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iseeU
1k
关注
656
被关注
11
夸夸
君子不器 不为物役
置顶
iseeU
5月前
#城市路上观察学
3
0
0
iseeU
10天前
年前🧩
0
1
0
iseeU
12天前
同款🦙
1
0
0
iseeU
13天前
之前预告的多抓鱼参与装置展
PSA限时🆓最后条像那个游戏场景?
3
0
0
iseeU
13天前
D8狮子: 柯洁赢了
1
0
0
iseeU
15天前
Balatro insider
跳跳虎jx: 跟一位打德扑多年的朋友聊天,他说打牌的乐趣,不是赢多输少,是控制节奏,修己明心。 无论对手给出多少真假难辨,故弄玄虚的策略与打法,你只要明白自己手上的牌在这一局里面要先打赢哪几位对手,在对手摇摆和不明确策略的回合之中,相信自己是拿top2的手牌,只要有机会就果断出手,只要看不清形势都快速弃掉。 永远知道自己的位置和筹码控制量,不要太在乎对手的动作话语习惯,要专注桌上的变化和自己每一轮预设的跟注量。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内心要坚定自己的打法体系,这一局赢了是为了下一局烂牌果断弃掉。这一局第三轮飞掉牌,是为了下一轮看完5张牌后给出致胜一击。 每一次的失败教训,都是在告诉你在打牌的时候有哪些漏洞破绽,可以快速在10+局后能总结经验,升级打法再大杀四方。每一次赢牌都是坚定自己建立的出牌思路与体系能很好地跟对方之间形成差异和在差不多胜率的局面下,用强硬地手段把对手吓跑。 会打牌和做事情的人永远懂得选对的节奏出手和把事情做好做成,因为他们的背后是通过3000+小时思考练习实践反思调整后,形成一种独特的打牌体系,可以应对牌桌上变幻莫测的情况。不至于一下子冲动All-in,一下子有好牌梭哈,没好牌立马飞掉,这种常规的打法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打牌的套路,筹码大起大落之后成为了牌桌上有名的“送财童子”。 没有高低起伏大起大落的玩家,很难形成真正强大的打牌体系。建立了打牌体系的人不会只在乎单一牌局的得失,他们只在乎这个体系是不是又增进一些,牌桌上总是有输赢的时候,人生真正能得到的东西是我们内心不断修炼,面对胜负的平常心,和全力以赴获胜的进取之心
1
0
0
iseeU
19天前
新宠常驻 鼓捣几晚
1
1
0
iseeU
19天前
调教的业力也是成本
TomXu: # AI的雷声大 雨点小 1、游戏行业,之前说AI要优化月薪1万以下的基础美术,目前看并没有。除了特别基础的岗位,1万的门槛还有点高,月薪三五千的差不多。但也要核算和AI本身的ROI对比。 2、在22年底GPT刚火的时候,有些游戏公司淘汰了些Junior的设计师和策划,但最后核算成本下来,其实调教GPT和Midjourney的时间成本和API接口成本,还不如找一些便宜又好用的freelancer外包。 3、如果是比较粗糙又简单的换皮游戏,AI对于人效的提升,确实有30%以上。但对于复杂度高的精品游戏,AI对人效优化空间并不明显。包括AI大量应用在剧情向的无脑游戏,内容矩阵号,知识付费录课,对于下沉市场受众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4、营销和广告创意行业,说AI要让很多自媒体写手失业,但目前AI写的大部分还是生硬的没有人味儿的文章,也没有颠覆行业。最多有点降本增效的意思。 5、AI比较好用的领域还是客服和翻译,但这些岗位的整体技术含量,本来也不是太高。只能说AI会让大量低端岗位失业,但没有动摇高级白领的根基和饭碗。 6、OpenAI带动的fake it until make it的风气,让行业的泡沫比较大。比如:Sora的造假,目前也不敢开放更多测试名额。之前的测试结果,可利用率太低,生成100个视频,能用几个就不错了。但算力和时间都投入进去了。 7、 灵魂三问:GPT DAU破亿了吗?人均时长破30分钟了吗?ROI打正了吗?
1
0
0
iseeU
21天前
看见相信的🐔🍐
瓦当在奇思妙想: 是的, ADHD 比较难找工具辅助,“冥想”“效率”“任务管理”对于这个人群是很复杂的概念。 于是我尝试了几十种方式,终于找到了方法。 我目前在迭代的版本,初衷放在这里!
0
0
0
iseeU
21天前
打开 App Store 首页发现
来这守望相助了
不如小红猪募捐善款
0
0
0
iseeU
21天前
对照有劲
阑夕ོ: 历史是一面镜子,对照是它最有价值的功能。 15年前,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引起一时轰动,在不满和同情的情绪夹杂下,许多年轻人自发前往清华科技园的科建大厦门口,在尚未铲除的Google标志留下花束。 这种悲剧色彩拉满的行为,捎带着也为那一年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非法献花」 大量的中文用户涌入推特,以「GoogleCN」为话题进行讨论,在推特年终的统计报告里,「GoogleCN」的热度甚至超过了当年举世瞩目的海底地震「Help Hatti」,爆发出了与中文用户规模完全不成比例的声量。 后来国内对于Google退出事件的总结,被定调为「是它主动选择不愿接受中国法律监管而做出的决定」。 真要这么说倒也没毛病,曾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后来补刀表示:「中国为外国互联网公司准备的法规非常清楚,Google愿意遵守的时候。就进来了,当它觉得不愿意遵守的时候,就退出了。」 多年以后,华盛顿第二次推动TikTok法案的口径也变得很熟悉了,大伙别误会,没有封禁TikTok的意思,只要TikTok卖给美国公司就好了,你自己不卖,怪谁呢? 总之,Google退出之后,仍然续租了科建大厦的4层楼,因为即使国内业务没有了,国际业务也断不了,低调养着数百人的工程师和销售团队,用来对接中国企业的出海投放。 这是常年以来维持的最低限度的默契,Google偶尔还会在中国举办开发者大会,并将AlphaGo带去了乌镇和柯洁下围棋。 扎克伯格在翻脸之前,也当过西长安街上的跑步健将,虽然Facebook谈了不少入华框架——包括和百度合资落地——但都没有成功,不过这倒并不影响Facebook每年雷打不动的从中国拿走10%的广告收入。 Google的塌房,在时间线上更靠后一些,棱镜曝光,蜻蜓低飞,林林总总,祛魅不止,年轻人长大了,发现「不作恶」只是一个被光线投射的墙面,光源并不由Google提供。 就连OpenAI的成立契机,也是一群有抱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因为对于Google统治AI的共同厌恶而走到了一起。 在昔年的Google楼下,有一张卡片上手写了这样的语句:「重重大山阻隔不了我们之间的联络,无论距离多远,我们都会翻过围墙找到你。」 15年后,美国的TikTok难民们呼朋唤友的涌入小红书,那颗子弹终于呼啸而来,正中眉心。 年轻人的真诚和热忱,永远都是这个世界最不吝啬的馈赠。 扫兴的话,留着以后再说。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