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宋学东
241关注272被关注0夸夸
📚 个体成长|阅读书单 | 求职攻略| 效率工具
📱 新媒体运营干货分享
💎 公众号:宋学东
置顶
宋学东
2月前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0
宋学东
10天前
📝简历只写结果就可以了,不要在上面写一堆乱七八糟的,尤其是不要试图去解释,你是如何做好这件事的,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简历不是讲故事的地方,详细的项目经验和工作流程,可以留到面试慢慢聊。

简历的本质,就是用这一张A4纸,在三分钟内拿到面试官初步的信任,为接下来的深入沟通以及面试争取机会,就像是电梯里的洗脑广告,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消费决策。

所以简历一定要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修改,把那些废话统统删掉,改到没有一句废话为止。还要注意的是,少写点冗长的句子,还有那些复杂的行业术语,和所谓的行业黑话。

为了这一张还挺重要的A4纸,你得做这么几个优化的动作。

第1️⃣个是针对岗位,定制一份个性化的简历。
你的简历不能是一份批量生产的模板,它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反映出你的个人特色。

但我的意思不是说,去设计一个花里胡哨的简历模板,那直接就成了减分项了。而是要在内容上下功夫,针对你当前的目标岗位,结合自身的过往经历,理解对方的招聘需求,去定制化一份内容出来。

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和这个岗位的匹配度是有的,很多时候对于候选人,不一定是选那个最优秀的人,而是选择那个最匹配的人。

第2️⃣,尽可能地用数据,量化工作结果。
这一点非常关键,比如完成了多少个项目,提高了多少百分比的效率,或是节省了多少成本。这些具体的数字能够有效地,抓住面试官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你的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所以把你的成就一条条列出来,用数据说话,展示你的贡献、你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比如“提高了20%的销售额”,“优化某项流程,减少了15%的运营成本”。

第3️⃣,展示你的成长轨迹。
面试官也喜欢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如果你能在简历中展示出,你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参与的工作和项目的含金量是逐步增加的,那这也可以增加你的吸引力。

不仅仅是职位的变化,有关个人成长或专业技能的,都是值得提及的。但仍然不需要在这里讲故事,重点写结果就好了。

第4️⃣,重新写一下个人总结或自我评价。
这一块儿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给你一个机会,用自己的话语概括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是说单方面的自吹自擂,而是展示你如何与众不同,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可以把自己放在面试官的位置上思考,他们为什么要雇佣你?

你就把它当成一个广告位,这些文案就是你的推广语。至于怎么写出来,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自己带入一个场景里面,现在你正好和这个面试官,或者说业务负责人,搭乘了同一箱电梯,在电梯开门之前你只有30秒的时间,向对方介绍自己,争取这个工作机会。

你想想你会在这30秒里说些什么,那你把这些话写在简历上,就是很好的自我评价。在这种场景下,你总不会还要写什么吃苦耐劳、为人善良,善于沟通之类的吧,这种已经烂大街的废话,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在用的模板,写了也等于没写,还浪费你宝贵的广告位。

最后就是别把话说太满,简历只是开启接下来对话的敲门砖。
你的目标是让面试官对你感兴趣,想要更多地了解你。所以适当在简历中留下一些悬念,让他们在面试中继续向你提问,这样你就有机会,面对面地展示你的个性和能力了。

这样一个写简历的过程,也需要你投入感情,去展现真实的自我。把这份认真和热情放进去,那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而那份工作,也就更近一步了。
00
宋学东
2月前
💼去面试前,先打个电话。

那种电话都不给你打,上来就邀请你去公司面试的,有很大的概率都是在刷kpi,你浪费这个时间干嘛呢。

我强烈地建议你去面试之前,一定要和你的面试官通一个电话☎️,发消息的不算。

但凡稍微对你感兴趣的公司,绝对愿意先通过电话,初步了解一下你的情况。如果对方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花在你身上,那我真的建议你,不用去参加这场面试了。

即使是在面试求职期间,也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是不能够被那些刷kpi的公司浪费掉的,因为你去参加一场面试,很有可能会浪费掉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而且这对你的心理状态,也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如果是提前在电话里边已经沟通过的,可能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的一个时间,然后聊的差不多了再去线下面谈,那这个样子拿到offer的概率,我觉得会是在60%以上的。

那如果两句话都没有说,直接去对方公司面试的话,我觉得这个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如果你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而不轻易的被面试的邀请所动摇的话,那我相信你面试的这个周期,一定会大大缩短的⌛️。

那么我们说的这一通电话,并不是简单的打个招呼那么简单,反而和线下面试是一样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双向筛选的过程。

这个电话的目的,一方面是展示你自己的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初步了解公司的氛围、这个职位的要求、和面试官的风格。

为了这一通电话,你需要做这几件事情:

✅第一个是准备工作

在打电话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浏览一下公司的官方账号,了解它们的业务、文化和最近的新闻动态。对于职位,要看清楚职位描述,想好自己符合这个职位的哪些方面。

然后准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团队结构、公司文化、发展方向等。通过这些问题,展现你的诚意和对职位的兴趣。

