在你想要发展的领域。

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它告诉我在未来我可能遇到的阻碍和需要克服的不足。它告诉我:我是热爱冒险的人,但我冒的险不够大,我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有计划地承担更大的风险;我表现出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但我这两年才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这一事实表明我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情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我在执行、细节的困难会影响我达成目标的效率;我要学会在无法实现完美的情况下,学会接受“足够好”。

无论是你让人生教练继续给出结合现实的可执行练习清单还是深入对话,这场严肃闲聊都值了~

接受AI的连环提问,可比找人聊自在多了~
211
廖小师
2年前
调研的关键是不做假设
调整的关键是审视假设
创新的关键是打破假设

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还有“假设”这件事
00
廖小师
2年前
玛西问我窗外发生了啥,我讲了雨的形成过程,但没讲打雷和闪电,让她自己观察思考,谁能想她过于好奇和专注,不小心就摔了下来哈哈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