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Stove3
200关注3k被关注1夸夸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Stove3
3天前
假期的第一个命题是怎么消磨多余的时间,第二个命题是怎么回应闲暇变多、诉求变多带来的自我实现和预期落差。从这个角度想,假期让自己闲一点,是一种提前练习退休,提前练习和自己相处的方式。
00
Stove3
22天前
作为一个冷漠的 i 人,时常讨厌社区的原因之一是相互捧臭脚,之二是时不时会出现的莫名其妙的社区新闻/八卦——又算不上什么社会热点,又和多数人其实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单纯觉得都在讨论,好像和自己有关系,所以凑近去看看,然后就想表达。

而且这两者背后的原因似乎是类似的,就是「心理距离太近了/归属感太强了/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但这或许正是社区成立的前提吧。

Stove3: 相互捧臭脚是社区的负外部性之一。

10
Stove3
2月前
PC 上随手记录点东西或是打打草稿,最舒服的还是 Bear,足够轻量级,心里负担低;输入界面足够大;字号可以调整。
00
Stove3
2月前
划词评论很容易让人进入「无双」状态
00
Stove3
2月前
客观上看,确实有一些业务比另一些业务更关注组织的执行力而非创造力,比如零售。

最近的一个感受是,在更重执行的业务里(无论是因为业务需要还是组织审美),建立「人设」—— 或说得直白些,让你的老板和 peers 们觉得你的配合意愿很高 ——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大家对于疑议的第一反应都会是猜测你的意图是啥,而不会往这个问题的复杂度上琢磨,觉得也许真的应该再想想。
00
Stove3
2月前
过去一直都很羡慕做策略产品的同学,可以避开艰难的沟通对齐,沉浸式地面对数据和业务逻辑,开启上帝视角做最纯粹的深度思考和权衡取舍,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我相信这可能是很多产品出身的同学最爽的时刻。

但是现在慢慢理解,当一系列问题被高度数据化、指标化的时候,虽然做起来很爽,像是在操控一个比特宇宙,但实际上可能已经脱离真实的客户需求了(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业务上下游)。有太多客户需求是超脱于数据和逻辑的,他们有自己理解问题的方式,这些方式和你对业务模块的划分方式可能根本不一样,你眼中不属于你的问题,在别人眼中是你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确实不在你的 scope 范围内,但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方向在别人眼里就永远破破烂烂、毫无建树。

所以就算是做策略,最终还是会回到「做体验」,不断遍历客户问题,确保自己没有盲区,不断还原客户视角,确保策略始终在轨,说的土一些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了。
72
Stove3
3月前
一开始上班,评判欲自然而然就起来了
00
Stove3
3月前
内容消费的「时长」可能只是一种便于统计的替代单位(委托量),不同媒介形态的时长并不等价,或许能够和「价格」类比的单位是注意力/精力/脑力。
00
Stove3
3月前
分类分层不是为了抽象,是为了具体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