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卖瓜)
我的几大特点有:主动开朗、热爱自然和公益创新、组织协调能力强。申请项目运营及综合管理岗位,我的优势是事业使命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且自身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领导力和创新力。
教育的本质应当帮助人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需要培养批判性的反思能力,比如反思传统应试教育的优劣、反思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和远离自然的消费社会。我从高中确定专业方向后就长期投身环境领域,探索如何实现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无论周遭冷眼或家人质疑,坚持用个人行动传播环境行为和“万物健康”理念。
我曾打捞毕业离校时期楼道里的废弃物资,主动在学校二手群里赠送、搬运到楼下空店铺、拍照分享供领取,给当地慈善机构对接人送了3车发给务工人员,结果是300多件物品免于回炉再造或焚烧。我也在事后建议研会可以发起毕业季点对点二手流转服务项目,相信对于精力更加充沛的中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在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我在研究生期间策划统筹发起了3次绿色生活线上打卡品牌项目,产出10篇系列推文,收获包括校官方媒体人物专访在内的约7500+次浏览。个人通过线下课堂或露脸视频的各种渠道传播垃圾减量的生活方式,影响超过1100人次。
因为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热爱与共情,我和2位同伴主创了《七个白菜》品牌播客节目,传播分享普通人参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生活的心得,目前已制作7个单集,收获5000+次收听量。
我以志愿者形式主理上海GoZeroWaste零废弃社群2年,不仅通过内容运营、沟通引导将社群人数从约800人增长到1670余人,也组织开展了品牌路演、旧物交换、零废弃展览、陌生人包饺子、观影交流会等线下活动。因为衣食住行的生活与每个人有关,因此这些减少废弃物的项目对于中小学生群体也有很多可能性。公共说理项目的“校内垃圾桶该不该加,该怎么加?”话题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大人或孩子都会逐渐地深刻理解“多样性”的概念,拥抱人与人之间、不同生物的个体差异。大家可能会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切面,探究以环境或其他议题为载体的社会运动(社团活动),实践“生活即教育”。
秋招网申文书 探索自我part3
还有很多零散的点想加上去,不过可能也不是越多越好。
心态稳住,总有合适的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