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有真正的竞争力
经历过大多数人不曾经历的事
实战了很多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和经历的事情,以我所在的科技行业为例,很多顶尖人才在硅谷顶级公司或者顶级名校,师从大牛,面对和解决了很多小规模的公司遇不到的挑战和问题。经验的积累,能力的锻炼都更加充分,视野开阔,前瞻性强。
行业 “老中医”
还有就是浸淫行业多年的 “老中医”,见过无数的用户场景,解决过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过往经历塑造了他们独有的 “直觉”,与之交谈,不论什么问题总能受益良多。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你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诞生“老中医”的行业。
有持续成事的能力
做成过很多事,不论是做产品项目,学术研究亦或是创业,从做事到成事都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上下求索,反复迭代,需要矢志不渝的韧性,还有那么一些灵气和运气。尽管如此多磨难,失败甚至出局仍是常态,成功只属于少数人。那些成事的人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终找到了成功的路径,失败和成功的经历共同孕育了最后的结果,失败的经历告诉他哪里可能有坑,成功的经验则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在这些人眼里,事情的图景更加全面,胸中有丘壑,一旦有新的需求出现,他们鼓捣鼓捣,很容易就会有新的创意出来,这和没做成过事的人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学术科研领域为例,为什么尽管你读了很多顶会的大牛们的 paper ,做起事来仍然会觉得思路匮乏,无处下手,而这些大牛们的团队则很可能创造力爆棚,不断有新的创意和发现问世。
那么,该怎样做,才能拥有这般的竞争力呢?
持续精进
人性如此,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年纪稍微大一点,各方面的压力多一些,便觉脑力,体力,心力有几样跟不上了,慢慢的就想放弃进步,就像躺平。所以人到中年,如果还没有肚腩,对很多事还抱有憧憬和欲望,就已经很难得了。自律,持续精进,哪怕天资平平,也足够超越大多数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能动手做出来的东西,就没办法对其有深入的理解,想要获得真知灼见,就要 make your hands dirty,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做知识的创造者,哪怕有时候是闭门造车,也比那些只会口若悬河的人理解的深刻,Linux 之父 Linus 有句话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虽然 talk 不一定 cheap,但是能 show 出 code,确实重要。
掌握先进的方法
不同方法之间可能有数量级的差距,不要总想着用蛮力,总认为只要拼命努力就能成事,有人能把事情做到卓越,努力和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先进科学的方法在其中大概率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不然那么多人竞争,凭啥人家能脱颖而出呢,排序,人家用快排,你非要冒泡,数据量越大劣势越明显,能怪谁呢?
保持好奇,不设限
未来总是不确定的,唯一合理的策略就是拥抱变化,甚至善于从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画地为牢,闭门造车和坐井观天。人生的牌局好长好长,即使现在手里抓了一把烂牌也无所谓嘛,想办法留在牌桌上,谁知道下一手牌会不会拿到 “王炸” 呢?