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思维方式与普通人的区别方式有哪些
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是一面通过理性思考看见自己认知层面的镜子,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认知提升的过程,基本都符合邓宁克鲁格效应,只是,有的人,快速的提升到第四阶段,完成蜕变,有的人,一直处于第一阶段,倍感良好。
第一阶段,愚昧之巅,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阶段,自信崩塌,知道自己不知道,无限怀疑自己的既有认知。
第三阶段,开悟之破,知道自己知道一部分,开始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第四阶段,高知持续,不知道自己知道,道法自然,允许一切发生。
邓宁克鲁格关于认知的理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聪明人和普通人在认知上的区别,或者说认知高的人和认知低的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
有一段时间,应该在大学毕业十年之后,也不知道什么缘由,对高中时代的同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在一年生活了三年,算是很熟悉的人,无论阶层、成长环境都差别不大,为什么读高中时,人们的学习成绩差别如此之大,亦或者毕业之后,十年之后,同样是这批人,都有什么样的变化。
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以找要好的同学打听,小范围的聚会了解了一些信息,很有意思,其中,就涉及到了人和人之间的思维差别,点题来说,是聪明人和普通人之间的思维差别。
• 聪明人学习、做事,用好的方法,找好的方法,普通人死学。
非常清晰的记得,刚上高一,那时正是热血澎湃的大好年华,又遇到来自周边市县的各路豪杰,自然惺惺相惜,除了玩儿就是玩儿,各种导出不穷的关于玩儿的想法。那时候,在高中前基本没出过县城吧,到了市区就像到了未知世界,一切都新鲜。对于市区里长大的孩子,说话口音,穿着,日常等都感觉到了高级的感觉。
第一次其中考试,直接垫底,而与我玩儿的比较好的几个,有的名列前矛,至少也在中部往上,当时给我的震惊无以言表,我想象不出,同样玩的一群人,考试成绩差别如此之大。除了震惊外,开始有所收敛,也开始奋起直追,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追到了中部,再也上不了名次。
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才如此,内心感叹,不是学习的料。就在十年后的一次小聚上,我特别的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个小伙伴儿,我同桌说出了他的观察。当时他考在中部,也足够震撼到了他,只是没有说而已。他说,后来我观察A同学,一起玩却考到前三名的人,他平常和咱们有说有笑,该玩玩该闹闹,但他上课的时候,一动不动,眼睛一直盯着老师,真的一动不动,因此得了,他听课的效率,十倍于别人,脑子跟着老师走,已经甩掉了50%的人。咱们玩累了玩烦了的时候,他开始写作业看书,同样是身无旁物,全身心的专注在自己的事上。
我们喝酒时得出了结论,他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状态肯定不是高中发生的,一定是在初中甚至小学时,使用此方法快速考出了好的成绩,便一直使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去学习,效率远高中常人。
而我,是死学的典型,就是背,记,遇到问题躲,不深究,到最后的时候,发现哪一科,哪个课程都有漏洞,都有不懂的遗留问题,一到考试,这些问题全都暴露出来。之后,还是一样的死学。
没有方法,机械的动作,就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1. 聪明人在使用方法时,也下笨功夫
这个笨功夫,并不是笨,应该是厚重,是量的积累,是持续不断的攻克。
有一次同学聚会,坐我旁边的是高中时的英语学习委员,现在在型的国际贸易公司做高管,英语已经溶于血液。而我自己高中时的英语平平,现在已经全部还给了老师。我特别纠结于高中时英语听力一直拿不到分数这件事,于是问她怎么学的。
她说,你就听就好了呀。
我说,我也一直在听,可还是听不懂啊。
她问,你怎么听的?
我说,上课时老师在前面放,我认认真真一点不走神的听了三年。
她说,没了?
我说,没啦,那不然?
她说,你这要能听好了,其他人不得死去。
她说,我当时学英语是这样学的,先说听力,三年我听坏了两个复读机,磁带买了三套。每天回写完作业,都必须要听一个小时,三年高中基本没有间断过。
我背单词不只背课本上的单词,课本上的单词在高一已经全背完了。我妈给我买了学习机,可以随机考单词,每天都考30-50个。
高中每年级的语法,我都一点一点的记了几大本笔记本。
英语试卷,我妈给我买的卷子,比咱们班里写的试卷多10倍,一点不夸张,上高中那三年每周都被折磨的大哭特哭。现在想起来,确实非常难熬,但真的管用。每次英语考试的时候,所有的题目好像都做过,不用看本就能写答案,而且基本都在140分以上。
我深深的震撼,原来每一个高分后面,基本都是无穷尽的堆量。
笨功夫,才能使有效的方法,发挥到极致的作用。
2.聪明人听劝,普通人认死理儿
回到开篇,关于邓宁克鲁格认知理论分层,大部分人都在愚昧之颠这个层级。这个层级的认知水平,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所谓的迷之自信,因为自信,会认为自己的道理无懈可击,也就是真正的认死理儿,别人的都不对,可不就是认自己的死理儿嘛。
聪明人,大部分处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的途中,因为某件事或某个阶段,自己的认知受到了极大的颠覆,推翻了自己的理论世界,开始重建,而重建的过程,就是接受外部思维的过程。也就是听劝,听老师的劝,听家长的劝,听书本的劝,当然,并不是谁劝都听,他们分人,他们肯定不听学习不好的人的劝。
当认知处于开悟之坡,就像脑袋被打开一样,开始大量的接受外部信息,强烈的冲出已有认知,逐步升级。
当你突然觉得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有了非常好的变化,一定是因为认知重建,让其自身快速的升级。
所以,当你觉得自己长时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时,你的认知水平就停留在了某个阶段,时间越长,固化的越严重。必须改变自己,强迫自己去变,去升级认知。
3. 聪明人复盘,普通人过了也就过了
有一次在淘宝闲逛,突然看到一人产品让我眼前一亮,曾经一直想象中的产品,出现到了现实里:错题机
他是一个小小的拍照工具,内设一个海量的题库,当你用他扫描错题时,通常都能把题库里对应的习题调出来,然后打印出纸条,以便于粘贴到错题本上。
有了这个错题本,考试前的复习,将错题本过两遍,基本能拿到高分。
为什么错题的意义如此之大?他代表着你的认知缺失,当你补足认知缺失,自然不会被问题难倒。
错题复习,就是我们人生过程中的复盘,遇见某事,自己做的对与错,对在哪错在哪,只有分析过后,以后才能加强效率规避问题。大部分人,同一个错误持续的犯,从不纠正。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想法和行动构成了我们的一生,想法的对错,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还是偏向,行动的快慢行动的效率,决定了我们达成目标的时间长短。聪明人善用方法,纠偏自己的想法,尽可能保持方向的正确,同时,用持续的积累,使行动的效率最大化,也因此,更多的聪明人无论是想法还是行动,都远强于普通人。
我在2022年写下自己的新年寄语:守正笃实,久久为功。这句话出自《史记》里的《礼书》篇,意思是,要围绕着坚定的目标努力踏实的做事,要有长久的毅力,做事要持之以恒。
我自己的解释:恪守正道,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静待功成。
恪守正道,就是把握方向,脚踏实地,就是认真做事,持之以恒,就是持续的做事高效的做事,静待功成,前三句的结果,必然是功成。
这个新年寄语,一直持续到现在,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可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