✅第二个是通话策略

电话接通后,一开始,简短地介绍一下自己,包括你的专业背景和为什么对这个职位感兴趣。
在通话中,要保持良好的倾听态度。提前准备纸和笔,面试官可能会分享很多信息,记得做笔记,并在合适的时候,用你的问题或评论来回应。

通过你的声音和话语,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这个职位的热情。但也不要过度,保持自然和专业就好。

✅第三个是通话结束后
别忘了给对方发个文字消息,感谢对方抽时间和你通话,清楚地表达你对面试的期待,同时也可以询问下一步的流程。

通过这样的一次电话,你不仅能更清楚地了解,是否真的对这个职位感兴趣,还能给对方留下一个积极主动的第一印象。

这种互动,远比简单通过文字交流,来得更加有人情味和效率。记住,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是你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了,不论这场面试效果怎么样,就当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要影响你接下来的状态。把每一次沟通,都当做是你的第一场面试。
1220
宋学东
2月前
你在找工作的同时,工作也正在找你。

最近春招热度很高,我看到很多人在教大家,如何去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回答面试问题等等。

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提到,除了主动去投递简历,寻找工作之外,有一些机会也会被动地找到你。

我的意思是,有一些公司,为了满足自身业务的需要,不只是等着大家投简历进来。

他们也会主动花钱,先下手为强,去购买平台的人才包,把这个地区这个岗位相关的简历,打包下载下来,从里面筛选一些人,再去打电话和约后面的面试。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已经把你的简历筛过一遍了,所以匹配程度,可能会比你主动找的还会更高一些。

因为招聘公司知道这个岗位,大概需要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个初步的预判后,才给你打的电话。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如何从上百份的简历里,成为被挑出来的那 10%,获得面试官主动打电话的资格。

所以这一页纸的简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请你务必,认真地撰写自己的简历,从头到尾地打磨一遍。

我并不会建议你,去照着网上的,所谓的高分简历模板抄,你想想你能照抄,别人也能照抄,对于已经看过几百份简历的HR来说,对那些标准的话术,已经接近免疫的程度了。

我更建议你,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过往的经历,这些经历是很难和别人重合的,这就是你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不一定是特别宏大的事件,哪怕就是一些小的事情,也能成为你简历上的亮点,因为大多数的岗位,也都是需要人来做具体的执行,而不是天花乱坠的策划。

公司要招募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个,而是最匹配的那个。

另外不要去找哪些花里胡哨的简历模板,把一页纸切割得像手抄报似的,会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就用最标准的格式,一行一行写下来就好,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

我相信你先把这一步做好,就可以成为那 100 份简历里,接到电话的 10% 了。

现在找工作的压力确实大,在所有人都想用千篇一律的模板,把自己包装得更完美无缺时,那个真诚又自信的你,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有时候你需要和这个世界,稍微反着来一些,你懂我意思吧。
43
宋学东
2月前
其实大部分岗位,都可以先混进去再学。

最近春招刚刚开始,看到很多人在聊这个话题,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

我来到上海的第一份和第二份工作,都是先进入到公司里,再开始学习岗位相关的内容。这两家也都是比较大型的上市公司,所以培训流程也相对完善。

很多岗位并不像你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
实际上,大多数工作内容,给你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你基本都能轻松掌握。

所以别被未知的恐惧所吓倒了,不用过分担心准备不足。公司里也会有经验丰富的前辈们,带你熟悉新环境,引导你一点点进步。

比如你想学会游泳,你得先跳进水里;你想学会骑自行车,你得先登上两脚。

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还是准备实习的同学,我在这里给你们送上一剂定心丸——大胆地投出你的简历,勇敢地走进面试间,用自信去包装你自己。

能做到自信不怯场,你就已经站到 60 分的及格线了。

在简历上,去突出你的强项和成就,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但一定要保持真实,千万不要杜撰履历,这一点不管在哪里都是红线。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就放弃可能出现的机会,也不要总想着,等到自己完全准备好了再出发,那样你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

勇敢地踏出这一步,工作中不懂的地方就大胆问,碰到问题就寻找解决方案。

被拒绝了也无所谓,我记得我最初的时候,很多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什么OKR KPI ROI 一大堆缩写,就先写在本子上,回头再一个个去搜索关键词,下一次不就能听懂了嘛。

即使最后试用期没过,也不是世界末日。至少你尝试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次,当你再次面对职场挑战时,你会更加从容不迫,更有底气。
1913
宋学东
3月前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是在为别人的内心世界买单。

以前,我总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什么,让别人笑话。

但我发现了,这种过分在意,其实就像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一道道障碍,让我无法自由呼吸,更别说去享受生活了。

当别人对你有看法时,很多时候那其实是他们自身的反映,而不是你的真实写照。

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来评价他人。

换句话说,你看别人的眼光,其实也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开始反思,那些我以为是别人对我评价的声音,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我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这就是所谓的“投射效应”。
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束缚呢?

对外,筛选身边的人际关系。不是每个人的意见都值得你去听。学会辨别,哪些是真心为你好的建议,哪些只是无谓的批评。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关心你、支持你的人身上。

对内,接纳自己的平凡。我们都不是超级英雄,也许在别人眼里,我们平平无奇。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生活。开始珍惜自己的平凡,就会发现,生活其实比想象中丰富多彩。

最后,去追求自我满足和快乐。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物,无论是一项爱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为自己而活,不再迎合他人的期待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大大增加。

放轻松,生活是自己的,别让他人的看法成为你的枷锁,勇敢地做自己。
00
宋学东
3月前
AI 失业论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在不久的将来,事实会戳破这样的谎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会催生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发展新技术导致失业的观点,已经持续了 200 多年,并且会永远继续下去。

但事实上,只要 AI 仍然在法律的监管范围内,就不会对整体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最多改变一些专业岗位的工作方式。

技术的普及只会让技术本身变得廉价,除非这项技术从始至终都只被少数人垄断。

人类经济体中 GDP 产生的主要来源,是人的社会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

提供就业岗位和产生消费的领域,仍然会是住房、教育、医疗、食物、育婴、养老等。

AI 会让这些领域的需求消失吗?会让这些领域的价格下降吗?当然不会,只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所以不管 AI 如何发展,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安全的。

正如 OpenAI CEO 奥尔特曼(Sam Altman)所言,“所有人类深层次的东西都不会被AI改变。作为人类,我们依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人类大脑的奖励机制没有变,我们依然追求快乐,拥有创造欲和竞争欲,渴望组建家庭……五万年前人类在意的东西,一百年后的人类也会在意。”
01
宋学东
3月前
我总是因为过度准备,失去了把事情做好的机会。这是我过去这些年,最大的一个教训。

回想我以前想做的一些事情,我花了太多时间研究、规划,结果呢?很多想法永远都没能变成现实。

我渐渐意识到,这种过度准备,实际上成了我前进道路上的一堵墙。它不仅耗费了我的时间,还剥夺了我行动的勇气。

真相是,没有什么时刻是完全准备好的,等待那个时刻到来,往往意味着永远不会开始。

那么如何克服过度准备的心理,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呢?

我的建议是,接受不完美,先上车再补票。

第一,在开始的时候,允许自己犯错。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的学习曲线,都是通过尝试和犯错构成的。

第二,把大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
这样不仅可以让任务,看起来更容易管理,而且每完成一小步,都是一种成就感的来源。

第三,培养反馈机制。
和朋友分享你的进度和想法。他们的反馈可以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帮助你调整方向。

就拿写作来说,我决定不再等待有完美的想法才开始写作。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我也会尝试去写,让它自然而然地成长和完善。给自己的每个项目,设定一个实际的截止日期,迫使自己在这个日期前完成工作,而不是无限期地推迟。

通过这些改变,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生产力,也找回了写作的乐趣。我学到的最宝贵的教训是:行动比完美更重要。

不要让过度准备阻碍你的进步。有时候,你需要的只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00
宋学东
3月前
流动大学生的梗,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

最近不是放寒假了嘛,很多同学拍自己,回到家里的视频,睡觉的卧室被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杂物,没有个人的生活用品等等。感觉自己就是流动人员,是家里的过客。

但个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应该是一个提供安全感的地方。如果他们回家时,发现自己的房间被改变或占用,可能会感到缺乏归属感。

在我记忆里,好像我也没有过自己的房间,哪里宽敞就睡哪里。

但毕业后这几年,在外面租房子住,每换一处住址,也需要和不同的室友合租,但我并不觉得身处异乡,就没有属于家的感觉,可能比回到家里更有安全感。

所以我看到评论区,有人说,宁愿待在宿舍,也不愿意回家,也是因为缺失了归属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尊重他们的隐私,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变得尤为重要。没有私人空间,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他们的隐私被侵犯。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尤其是成长中的年轻人。这个空间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自我表达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

没有边界感,就没有亲密关系。
68
宋学东
3月前
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深处的那种累。

即使是转移注意力,去吃喝玩乐,都没有办法消失。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是能力问题,只要自己更努力些就好了。

后来我才发现,这种累并不完全来自于外界,更多的是,源于我们自己内心的纠结。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

比如说,在工作中遇到了挑战,这本是成长的机会,但如果总是担心失败,担心做不好,那这份工作就会变成负担。

这种疲惫的根源是什么呢?我想至少有这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当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比如对未来的担忧、对选择的迟疑、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这些内心的冲突,会消耗我们大量的精神能量。

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不管是好是坏,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们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第二个是,如果对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和期望,总是追求完美主义,也会导致持续的压力和不满足感。

想做的事就去做,不要犹豫。行动是克服恐惧和担忧的最好方法。用实用主义对抗完美主义。

可以把做一件事情,当作正在吃冰淇淋,再犹豫一会儿,它就融化了。

第三个是,困在了别人的眼光和评价系统里。要知道,我们的价值不取决于别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失去自我。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能只是某人的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你可能是整个世界。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感到心累的原因。
如果能做到 随遇而安,随心所欲。心就不会那么累了。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